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時節話養生,中醫生活進萬家——“魯醫健康說·時令與健康”系列健康知識發布會
青島新聞網7月11日訊(記者 吳陽)7月11日,青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魯醫健康說·時令與健康”系列健康知識發布會第九場在青島市中醫醫院(青島市海慈醫院)舉辦。本場發布會的主題是:三伏時節話養生,中醫生活進萬家。
青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中醫藥管理指導處處長一級調研員汪運富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好!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青島市中醫藥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近年來,青島市先后入選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試點項目和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成為中醫藥國字號“雙改革”城市,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全社會“信中醫、用中醫、愛中醫”的良好氛圍愈加濃厚,青島市居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水平達到36.6%,遠超全國24.62%的平均水平。
一是挖掘中醫藥文化內涵精髓。挖掘嶗山中醫藥文化精髓,拍攝《大道嶗山》,編撰出版《嶗山本草》,推動嶗山道地藥材保護開發。挖掘整理中醫藥民間智慧,在全市范圍內征集遴選一批“方藥”“文獻”“器物”,有1人入選國家老藥工。編撰發放體現中醫藥文化智慧的“三個10”(10個成語、10個故事(傳說)、10個諺語)系列。加快建設中醫藥文化新載體,打造“本草葉畫”品牌,推動中醫藥本草文化走進國內高等院校、博物館,建立中醫藥國際交流合作基地、國際留學生體驗基地等平臺。
二是豐富中醫生活化醫療服務內涵和體系。深入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開展針灸戒煙、脊柱側彎中醫藥干預、近視中醫藥防控、獻血者中醫藥干預等創新實踐,編撰發放《青島市居民中醫藥健康知識導讀》《青島市居民中西醫協同腫瘤防治知識導讀》。全市有中醫醫院50所(三甲中醫醫院4所),打造1個齊魯治未病專科集群牽頭專科,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納入市辦實事,建成國醫館173個、精品國醫館61個、國藥坊10個,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街)衛生院,92%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15分鐘中醫藥服務圈的覆蓋面和可及性進一步提升。
三是開展形式多樣的中醫藥文化傳播活動。建成2個省級文旅康養強縣、11個齊魯康養打卡地、1個中醫藥博物館、1個中醫藥文化主題公園,城陽區入選省級中醫生活化試點項目。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將中醫藥文化納入全市中小學“開學第一課”。制作《國醫在線》《島城中醫話健康》等系列中醫科普節目,打造三伏養生節、養生膏方節等中醫藥文化品牌。舉辦“中醫市集”系列活動,黃島區將中醫“市集(夜市)”納入政府實事。開展八段錦全民推廣活動,累計培訓師資骨干1900余人、習練群眾124萬余人次,推動傳統養生功法服務群眾健康。
