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青島機遇”
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政府工作報告強信心、明方向、增動力,為青島深化改革創新、加快轉型升級劃出重點
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青島機遇”
春來東風勁,山河展新顏。迎著春天的腳步,中國進入“兩會時間”。
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這份報告,內容豐富,看點很多。今年十個方面的重點工作,涉及擴大內需、產業體系、科技創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鄉村振興等方方面面。對于青島而言,報告中蘊含著重大機遇,也包含著使命責任。
1.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原文】
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健全縣域商業體系。
【解讀】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青島商業活躍、交通便利,有著顯著的區位優勢和豐富多元的消費供給,是消費資源的集聚地。2025年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前不久召開的全市提振消費工作大會明確,深入實施國際消費拓展行動,建強用好國際消費載體,集聚更多海外優質商品和服務,吸引更多入境游客來青消費。相信隨著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深入推進,特別是一攬子促消費政策的實施,將更大力度激發消費潛能,推動消費市場持續升溫,服務全市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數千輛國產新能源汽車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大港碼頭等待裝載出口。梁超 攝
2.重點項目建設
【原文】
緊扣國家發展戰略和民生需求,發揮好各類政府投資工具作用,加強財政與金融配合,強化項目儲備和要素保障,加快實施一批重點項目,推動“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順利收官。
【解讀】
項目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對擴大有效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青島充分發揮重大項目支撐作用,2024年全市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855.4億元,達到年度投資計劃的116%。新簽約項目當年開工運營率達到82.5%。
“青島造”時速400公里CR450AF動車組樣車。
2025年,全市43個項目入選2025年省重大項目名單,99個項目入圍2025年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名單。青島搶抓機遇,強化要素保障,聚焦構建“10+1”創新型產業體系,持續招引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完善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主要任務,為經濟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3.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
【原文】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新動能積厚成勢、傳統動能煥新升級。
【解讀】
科技創新是產業創新的決定性前提和關鍵性支撐,產業創新是科技創新發揮作用的落腳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
近年來,青島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培育新產業、塑強新優勢,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當前,青島聚焦加快構建“10+1”創新型產業體系,優先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2個先導產業,突破發展生命健康、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綠色能源、智能裝備等5個新興產業,提質發展智能家電、高端化工與新材料、現代輕工等3個優勢產業,超前發展1批未來產業,努力打造新的“產業名片”,有利于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在新一輪產業競爭中實現新跨越。
4.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原文】
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研發,加快組織實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項目。
【解讀】
重大科技項目對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青島持續布局重大科技項目,2024年新獲批全國重點實驗室8家、省重點實驗室59家。
全球首個5.5G應用示范“燈塔工廠”——海爾青島洗衣機互聯工廠。
2025年,青島將著力加強科技創新平臺支撐,支持高速列車、高端智能家電、虛擬現實等3個國家創新中心建設,加強行業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實施100項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和10項重大應用基礎研究,將有力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增強產業創新發展后勁。
5.民營經濟
【原文】
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
【解讀】
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體系中最具活力、最有韌性的組成部分。過去一年,青島實施優化營商環境52條措施,全面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民營經濟主體達到206.9萬戶,連續3年位列全國工商聯萬家民企評營商環境前十。
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對于提升城市經濟發展活力具有重要意義。青島聚焦聚力發展民營經濟,持之以恒為民營企業排憂解難、做好服務,讓民營經濟這支青島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持續發展壯大、更加生機勃發。
6.跨境電商
【原文】
促進跨境電商發展,完善跨境寄遞物流體系,加強海外倉建設。
【解讀】
當前,跨境電商正成為外貿增長的“新引擎”。截至去年11月,青島市備案跨境電商企業2411家,占山東省20.2%;備案跨境電商交易平臺338家,占山東省46.3%;在全球布局82個海外倉,占全省的30.2%,服務外貿企業2.1萬家,連續三年獲得全國跨境電商綜試區考核評估一檔城市,多家青島企業入選山東省67家重點培育的跨境電商交易服務平臺企業、跨境電商品牌企業以及品牌商品展示中心企業。
一輛TIR運輸車輛駛出上合示范區監管作業場所。
青島開放優勢明顯、制造業發達、外貿貨源充足,能夠實現與跨境電商產業的良性循環,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實現渠道、產品、供應鏈和品牌的綜合能力升級。2025年,青島將實施跨境電商賦能產業行動,打造海外倉智慧服務平臺,推動外貿穩量提質。
7.營商環境
【原文】
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讓外資企業更好發展。
【解讀】
優化營商環境是穩外資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青島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出臺一系列支持外資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在重大外資項目、外資制造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外資研發中心進口稅收等方面給予獎勵和支持。作為全國跨境貿易便利化試點城市之一,青島蟬聯十大海運集裝箱口岸營商環境測評第一名。
2025年,青島將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適時出臺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政策,新增進出口實績企業1000家以上,高質量建設境外合作園區,擴大中間品貿易,積極申建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以優質營商環境增進外資企業在青投資發展信心。
8.自貿試驗區建設
