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港口:蹚出一條港口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新路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歲月鐫刻不朽,奮斗成就永恒。時間的指針撥回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
2024年5月22日至24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山東考察調研,親臨山東港口日照港考察,作出重要講話重要指示,鼓勵山東港口干部職工“再接再厲,繼續奮斗”,為山東港口發展指明前進方向、提供科學指引。
山東省港口集團成立五年來,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堅持黨建引領、戰略統領、文化認同、制度保障,歷經了市場環境的深刻變化,經受了世紀疫情的嚴峻考驗,通過了改革破題的重重挑戰,奮力將一張張改革的“規劃圖”“路線圖”,轉化為一幅幅發展的“施工圖”“實景圖”,有力推動生產經營各項工作落地見效、經營業績屢創新高,交出了一份成色十足的亮麗答卷,用奮斗書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夢想與榮光。
堅持黨建引領,鑄牢改革發展的“根”和“魂”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
山東港口成立以來,準確把握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牢固樹立“抓黨建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黨建”理念,踔厲奮發、狠抓落實,走實了一條高質量黨建引領之路。
五年來,山東港口舉旗定向領航奮進征程,黨建工作扎實邁進。大力傳承發揚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以黨的創新理論指引改革實踐,政治建設扎實推進,理論武裝不斷強化,理論成果多次登上《學習時報》,成為中央黨校“學思踐悟”典型案例。胸懷天下統籌發展全局,矢志不渝把服務國家戰略作為首位責任,堅定踐行“三個走在前”,主動融入“一帶一路”、RCEP,深度鏈接內外循環,戰略擔當常懷心中,“棋眼”作用持續彰顯。久久為功夯實戰斗堡壘,黨建入章全覆蓋,“空白班組”全清零,過硬黨支部占比達90%以上,基層黨建工作穩居省屬企業前列,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工人先鋒號”“時代楷模”等一系列重大榮譽。從嚴從緊構筑立體防線。鎖定“三不”、強基固本、精準施策,運用“四種形態”,系統開展“靠企吃企”及重點領域專項整治,打造“一館一廳”特色廉潔教育陣地,創新“巡審聯動”,全面構建起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回望五載奮斗路,正因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把握“根”和“魂”,山東港口這艘“巨輪”才沿著正確的航向破浪前行。
港口發展跑出“加速度”、邁上“新臺階”
港口大不大看吞吐量,港口強不強看集裝箱。貨物、集裝箱吞吐量是衡量一個港口樞紐地位的重要標志。
五年來,山東港口貨物吞吐量跨越5個億噸大臺階,從整合前的12.7億噸攀升至2023年的17.1億噸,增幅達34.6%;集裝箱吞吐量從2709萬標箱增長至4132萬標箱,增幅達52.5%,總量分別位列全球港口第一和第二。其中,青島港集裝箱量2019年、2020年、2022年分別超越香港港、釜山港、廣州港,成為東北亞區域第一、全球第五大集裝箱港口;日照港、煙臺港貨物吞吐量分別由全球沿海第11、第14位躍居至第7、第10位;渤海灣港貨物吞吐量是成立之初的3倍。港口主要經營指標大幅攀升,穩居山東省屬企業第一方陣。
港口能級進位爭先,貨種亮點紛呈。在鞏固鐵礦石、原油等傳統骨干貨種領先優勢的基礎上,山東港口進一步優化貨種結構,目前年吞吐量過億噸的貨種達到4個,過千萬噸貨種達到10個,骨干貨種集群發展,市場份額全國領先。
港口建設快馬加鞭,每年都有建成項目投產、新建項目開工,持續提升港口發展空間。五年間,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1878億元,一批重大項目實現歷史性突破,為港口穩健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硬件支撐。
東西互濟、陸海聯動,暢通國際物流大通道
今年7月5日—19日,馬士基航運、韓國現代商船、地中海航運3家船公司在青島港半個月內接連開通了南美西、東南亞、南美東3條新航線,在助力山東港口建設東北亞國際樞紐中心的同時,顯示了他們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信心。
組建以來,山東港口深化總部營銷,全力爭引全球前二十大船公司開航線、升運力,實現全球最大集裝箱班輪常態化運營。五年累計凈增航線73條,航線總數達到350余條。內貿直達航線和外貿內支線體系持續完善,成功通航北方首條內貿貨物跨境運輸航線,打通魯黔物流大通道,實現內貿航線在沿海港口的“全覆蓋”,加快構建起“內外貿互補、干支線配套、遠近洋兼備”的集裝箱航線體系。青島港獲批實施啟運港退稅政策,國際航運樞紐競爭力指數位居東北亞港口之首。
五年間,山東港口不斷完善多式聯運服務,新增海鐵聯運班列36條、總數達到100條,提前一年半完成“十四五”目標。內陸港網絡布局跳躍增長,陸續在蘭州、銀川、烏魯木齊等地增設內陸港35個、總數達到50個,真正將“出海口”搬到了內陸企業的“家門口”,構建起“立足山東、覆蓋沿黃、輻射全國”的內陸港群,成為廣大內陸腹地與鐵路、船公司等各方協同共贏的樣板。
