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出海大通道落戶,青島開辟數字經濟新空間
信息出海大通道落戶,青島開辟數字經濟新空間
青島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建成后,將有利于推動跨境電商、跨境金融、服務貿易等業務加快發展
港口,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資源;步入數字時代,信息港口扮演著同樣重要的角色。
9月5日,青島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正式啟動。作為聯通全球網絡的國際通信樞紐,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是我國對外交流的重要信息基礎設施。建成后,青島及周邊城市的廣大企業信息出海無需再繞道其他城市。某種意義上,這意味著青島在國際通信格局中由信息流的支線港升級為干線樞紐港。
9月5日,青島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正式啟動。圖為啟動現場。孫欣 攝
這將給青島發展跨境電商、跨境金融等新業態帶來直接利好。啟動儀式上,多家企業、行業協會紛紛看好未來機遇,并與青島達成共識,加快構建國際通信發展新格局。
以此為新的起點,青島數字經濟發展將加快邁上新臺階。
青島加快構建國際通信發展新格局
在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上,適度超前建設5G-A、算力等信息基礎設施,推進衛星互聯網、低空智聯網等創新應用,加快6G、量子通信等技術研發。
圍繞數字產業發展,加大網絡安全、跨境電商、跨境金融、服務貿易等產業部署落地力度,聚焦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基礎軟件等關鍵領域,加快創新研發,深化戰略合作,塑強數字經濟核心能力。
聚焦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將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海洋、文化五大領域數字化轉型,“點”上打造企業標桿,“線”上推進鏈式改造,“面”上建設數字園區,形成一批數字化轉型標志性成果和典型場景,釋放數字經濟倍增效應。
青島持續完善數字基礎設施
基礎通信網絡層面,青島獲批全國首批5G試點城市和千兆城市。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4.09萬個,行政村5G網絡通達率達到100%,千兆用戶達187.1萬戶。
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有力支撐了青島數字經濟快速成長。數據顯示,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連續三年增長超過20%,規模占全省比重近30%;全市規上工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超過90%,居全省首位。
以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建設為契機,青島可以進一步提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持續加強信息通信、物聯感知、算力算法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加快實現“物聯、數聯、智聯”,塑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北方唯一新增
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是指國內運營商通信網絡與境外運營商通信網絡之間的互聯節點,主要用于實現雙方業務的互聯互通和數據交換。作為國家重大信息基礎設施,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由國家統一規劃設立。
1994年,我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了9個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實現公眾互聯網與國際互聯網聯通。
近年來,全球數字經濟迅猛發展,數據跨境流動和國際數字貿易增長迅速,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也亟須擴容。
今年7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工作座談會,正式批復在青島、南寧、昆明以及海口新設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此次增設是我國30年來首次。青島為此次增設中唯一的北方城市。
之所以選中青島,既有“天時地利”,也離不開青島對產業發展的前瞻眼光。
青島是國家三大國際海纜登陸點之一,擁有中國北方唯一的國際海纜登陸點和大型國際海纜通信樞紐,建成國家首批“千兆城市”和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區位優勢突出,對外開放水平高,國際通信業務需求旺盛,具有建設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的基礎優勢。
青島決策層深刻洞悉設立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的意義,自2016年起便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會同中國聯通集團,在全國率先爭設。青島將爭設出入口局作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頭號工程”,不斷完善政策舉措,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最終得以成功“入列”。
直接利好跨境業務
青島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的設立,對青島來說意義非凡。
有了出入口局,意味著青島互聯網用戶可以直連國際網絡,而無需再經過其他城市“中轉”。雖然由此帶來的網速提升只是毫秒級,但對跨境業務發展的意義不容小覷。
以對時效性要求“分秒必爭”的國際金融業務為例,十幾毫秒已經足夠完成一次高頻交易,而在股市的市場動蕩時期,幾十毫秒的跨境時延可能就意味著數據已經發生了多次變化。不夸張地說,哪怕是零點幾毫秒的提升都會對交易結果產生重大影響。
網絡速度同樣是跨境電商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一方面,跨境電商需要頻繁上傳和下載大量的商品信息和訂單數據,如果網絡速度慢,會導致操作緩慢,影響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跨境電商平臺需要與海外供應商和物流公司進行實時的數據交互,如果網絡速度不夠快,會導致信息延遲,影響訂單處理和物流配送。
此外,隨著AR、VR等行業興起,高質量的網絡服務也可讓視頻游戲玩家、在線教育用戶獲得更流暢的視頻服務。據測算,極致的VR體驗,時延要求小于8毫秒。