為深入推進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發展,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服務中的優勢,切實提升廣大居民對中醫服務的體驗感和獲得感,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決定在7月15日—8月18日開展第十屆“三伏養生節”暨中醫藥文化節活動,本次活動的主題是“三伏時節話養生,中醫生活進萬家”,屆時將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集中開展形式多樣的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和文化體驗活動。
一是開展“三伏養生節”全時段系列活動。今年7月20日入伏,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將于7月15日在臺東步行街舉行“三伏養生節”啟動儀式,屆時將舉辦大型中醫專家義診和咨詢、中醫特色療法體驗、中藥茶飲體驗、八段錦展演等現場活動,歡迎廣大市民積極參與,體驗中醫藥的神奇與魅力。7月14日—20日期間,還將開展養生保健(治未病)義診咨詢周活動,全市各“治未病”中心(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中心)、養生保健基地、養生保健指導門診所在單位將安排中醫專業技術人員,為居民提供養生保健指導、義診咨詢服務。整個“三伏養生節”期間,各醫療機構也將普遍開展冬病夏治中醫養生保健特色服務,包括穴位貼敷(“三伏貼”)、針灸、推拿等冬病夏治服務,為群眾度過一個健康的夏天保駕護航。
二是開展中醫藥沉浸式體驗活動。開展中醫藥健康文化市集(夜市)活動,推出中藥茶飲、藥膳體驗及中醫藥特色療法展示等活動,讓群眾通過“趕集”形式沉浸式感受中醫藥文化的魅力。各中醫藥文化基地將開展中醫藥文化服務月活動,通過免費參觀、互動體驗、展覽展示、巡講直播、研學實踐等活動,讓中醫藥文化深度融入生活。深入推進“錦上生花·健身氣功八段錦全民推廣青島行動”,全面推動傳統養生文化與現代健康生活的深度融合,市民可以廣泛參與半島都市報官方公眾號平臺“錦上生花”八段錦線上打卡抽獎活動,堅持每日習練打卡,踐行健康生活方式。
三是開展豐富多彩的全人群、全域中醫藥科普宣傳活動。各醫療機構利用科普(養生)大講堂、市民健康大學堂及廣播、短視頻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辦中醫藥健康講座,向市民普及冬病夏治基本理念、健康生活方式等知識。發放《青島市中醫養生保健文化知識》《青島市50項中醫藥適宜技術》《青島市居民中醫藥健康知識導讀》等養生保健資料,向廣大群眾普及中醫藥文化科普知識和實用技術。同時,深入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山東省中醫藥條例》等中醫藥法律法規普法宣傳活動,提高群眾防范非法中醫診療的安全意識,營造依法執業的良好環境。
三伏至,陽氣盛,祝大家以傳統為根、以健康為本,收獲身心的舒適與安寧。謝謝大家!
鳳凰網記者:近期,青島市中醫醫院(青島市海慈醫院)陸續推出了多款中醫養生茶飲,很受群眾歡迎。在三伏養生節期間,醫院為市民準備了哪些中醫特色服務?
青島市中醫醫院(青島市海慈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孫金芳
感謝您的提問。
青島市中醫醫院(青島市海慈醫院)是一所公立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醫院,是山東省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先后承擔“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和“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試點項目”任務。近年來,青島市中醫醫院(青島市海慈醫院)以“雙示范”項目為抓手,堅持“雙軌并行、融合發展”,不斷提升學科水平和綜合服務能力,做強做大中醫藥優勢特色,將優質的中醫特色服務送到市民身邊。今年三伏養生節(7月15日至8月18日)期間,青島市中醫醫院(青島市海慈醫院)緊貼市民需求,推出了方便快捷的系列中醫特色服務。