“三大賽道”聯動賦能,核心競爭優勢加快塑強
打造“依托港口的世界一流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是山東港口應時應勢作出的重要戰略決斷。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近年來,山東省印發《山東省世界級港口群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建設“沿黃陸海大通道”,并明確要求“充分發揮港口優勢,全力打造成為全省供應鏈頭部企業”。
山東港口在打造供應鏈綜合服務優勢上具備良好條件。經過五年改革發展,山東港口已經形成了強大的綜合服務優勢,為供應鏈綜合服務積淀了海量的客戶和豐富的場景,打造了全要素、全流程“工具包”,構筑了供應鏈綜合服務的“政策高地”。因此,山東港口有能力、有條件聚集供應鏈全要素服務功能,為廣大客戶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加速由“單一港口運營商”向“供應鏈綜合服務商”轉型升級。
2023年下半年,山東港口準確把握趨勢變化,牢牢掌握戰略主動,作出了“打造依托港口的世界一流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的戰略決斷。主張“利他共贏”,把“供應鏈”打造成“共贏鏈”,把供應鏈綜合服務優勢轉化為所服務企業的競爭優勢、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比較優勢,全面降低社會物流成本。
山東港口推動傳統業務與新興業務互為支撐,港口與板塊協同共進,開辟港口運營賽道,供應鏈服務賽道,港口、園區配套服務賽道。“三大賽道”聯動賦能,以強有力的集群效應,推動“碼頭+物流+金融+貿易+航運+海外”全鏈協同,“港口+政府+海關+鐵路+企業”一體聯動,拓寬合作領域,延伸服務鏈條,暢通溝通渠道,優化發展軟環境,以資源共享為紐帶,打造發展共同體。
目前,隨著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的加速構建,山東港口在服務國家戰略中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在服務區域經濟中發揮的作用愈發凸顯,在服務廣大客戶中承載的期待愈發增強。
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智慧綠色發展動能強勁
成立之初,山東港口就把“建設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作為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首位內容,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科技引領、自主攻關,在自動化碼頭等關鍵領域“卡脖子”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創新,推動傳統港口向智慧綠色港口迭代升級。
2020年12月30日,中宣部向全社會公開發布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連鋼創新團隊”通過自主創新,構建一整套技術標準,最終建成了一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自動化碼頭,為智慧港口建設運營提供了“中國方案”。這背后,是山東港口智慧引領、科技支撐、創新驅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生動實踐。
五年自立自強,山東港口科技創新向著“智能”攻,圍著“數字”轉,創新體系更加完善,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勇當原創技術“策源地”,突破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培育港口新質生產力,數字化建設持續構筑競爭新優勢。
在智慧港口建設方面,山東港口持續加強原創性攻關,科技研發投入連續3年增長25%以上,高質量完成首批交通強國“智慧港口建設試點”任務,全球首個“氫+5G”智慧碼頭、全球首創智能空中軌道集疏運系統、全球首創“全系統、全流程、全自動”干散貨專業化碼頭控制技術、全國首個液化油品智腦生產管控系統等一批全球、全國首創在這里誕生。新投產的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三期工程更是實現全國產、全自主技術研發,作業效率第10次刷新世界紀錄,標志著我國在自動化碼頭領域擁有了完全自主可控的整套解決方案。
在綠色港口建設方面,山東港口一路向“綠”,發力“綠色低碳轉型攻堅”,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率先發布綠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規劃和全國首個“零碳港口”建設方案,擴大清潔能源應用,建成全國沿海港口首座集卡自動換電站、全國首個港口加氫站,持續擴大電能、太陽能、LNG、氫能等清潔能源和新能源的研究和應用,積極打造山東海上風電母港、綜合智慧能源產業示范港和“碳達峰碳中和”綠色示范港,清潔用能占比達到62%,先后10多個公司獲亞太綠色港口、中國綠色港口榮譽稱號,青島港自動化碼頭成為全國首個智慧、綠色“雙五星”碼頭。加快“園林式港口”建設,港內綠化超可綠化面積95%。
強合作、建生態,推進“三區互融”
