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青島新聞APP

打開

智能技術“聰明能干”,青島建造“更快更強”

2024-04-10 09:21    青島日報

無人塔吊、AI視頻危險源識別、三維激光掃描建模機器人……作為全國首批智能建造試點城市,青島建設項目已實現智慧化工地全覆蓋——

智能技術“聰明能干”,青島建造“更快更強”

青島智慧化工地持續完善走向成熟

●目前青島已通過多層級應用架構,規范數據共享應用,搭建了以監管-管理-運行為主線的集成化協同平臺,構建了政府、企業、項目三級數字化監管體系,橫向上覆蓋人員、企業、質量、安全、綠色施工等業務信息,縱向上打通青島各區(市)的數據鏈路

●目前,全市累計近3000個項目接入青島市智慧化工地管理服務平臺,匯聚涵蓋工程建設、質量安全、行業管理、綠色施工等全建設周期的各類數據近2.1億條,為監管部門提供了智慧化監管支持

●經過多年探索,青島不斷完善智慧化工地的頂層設計——制定了“1333N”智慧化工地管理服務平臺二期建設方案,“1”是一個業務全集成、數據全共享、管理全覆蓋、過程全監管的一體化平臺;第一個“3”是牢牢錨定“標準化”“數字化”“智慧化”三個發展方向;第二個“3”是聚焦質量、安全、文明施工三大業務板塊;第三個“3”是打造政府、企業、項目三級管理體系;“N”是多維度、多場景的聯動應用

在科技信息化浪潮下,各行各業都在轉型升級,建筑業亦然。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一個傳統產業,建筑工人曾以“搬磚頭、綁鋼筋、扛水泥”等重體力勞動為主,“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也是以往外界對于建筑工地的固有印象。隨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建筑行業已不再滿足于傳統的工作方式,如今,我們正目睹著一場從“搬磚頭”到“按鍵盤”的巨大變革,智能建造技術正引領著建筑業的“智慧升級”。

2022年11月,住建部將24個城市列為首批智能建造試點城市,以科技創新推動建筑業轉型發展,青島便位列其中。作為試點城市,青島一直以“試點示范”開拓智能建造“青島路徑”。其中智慧化工地建設,就是青島推進智能建造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

塔吊司機坐在后臺駕駛艙內遠程操控無人塔吊。

無人塔吊、AI視頻危險源識別、三維激光掃描建模機器人……近日,記者走訪青島多個建設工地發現,這些“黑科技”已應用在施工生產過程中,有了它們的加持,猶如讓工地長出了“千里眼”“順風耳”,變得更聰明、更智慧。不僅如此,如今的建筑工地還更加綠色環保,自動噴淋降塵系統、“天幕”防塵網等新設備的應用,可基本實現所有揚塵不出工地。

目前青島建設項目已實現智慧化工地全覆蓋。面向未來,青島將借助智慧化工地激發形成產業新動力,助力建筑業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建筑機器人等“黑科技”大顯身手

1.8萬噸鋼結構、77萬立方米混凝土、6800平方米玻璃幕墻、3.5萬平方米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幕墻……這組數字在現實中組合在一起,便是拔地而起的青島虛擬現實創享中心項目,如今這一工程建設已近尾聲。透過這組數字,不難看出工程量巨大且施工工序繁雜。而BIM就如同一個“指揮棒”,指揮著項目實現有序且高效的推進。

現場管理人員利用BIM電子沙盤,正在身臨其境地感受工程完工后的效果。王冰潔 攝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簡單地說,就是以數字信息的形式,立體仿真呈現建筑物的所有真實信息。大到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小到地下管網的一顆螺絲釘,都可以通過BIM技術虛擬呈現。“BIM技術在施工現場技術、質量、安全、進度和成本管理上發揮的作用非人力可比,可以說是施工‘神器’。”青島易建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傅世山介紹,在正式施工前搭建出BIM模型,就相當于把整個工程虛擬建造了一遍,能協同各專業提前針對施工難點制定解決方案,施工中所有大跨度、高大模板支撐等危險作業的地方只要點擊鼠標,便能智能顯示出來。