一是推出冬病夏治多元療法,開啟三伏養生新篇章。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為旺盛的時候,也是冬病夏治的黃金時期。在三伏養生節期間,青島市中醫醫院(青島市海慈醫院)將組織多個重點科室協同發力,為廣大市民提供冬病夏治服務。治未病科特色突出,不同地域的學術流派薈萃,為患者提供多樣、有效、特色的診療服務;不同層級的名醫名家匯集,打造開放式的名醫堂;針對不同需求開設體重管理、睡眠等特色專病門診;開展針刺、貼敷、拔罐、伏灸、督灸、臍灸、雷火灸等中醫綠色療法,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中醫調理方案。呼吸科是冬病夏治的老牌科室,中藥內服+貼敷外治組合療法,可以讓諸多咳嗽、哮喘、慢阻肺等呼吸系統患者獲益。中醫婦科依據五運六氣和患者體質,精心調整貼敷藥物,加強貼敷療效,為女性朋友們解除婦科疾病的困擾。針推康復中心推出的齊天灸診療,也吸引了不少冬病夏治的新粉絲。心血管一科結合夏季養心的特點,為患者量身定制個體化“夏季養心”健康指導方案。老年醫學科、風濕病科、耳鼻喉科及其他院區相關科室,也都可以根據患者需求提供專業規范、療效確切的冬病夏治服務。
二是特色養生茶飲護健康,喝出節氣里的中醫智慧。中醫特色養生茶,是青島市中醫醫院(青島市海慈醫院)今年的一大亮點。由青島市中醫醫院(青島市海慈醫院)國家、省、市級重點學科知名專家團隊聯合研制,共有20余款。為了應對夏日里大家普遍出現的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等問題,我們最新推出了烏梅五味生津飲,不僅能生津潤燥、解暑降溫,還能促進消化,尤其適合口渴乏力、食欲不振的人群。降酸養生飲,專門針對痛風性關節炎、高尿酸血癥人群,通過清熱利濕、降酸泄濁,調節代謝功能。此外,消脂減肥茶、養顏美容茶、護肝飲等也廣泛獲得市民青睞。市民朋友可在網上便捷配藥自助開方,快遞配送到家后便可開啟居家養生新模式。
三是開展中醫養生市集,沉浸體驗讓養生可觸可感可參與。今年以來,我們已經開展了多場別開生面的中醫市集系列活動,受到了市民的熱烈歡迎。5月31日“端午節中醫市集”走進大鮑島上街里文化街區,設養生茶飲體驗區、專家義診區、中醫特色療法體驗區。市民在這里品茶飲、領香囊、看中醫、辨體質、試療法,感受中醫藥的獨特魅力。我們還先后走進青島大學、青島理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高校,和大學生們在“青年養生局”聚會。從中醫茶飲到特色療法,從體質辨識到夏季養生,將“治未病”理念融入交流中,為大學師生提供多元化的健康服務。在接下來的三伏養生節期間,我們還將繼續開展豐富多樣的中醫市集活動,走進社區、學校、商圈等,把優質中醫服務送到大家身邊。
青島市中醫醫院(青島市海慈醫院)將通過一系列的特色服務,讓大家在三伏天里科學養生、收獲健康,歡迎大家積極參與,一起走進中醫,了解中醫,信任中醫,享受中醫藥為我們帶來的健康福祉!
圖片
半島都市報記者:我們常聽說“冬病夏治,事半功倍”,那對于哮喘、慢阻肺這類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該怎么利用三伏時節進行調養,從而減少冬季發病呢?另外,夏季很多人喜歡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里,那怎樣做才能既享受空調的涼快,又能科學地兼顧防暑,還不損傷陽氣呢?
青島市中醫醫院(青島市海慈醫院)呼吸與危重癥(肺病)中心一科主任主任醫師胡海波
感謝您的提問。
首先,“冬病夏治”是中醫重要的且獨具特色的治療理念,尤其適用于虛寒性質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阻肺),其基本原理是基于“天人合一,四時養生”的中醫認識:夏季,尤其是三伏天,自然界陽氣最旺盛,人體腠理開泄,氣血趨于體表,此時借助天時進行針對性調養,可以最大程度地溫補陽氣、驅散內伏寒邪,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從而在冬季減輕或減少疾病的發作。在這里,我也向大家介紹幾種利用三伏時節調養呼吸系統疾病的方法:
一是“三伏貼”,就是穴位貼敷。在三伏天特定的日子(初伏、中伏、末伏),將具有溫經散寒、化痰平喘功效的中藥制成膏藥,貼敷于特定穴位(如肺俞、膏肓、定喘、大椎、膻中、天突等),利用藥物刺激和夏季腠理疏松的特點,使藥力直達病所,激發經氣,疏通經絡,溫煦肺臟,驅逐寒邪。適用于虛寒(怕冷、咳喘遇冷加重、痰白清稀)的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阻肺、反復感冒、過敏性鼻炎等患者。
二是內服中藥調理。根據個體體質和具體證型(如肺脾氣虛、肺腎陽虛等),由中醫師開具溫陽散寒、補益肺脾腎、化痰平喘的中藥方劑,在三伏期間或整個夏季進行調理,固本培元,增強體質。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這個中藥方劑必須由專業中醫師辨證論治,一人一方,切勿自行用藥。
三是艾灸療法。利用艾條燃燒產生的溫熱刺激特定穴位或經絡(如:大椎、肺俞、膏肓、脾俞、腎俞、關元、氣海、足三里等),達到溫通經絡、行氣活血、驅寒除濕、扶助陽氣的作用。溫和灸、隔姜灸等,尤其適合陽虛怕冷明顯、易感冒、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市民學習正確方法后可以在家自行操作,但要特別注意防火防燙傷。
四是飲食調養(也就是藥膳)。藥膳可以溫陽散寒,健脾益肺。推薦多烹飪溫補食材:生姜、蔥白、大蒜、羊肉(適量)、雞肉、桂圓、核桃、紅棗、山藥、蓮子、芡實、糯米、燕麥等。姜棗茶(用生姜數片+紅棗幾顆煮水)可以溫中散寒,黃芪燉雞湯可補氣固表,山藥薏米粥可健脾益肺祛濕,當歸生姜羊肉湯可溫陽補血散寒(注意體質燥熱者不宜)。
夏季天氣炎熱,尤其溫度濕度過高時,容易發生暑熱濕熱內侵人體,出現中暑等疾病。現在人們夏季恐怕離不開空調了,但要注意科學、合理使用這些降溫設備。
一是溫度濕度設定:26°C - 28°C是最佳區間。不要貪涼設置過低溫度(如低于24°C)。室內外溫差控制在5-7°C以內,避免驟冷驟熱給身體(尤其是心血管和呼吸道)帶來過大負擔。夏季理想濕度為:40%~50%,最高不超過60%。
二是避免冷風直吹:調整空調出風口方向,不要讓冷風直接對著頭部、頸部、背部、腹部、腰部、膝蓋、腳踝吹。這些部位是風寒入侵的主要通道和陽氣聚集/薄弱之處。
三是重點部位保暖:頸背部、腹部、膝關節、腳踝等。
四是房間定時通風:空調房密閉會導致空氣污濁、干燥。
五是注意從室外進入空調房的緩沖:大汗淋漓時,先在門口、走廊停留幾分鐘,擦干汗水,讓身體適應一下溫度變化,再進入低溫的空調房,避免帶著一身汗直接沖進冷氣中。
最后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對于患有虛寒性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特殊人群,抓住三伏天這個“天時”至關重要。合理防暑降溫也是必要的,只要方法科學,就能“避暑熱,遠寒涼”,最大程度運用中醫四時養生理論助力民眾健康。
青島市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記者:哪些疾病適合冬病夏治?除了常見的三伏貼,中醫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在夏季用來預防疾病、增強體質?在飲食和生活作息上,我們應該如何調整來達到治未病的目的?
青島市中醫醫院(青島市海慈醫院)治未病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曲憲雙
感謝您的提問。
“冬病夏治”是針對那些在冬季或寒冷時容易發作或加重的虛寒性疾病,提前進行溫陽散寒、扶助正氣的治療與調理,從而達到事半功倍、預防加重或復發的效果。經多年實踐,在調理以下疾病時具有良好效果。
1.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咳嗽、反復感冒、過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2.骨關節疾病。如頸肩腰腿痛、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