這對青島進一步提升開放水平,發展國際貿易新業態、拓展國際產業合作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仍以當下最炙手可熱的跨境電商為例,當前不論是阿里、京東等老牌互聯網巨頭,還是拼多多、抖音、SHEIN(希音)等互聯網新秀,均在全力押注跨境電商新賽道。而青島自身跨境電商產業也在快速發展,截至今年上半年,青島備案跨境電商企業2361家,約占全市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的十分之一。
青島市跨境電商協會執行會長崔洪濤表示,青島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落地后,青島有望成為國際數據傳輸與匯集的新中心,對全球輻射作用顯著增強。國際電商平臺及互聯網金融支付企業看重數據傳輸效率與安全,青島作為數據處理中心將為其大幅提高交易效率,降低顯性與隱性成本,減少交易不成功造成的損失,提高交易成功率。
青島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的落地,也將進一步提升青島的數字經濟發展生態,有利于青島加快吸引更多的國際互聯網巨頭,除了數字金融、跨境電商等產業,在人工智能、影視游戲、軟件和信息服務等領域,也必將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
看好機遇,加力發展
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青島企業已經敏銳捕捉到,并積極謀劃未來發展。
中國聯通(青島)智算中心。
“山東港口愿與中國聯通強強聯合、優勢互補、聚勢共贏,助力青島打造物流、信息流、商流、人流、資金流的超級樞紐港。”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李奉利表示。
在海信看來,青島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的設立將更好助力海信全球化發展。海信集團董事劉鑫介紹,目前海信在全球建立了34個工業園區和生產基地,設立了26所研發機構和64個海外公司及辦事處,在全球擁有11萬名員工。
青島作為海信全球運營總部,需要與各區域進行高速海量的數字交互。過去5年,海信數據中心規模翻了一番,數據流量增長超過了10倍。與海外的溝通方式從最初僅僅依靠電話和郵件,發展為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跨國視頻會議,推動全球研發協同共享,供應鏈敏捷響應。正是有效的國際通信服務,支持了海信海外業務的快速發展。“在青島設立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將為企業跨境數據流動和業務發展帶來更多契機。”劉鑫說。
不只是青島企業在搶抓機遇。啟動儀式現場,青島聯合中國聯通集團及騰訊、百度、新浪、并行、SKT、360、山東港、海爾、海信、青建、城投、華通、雙星、浪潮等首批企業達成共識,加快構建國際通信發展新格局。
具體來說,在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上,建好、用好青島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提升青島在全國互聯網層級及面向全球的網絡互聯能力,適度超前建設5G-A、算力等信息基礎設施,推進衛星互聯網、低空智聯網等創新應用,加快6G、量子通信等技術研發。
圍繞數字產業發展,依托青島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國際業務直聯便利,加大網絡安全、跨境電商、跨境金融、服務貿易等產業部署落地力度,聚焦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基礎軟件等關鍵領域,加快創新研發,深化戰略合作,塑強數字經濟核心能力。
聚焦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將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海洋、文化五大領域數字化轉型,“點”上打造企業標桿,“線”上推進鏈式改造,“面”上建設數字園區,形成一批數字化轉型標志性成果和典型場景,釋放數字經濟倍增效應。
各方還將共同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交流,深度融入“一帶一路”立體式互聯互通網絡發展格局,強化與內陸省市交流;拓展對外合作,提升與日韓等國家和地區國際帶寬資源鏈接,推動全球信息互通共享。
數字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的設立,為青島持續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又增添了一塊極其重要的拼圖。
事實上,未來產業的比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數字經濟的比拼。而數字經濟要快速發展,就離不開數字基礎設施。
近年來,青島加快建設全國能級領先的數字基礎設施,構建涵蓋國際通信網、雙千兆網絡、算力互聯網、標識解析網等的立體化體系,筑牢新型工業化數字底座。
基礎通信網絡層面,青島獲批全國首批5G試點城市和千兆城市。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4.09萬個,行政村5G網絡通達率達到100%,千兆用戶達187.1萬戶。人工智能產業是青島重點布局的新興產業,青島突出重點,構建起電信運營商、專業園區、國有平臺、企業、行業機構等主導的多元算力生態,投用算力規模達2500P,全省領先。
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有力支撐了青島數字經濟快速成長。數據顯示,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連續三年增長超過20%,規模占全省比重近30%;全市規上工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超過90%,居全省首位。
以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建設為契機,青島可以進一步提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持續加強信息通信、物聯感知、算力算法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加快實現“物聯、數聯、智聯”,塑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根據青島發展數字經濟相關規劃,到2025年,青島計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左右,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2%以上。(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孫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