如今,BIM技術已在青島各大建設項目中得到廣泛應用,它的使用是傳統建設工地智慧化轉型的重要里程碑。

“準備開始起吊!”隨著指令發出,一名塔吊司機操控著設備緩緩起吊鋼筋。有意思的是,塔吊司機并不是坐在離地高高的塔吊駕駛艙內操作,而是坐在5G遠程塔吊的后臺駕駛艙內。只見他面對一排屏幕,輕輕地搖動手柄,不遠處的塔吊精準流暢地將鋼筋起吊至幾十米高的地方,而塔吊上的駕駛艙內卻空無一人。

這一幕發生在青島銀豐玖璽城超高層項目現場,如今這座近200米高的商業辦公樓已經高聳直立。“超高層建筑的塔吊駕駛艙往往距離地面很高,以往塔吊司機每次作業,要一步一步手腳并用爬上駕駛艙,費時費力,在狹小的駕駛艙內一待就是半天甚至一天,而且高空操控還存在著風險高、功效低、環境差等問題。”山東青建智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化工地負責人王劍閣說。

如今無人塔吊的探索應用,將顛覆傳統的作業模式。據王劍閣介紹,無人塔吊上安裝有多個傳感器,借助5G通信技術,可實現對塔吊實時全方位控制和監測。通過屏幕,塔吊司機可以看到塔吊周圍360°全景畫面,還可以根據需要調整焦段,經項目實測,人機協同吊裝效率可提高大約15%。

圖為噴涂機器人正在工作。王冰潔 攝

此外,在青島建設工地內還有多個“機器人工友”的身影,比如噴涂機器人、整平機器人、抹平機器人、放樣機器人等等。以抹平機器人為例,相對于人工,機器人的施工效率可提高30%以上,對混凝土地面的平整精準度誤差可以控制在5毫米以內。

智慧工地有了“最強大腦”

“嘀——”隨著刷臉成功,砌筑工郭國順通過閘機進入青島弘誠體育場項目施工現場。從工人“刷臉”實名認證進入作業區開始,智慧化工地就啟動了對工人的精準管理。

傅世山介紹,施工現場通過勞務實名制智能化考勤系統,可以精確掌握人員考勤、各工種上崗、違規操作等情況,實現人員管理的安全、有序、高效。走入工地,各處關鍵視角遍布攝像頭,在開展常態化監控的同時,還可達到安全管理的目的。“AI視頻危險源識別系統能自動識別煙火、未戴安全帽、未穿反光衣等危險要素,即時現場報警。”傅世山說。

眼下,青島智慧化工地建設逐漸成熟,項目管理也越來越受益于此。從視頻監控到塔基監測,再到能源管理、周界防護、四足機器人,隨著各種智能設備深入到工程建設的各個角落,項目管理更加細致入微,已經實現從單維上升至多維。

青島銀豐玖璽城超高層項目智慧工地指揮中心。王冰潔 攝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近日記者走入青島海上綜合試驗場項目的智慧化展廳,一面LED大屏呈現在眼前,這便是項目的智慧化工地平臺。“一張大屏,一目了然。施工現場的各項作業環境數據和人員施工等情況,可以實時掌控。”傅世山提到,有了智慧化工地平臺,就相當于給工地管理裝上了“最強大腦”。

伴隨著控制臺鼠標的滑動,項目的建設情況一覽無余。質量管理、安全管理、綠色文明施工、綜合管理、人員管理、BIM技術應用、建筑工業化等功能統一整合在平臺上,通過云數據統計反饋,不僅給工程施工帶來全方位的管控,讓工地管理更加數字化、精細化、智慧化,還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保障。

據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建管中心綜合處副處長馬健勇介紹,目前青島已通過多層級應用架構,規范數據共享應用,搭建了以監管-管理-運行為主線的集成化協同平臺,構建了政府、企業、項目三級數字化監管體系,橫向上覆蓋人員、企業、質量、安全、綠色施工等業務信息,縱向上打通青島各區(市)的數據鏈路。