【原文】
推動自貿試驗區提質增效和擴大改革任務授權,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政策落地,完善經開區開放發展政策,促進綜合保稅區轉型升級。
【解讀】
作為改革開放“試驗田”,多年來,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示范引領作用不斷凸顯。2024年,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32項創新成果獲國家、省推廣,新引進世界500強投資項目12個。
新的一年,青島深入落實自貿區提升戰略,錨定建設國際一流自由貿易試驗區總目標,著力推動高效能制度創新、高質量產業發展兩大關鍵任務,構建完善現代海洋、國際貿易、航運物流、現代金融、先進制造五大產業體系,加快推動自貿試驗區提質增效,更大力度穩外貿穩外資,加快建設制度型開放示范區。
9.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原文】
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形成一批示范性合作成果。
【解讀】
近年來,青島積極探索國際物流、貿易、投資、友城、國際教育等合作新模式,在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上邁出堅實步伐。去年前10個月,青島市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3789.7億元,占同期全市外貿進出口比重的50.2%,開行中歐班列超過1000列,青島港新增13條“一帶一路”航線。
面向未來,青島積極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保障中歐班列穩定暢通運行,將有力推動和構建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
10.鄉村全面振興
【原文】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解讀】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2024年,青島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糧食總產量達到321.4萬噸,新建、改造高標準農田22萬畝,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1家。
新的一年,圍繞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青島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積極促進富民增收,加快推進農業大項目,打造省級、市級鄉村振興片區,加快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
11.現代化都市圈
【原文】
發展現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水平,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解讀】
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對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產業合理布局和城市功能優化具有重要意義。2024年,青島都市圈50個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實施,有效促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
2025年,青島將持續建強青島都市圈,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加快總投資3274億元的52個重點項目建設。同時,積極推進市域(郊)鐵路前期工作,加快5個市際縣域合作區建設,擴大政務服務“跨市通辦”范圍,持續促進與周邊城市協同聯動發展。
12.城市更新
【原文】
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統籌城市低效用地再開發,加快健全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加強燃氣、給排水、熱力、地下管廊等建設和協同管理。
【解讀】
城市更新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青島將城市更新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持續推進,2024年獲評全國首批城市更新示范城市,歷史城區核心區老建筑保護修繕基本完成,國家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工作扎實開展。
2025年,青島將深入實施城市更新,加大力度盤活低效閑置土地,持續開展歷史城區老建筑活化利用行動,加快推進業態更新,實現10個城中村改造回遷,新改造53個老舊小區,這些都將提升群眾生活獲得感幸福感。
13.海洋經濟
【原文】
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
【解讀】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是青島最突出的特色優勢。近年來,青島堅持經略海洋、向海圖強,現代海洋城市特色更加彰顯。2024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現代海洋產業加快突破,國際樞紐海港能級不斷提升。
當前,青島正圍繞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持續用力,做強“4+4+2”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加快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推動青島港向貿易港、金融港、服務港轉型,全力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
14.綠色低碳發展
【原文】
完善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和標準體系,營造綠色低碳產業健康發展生態。
【解讀】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作為首批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2024年,青島以能源轉型發展為支撐,在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效,92個建設類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全部開工。
2025年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推動全面綠色轉型上持續用力。未來,青島持續深化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建設,抓好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重點任務落實,持續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建設美麗青島。
15.民生建設
【原文】
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穩步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解讀】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多年來,青島始終堅持民生為本、惠民利民,2024年,全市15件市辦實事全部完成;城鎮新增就業37.1萬人,扶持創業4.5萬人,新設城鄉公益性崗位1.6萬個,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保障水平穩步提升。
聚焦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強化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完善社會保障和服務政策”等,青島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扎實辦好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民生實事,優化完善公共服務,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春回大地,萬物勃發。全市上下錨定“走在前、挑大梁”,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勇毅前行,青島,一定能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ㄇ鄭u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藺君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