3.消化系統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腸炎、腸易激綜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4.婦科疾病。如痛經、月經不調、慢性盆腔炎、產后身痛、怕冷等。
5.特殊人群:免疫力低下及虛弱多病體質偏寒人群。
6.小兒體質與成人不同,兒科開展了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及遺尿、生長發育緩慢、身材矮小等相關疾病的冬病夏治診療服務。
7.注意:熱證、陰虛火旺、實熱證、孕婦、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者不宜冬病夏治。
除了常見的三伏貼,我們還有以下中醫外治方法可以在夏季用來預防疾病、增強體質。
1.艾灸:如督灸、臍灸、隔姜灸、艾條灸等,可補充陽氣、溫通經絡、散寒除濕。
2.針刺:可以疏通經絡、調和陰陽。
3.拔罐:夏季濕氣重,拔罐有助于排出體內積聚的濕邪。體質過于虛弱、有出血傾向、皮膚有破損者慎用。
4.推拿按摩:通過手法刺激經絡穴位,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增強臟腑功能。
5.刮痧:有活血透痧、祛除邪氣(特別是暑濕、熱邪)的作用。體虛者、有出血傾向者慎用。刮痧后要注意避風保暖。
在飲食和生活作息上,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調整,以順應身體變化,達到未病先防。
一是在飲食上,要溫陽養心,健脾祛濕,適當清暑。
溫陽驅寒是核心,適度吃些辛溫食物,如生姜、蔥、蒜、花椒(少量)、桂皮(少量)、羊肉。早餐可以喝點姜棗茶(生姜+紅棗+紅糖)。
避免過度貪涼,這是夏季養陽的關鍵。要控制冰鎮飲料、冰淇淋、大量生冷瓜果的攝入。從冰箱拿出的食物放置至常溫再食用。
多吃健脾利濕的食物,如薏米、赤小豆、綠豆、山藥、蓮子、芡實、白扁豆、冬瓜、絲瓜、鯽魚等。烹調方式宜清淡,避免油膩、甜食、粘膩食物(如糯米)加重濕氣。
適度清解暑熱,天氣炎熱時可適當吃些清暑生津的食物,如綠豆湯、荷葉粥、冬瓜湯、酸梅湯、西瓜翠衣、黃瓜、番茄等。
顧護心氣,可吃些養心安神的食物,如蓮子、百合、小麥、酸棗仁。
二是在生活作息上,要順應天時,可晚睡早起。高質量的睡眠是養陰護陽的基礎,尤其要睡好“子午覺”,晚上可以稍晚點睡,但不超過11點,早上早點起床,有助于陽氣生發。
此外,還可以適當運動。選擇在相對涼爽的清晨或傍晚進行較為緩和的運動,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適當出汗可排出體內郁積的寒氣濕氣,切不可追求大汗淋漓,以免過度耗氣傷陰。要避免長時間暴露在烈日下,外出做好防曬。
圖片
青島新聞網記者:很多家長想給孩子“冬病夏治”,但又擔心孩子不適合,想請問專家哪些孩子可以進行冬病夏治?具體有哪些方法比較適合兒童?另外,夏天孩子戶外活動多,出汗也多,容易出現食欲不振的情況,有沒有什么適合孩子的夏季食療方,既能開胃又能補充營養?
青島西海岸新區中醫醫院兒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張海英
感謝您的提問。
“冬病夏治”主要針對的是在冬季容易發作或加重的、屬于中醫“虛寒”性質的慢性疾病。有以下病癥的孩子通常比較適合:一是反復呼吸道感染的孩子,比如說孩子經常感冒、咳嗽,尤其在秋冬季節容易發作的;二是患有寒性哮喘的孩子,在寒冷季節或受涼后容易誘發哮喘發作的;三是患有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的孩子,在遇冷風或冬季鼻塞、流清涕、打噴嚏癥狀加重的;四是脾胃虛寒的孩子,平素有胃口不好、大便不成形等癥狀,甚至是面色萎黃、消瘦、生長發育稍慢的孩子;五是部分患有寒性的過敏性咳嗽、濕疹的孩子;六是平素體質虛弱,免疫力低下,需要通過冬病夏治進行體質調理,增強抵抗力的孩子。
在冬病夏治中,綜合考慮兒童皮膚嬌嫩、配合度、安全等因素,常用的、適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五大類:一是三伏貼。具有外用、相對安全、痛苦小的優勢;二是三伏灸(艾灸)。以溫和灸或隔物灸的方式灸特定穴位;三是小兒推拿。這類療法無創、無痛,孩子接受度高;四是內服中藥。具有針對性強,整體調理效果好的治療優勢;五是藥浴或泡腳。使用溫經散寒的中藥煎煮后泡澡或泡腳。