“總有聯通您的班列、總有適合您的航線、總有滿足您需要的服務……”近日,山東港口連續在臨沂、淄博舉行兩場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推介會,并為兩個城市的代表處揭牌,其中,淄博代表處的揭牌標志著山東港口在省內10個代表處全部實現揭牌運營。同時,山東港口還攜手遼寧盤錦,打造中國北方船用燃料油生產基地,完善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拼圖,體現了山東港口與各地市的“雙向奔赴”和努力擔當城市經濟“金牌合伙人”的堅定步伐。
今年,山東港口先后在省外西安、太原、鄭州和省內濟寧、棗莊、菏澤、德州等地召開推介會,發起構建港航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十大倡議”,得到伙伴的一致認可,和合共生的價值理念成為共識,港口生態圈層加速構建。
事實上,山東港口正積極參與全省港產城融合規劃,專門在各市成立“三區互融”工作專班,打造深化合作平臺,與各市強化在產業園區開發、城市更新、內陸港建設等方面的合作,同時,還設立了10個省內代表處,作為緊密溝通聯絡的紐帶,更好更高效地對接服務地方發展。此外,主動參與城市開發建設,每年集中開工港產城融合發展項目,攜手開發臨港物流園和鏈式產業園,青島郵輪母港區、日照海龍灣、煙臺海上世界等一批港產城融合項目啟動落地,打造了港口產業轉型升級新典范。
五年時間,山東港口在各市累計招商引資137.7億元、帶動就業8100余人;完成投資1878億元,年均投資是港口整合前的3倍;實現納稅241.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6.7%。
不僅如此,山東港口還不遺余力優化客戶服務,深化關港合作,啟動“山港一港通”項目,統一前灣港區口岸作業代碼,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通關效率較5年前提升50%以上,青島口岸連續3年在十大海運集裝箱口岸營商環境測評中高居榜首,成為唯一獲評最高4.5星級口岸。建立三級生產組織體系,推動現場生產標準統一、流程優化,港口生產效率較五年前提升15%以上,擦亮“效率快港”品牌。同時,持續拓展深化合資合作,堅持招大聯強,先后與BP、伊藤忠、振華石油、托克等頭部企業設立25家合資公司,并引入中儲糧日照糧油基地、董家口礦石加工等一批高端臨港產業,帶動港口產能8000萬噸以上。此外,山東港口主動攜手地方黨委政府、科研院所、國內外重要港口和知名企業,建立密切聯系,累計簽訂合作協議190余份,港航、港港、港企合作不斷深化。
從沿海各市到上下游客戶,山東港口與各方雙向奔赴、彼此成就,生態圈層越來越大,潛力后勁越來越充沛,求同存異的路越走越寬,義利共濟的路越走越廣。
拓布局、擴開放,樞紐輻射功能持續強化
組建以來,山東港口沿著“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發展路徑,加速國際化戰略布局、延伸國際化觸角、搭建發展平臺,推動與全球企業深化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山東港口專門設立國際投資發展公司,集中優勢資源打造海外新興業務平臺,以此為依托揭牌成立東南亞、歐洲、非洲、西亞4個區域公司和駐哈薩克斯坦、日本、韓國、倫敦4個代表處,掛牌運營境外財資中心和投控、貿易、航運等5個香港子公司。山東港口區域公司及代表處的設立,在優化自身全球網絡布局的同時,也為中國商品遠赴海外搭建了便捷通道。
以歐洲區域公司為例,揭牌后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便實現首批次300臺新能源汽車發運歐洲市場,成功打通了新能源汽車至歐洲地區集裝箱運輸新路徑,構建起山東地區汽車供應鏈產業對接歐盟國家的“海上黃金通道”。目前,該海外倉業務已擴展到北汽福田國際供應鏈服務項目、長安汽車國際供應鏈服務項目,貨源結構也由輪胎、新能源汽車擴展到工程機械、鐵礦、鋼材、彩妝、冷鏈等。
今年3月份,山東港口在墨西哥正式掛牌海外倉。圍繞中國輪胎及汽配、商品車等產品出口,依托海外倉業務,山東港口面向中東、中亞、西非等市場,打造了“海外倉+跨境電商+一般貿易+供應鏈金融+綜合服務”的全程供應鏈服務模式,增強了汽車行業企業海外備貨的靈活性,提升了其貿易利潤空間,支持和帶動了國內汽車行業企業加大力度“走出去”。目前,山東港口已落地10個海外倉,成為“中國制造”和“中國品牌”走出去的新驛站。
不僅如此,山東港口還穩步推進阿聯酋阿布扎比港、幾內亞礦山等海外項目運營,提升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海外端業務規模,讓山東港口的輻射范圍持續擴大。創新開展美妝跨境電商業務、東南亞冷鏈業務,暢通中國與中亞地區間的國際聯運、跨境運輸業務。一筆筆境外業務以港為媒,“鏈”動產業發展、“融”通港企合作,帶活了供應鏈,擴大了朋友圈。
五年來,山東港口行程數萬里,先后出訪六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遍訪200余家企業客戶、駐外使領館、協會、商會,在新加坡、鹿特丹、迪拜等國際城市召開專題推介會17場,簽署合作協議78項,并新締結阿塞拜疆巴庫港、埃及亞歷山大港等14個友好港,全球友好港總數達到48個。一系列務實合作,讓“山東的港”成為“世界的港”,也讓道路越走越寬,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持續提升。
潮頭登高再擊槳,無邊勝景在前頭。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山東港口人將繼續走在前、挑大梁,人人爭當奮斗者,重整行裝再出發,持續深化改革,縱深推進世界級海洋港口群、“雙一流”企業和核心競爭優勢“三大建設”,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作出更大貢獻。(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