目前,全市累計近3000個項目接入青島市智慧化工地管理服務平臺,匯聚涵蓋工程建設、質量安全、行業管理、綠色施工等全建設周期的各類數據近2.1億條,為監管部門提供了智慧化監管支持。

更多應用場景“正待解鎖”

如何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云曾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實現智能建造,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在工程建造領域的深度融合,是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智慧化工地”的發展成為必然。

其實自2021年起,青島便開始推行“智慧化工地”建設,“在啟動之初,我們就出臺相關政策明確了青島智慧化工地的建設標準、評價標準和接口標準,按照8大類、76項應用細項,采取‘A級、AA級、AAA級’分級建設及應用管理,不同的級別對應不同的智慧化水平。”馬健勇介紹,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還不斷健全激勵機制,最大限度激發和調動智慧化工地建設的積極性,青島也因此成為全國首個財政資金支持智慧化工地建設的城市。

經過多年探索,青島不斷完善智慧化工地的頂層設計——制定了“1333N”智慧化工地管理服務平臺二期建設方案,“1”是一個業務全集成、數據全共享、管理全覆蓋、過程全監管的一體化平臺;第一個“3”是牢牢錨定“標準化”“數字化”“智慧化”三個發展方向;第二個“3”是聚焦質量、安全、文明施工三大業務板塊;第三個“3”是打造政府、企業、項目三級管理體系;“N”是多維度、多場景的聯動應用。

經過實地采訪記者發現,“智慧化工地”為工程施工管理提供了極大便利和保障,在安全生產、低碳環保、綜合效益等方面帶來了巨大突破,但不可否認仍有痛點存在:國家層面相關制度不完善,智慧化工地的應用缺乏相關標準、規范,責任界限不明確;相關人才的缺失使得智慧化工地應用的推進速度較慢;配套軟硬件不夠成熟,難以支撐智慧化工地和其他多種專業軟件的集成應用等。

以建筑機器人為例,與人工操作相比,建筑機器人施工有著高質量、高效率和高安全性等優勢,可有效降低人力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引發職業病與發生安全事故的風險。然而,囿于建筑機器人研發使用成本高,整個行業相對成熟的“機器代人”應用場景仍然局限在砌筑、抹灰、找平、噴涂等工序。從目前來看,在形成一定的施工規模前,建筑機器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任何行業的轉型升級,都是一個長期且艱巨的過程。如今,我國的智能建造水平處于方興未艾的階段,這也讓我們有更多期待,未來還將有更多智慧化場景在建筑工地中上演。(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最新評論

打開APP查看更多評論

精彩推薦

文旅產業規模達到900億元!青島西海岸新區錨定文旅融合發展新目標

2024-04-10    青島新聞網

凱旋!“雪龍”號船停靠山東青島,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圓滿結束

2024-04-10    人民日報客戶端

萊西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曝光2024年第一季度“四個最嚴”案件

2024-04-10    青島新聞網

新規來了!對預付式消費、直播帶貨中的亂象說“不”

2024-04-10    人民日報

圖個明白|不將“舊”要換“新”!推動設備向更高端、更智能、更綠色升級

2024-04-10    青島新聞網

海南島西南海域商漁船碰撞事故:在沉沒漁船上發現6具遇難者遺體

2024-04-10    央視新聞

青島男籃季后賽首秀大戰廣州 最低票價50元 打造魔鬼主場需要你的支持

2024-04-10    青島新聞網

打出“組合拳”!青島11部門聯合發文,讓養老護理職業更有“含金量”

2024-04-10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查看更多

青島新聞APP

打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浦区| 桐梓县| 隆安县| 闵行区| 元朗区| 任丘市| 昭觉县| 葵青区| 井陉县| 孟州市| 天峨县| 潼南县| 德阳市| 桐柏县| 通山县| 正阳县| 福贡县| 楚雄市| 南岸区| 九龙坡区| 万宁市| 昆明市| 普洱| 丹凤县| 邓州市| 石景山区| 秀山| 攀枝花市| 平山县| 西峡县| 贵南县| 佛冈县| 周宁县| 五家渠市| 大渡口区| 霍州市| 日照市| 新竹县| 浠水县| 陈巴尔虎旗| 博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