針對夏季孩子出汗多、消耗大,又易受暑濕影響脾胃功能、容易出現食欲不振的情況,我們推薦以下六款食療方,來兼顧開胃消食和補充營養,如荷葉綠豆粥、陳皮瘦肉湯、酸甜烏梅飲、冬瓜薏米排骨湯、山藥蓮子羹、西紅柿雞蛋面或是西紅柿疙瘩湯,供大家參考。這里簡單介紹一下其中三種食療方的做法。
一是荷葉綠豆粥,可以清熱解暑,健脾開胃。準備鮮荷葉1小張洗凈切碎,綠豆30克提前浸泡2小時,大米50克,冰糖少許。大米、綠豆加水煮粥,快熟時加入荷葉,煮10-15分鐘,撈出荷葉,加少許冰糖調味即可。綠豆能清熱解毒,荷葉可清暑化濕醒脾。
二是陳皮瘦肉湯,可以理氣健脾,開胃消食。準備陳皮3-5克,豬瘦肉末100克,生姜1-2片。放入小鍋,加適量清水,小火煮1小時左右,加少許鹽調味即可。其中陳皮芳香醒脾,瘦肉補充蛋白質。適合胃口不好、有口氣、消化不良的孩子。
三是山藥蓮子羹,可以健脾益氣,養心安神。提前浸泡去芯蓮子20克,大米或小米30克,山藥100克去皮切小塊。所有材料加水煮成稠粥或羹狀,可加少許冰糖。山藥蓮子都是健脾佳品,性質平和。適合脾胃虛弱、消化不好、睡眠不安的孩子。
青島市廣播電視臺康養事業部記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基層醫療機構在三伏養生季能為居民提供哪些冬病夏治服務?
青島市市北區延安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主治醫師于文艷
感謝您的提問。
基層醫療機構作為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線”,近年來在硬件設施、服務能力和中醫適宜技術推廣方面均實現顯著提升,能夠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高效、專業的醫療服務,深受廣大居民的歡迎。
在7月15日至8月18日三伏養生節期間,全市各基層醫療機構國醫館普遍開展“三伏貼”、艾灸、推拿等冬病夏治服務,針對慢性支氣管炎、虛寒胃痛、風濕關節痛等冬季高發慢性病,為居民定制個性化冬病夏治方案。市民朋友可就近就便到國醫館咨詢,接受養生保健指導和服務。三伏貼服務是基層醫療機構夏季養生服務的核心項目之一,市北區延安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月15日至7月19日,開展“三伏貼”的預約服務,居民可就近前往服務中心國醫館預約,經過中醫師“望聞問切”辨證后,繳費鎖定名額。7月20日進行“入伏”首日貼敷,已預約居民可憑繳費單優先享受服務,未預約者按序就診。
此外,在三伏養生季,各國醫館還會開展中醫適宜技術、養生保健指導、中醫藥文化宣傳等多項惠民項目。一是艾灸療法。艾灸療法是冬病夏治常用且效果顯著的中醫適宜技術,通過督灸、溫針灸等技法,借助三伏陽氣與艾灸的熱力溫通經絡、扶正固脫、培補元氣,尤其適合免疫力低下、經絡阻滯、畏寒怕冷等人群。二是養生保健指導。養生保健指導是基層醫療機構的特色優勢,全市基層醫療機構普遍開展中醫體質辨識服務,由中醫師通過脈診、舌診等傳統技法,根據居民體質特征,制定包含代茶飲、湯藥、飲食起居等全方位個性化調養方案。三是沉浸式中醫文化體驗。基層醫療機構積極構建沉浸式中醫文化體驗場景,通過免費參觀、互動體驗、展覽展示等形式,普及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延安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中醫藥宣教室開設了“春夏養陽”主題講座,解析三伏飲食禁忌與起居調攝知識;國醫館內免費提供黃芪茶、薏米赤小豆湯等養生茶飲;設置非遺互動區,展示中藥香囊制作技藝,居民可親手制作驅蚊香囊;國醫館展廳循環播放八段錦教學視頻,每周安排專業醫師現場指導,居民可隨時跟練;智慧監測區配備體脂儀、血壓計等智能設備,結合中醫體質辨識結果生成個性化健康報告,助力居民科學養生。
伏天養陽,健康先行。祝大家借自然陽氣之力,為秋冬健康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