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連傳來兩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在“第三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名單中,青島市郊五市全部上榜;在全省確定的縣域經濟30強縣市中,市郊五市再次悉數“入闈”。這些信息表明,與時代步伐息息相伴的青島縣域經濟正日益顯示出磅礴的生命力。
是的,青島縣域經濟潮起浪涌的浩
大聲勢的確令人折服:今年前三季度,市郊五市已完成
GDP648.6億元,同比增長23%,高于全市增幅7.4個百分點,占全市總量的51.6%;農民人均現金收入3602元,同比增長9.1%。1到10月份,五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33.32億元,同比增長26.9%。五市合同利用外資33.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6.7億美元,實際引進青島以外內資75.1億元,外貿出口30.7億美元,分別占全市的52.2%、53.7%、50.2%和37.4%。同時,又有10萬農民轉移到了二、三產業。這說明縣域經濟已經撐起青島市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
縣域經濟亮點繁多,無論是對外開放、園區建設、工業興市,還是城鎮建設、優化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均可圈可點。其中關鍵的動力在于市郊五市創新思維、勇爭一流的強烈進取精神。
搶抓挺進西海岸戰略機遇的膠南市迅速確定了“東接、北擴、南展”的城市總體發展思路并組織全面實施。特別是重點開發建設的青島臨港產業加工區,為青島西海岸的臨港經濟搭建了新的發展平臺,如今已經有47個大項目在此安家,總投資折合人民幣64.7億元。
瞄準“長三角”、“珠三角”等國內開放前沿,膠州市積極適應國際經濟產業梯度轉移規律,盯住產業鏈條長、帶動力強的特大項目、組團式項目和母體項目招商。利用政策的激勵和引導,加快引進了一大批“塊頭”大、“分量”足的重量級項目。
不甘人后的即墨市也大手筆、大氣魄地在更大范圍內和更高層次上構筑起了新一輪發展的大框架。服裝服飾業、市場商貿業各具特色,優勢互補;新興產業如火如荼,飛速發展。特別是即墨市的民營經濟橫空出世,即發、紅領、琴島、好事中、一諾、亨達等民營企業品牌已馳名中外。
沒有爭論,沒有觀望,建成青島大工業體系的配套基地和后方車間,成為平度市上上下下的選擇。在對接青島、配套青島、融入青島的過程中,平度市特別注重發展特色園區和“園中園”,避免工業園區千篇一律現象,引導同類或相關聯的企業和產品向園區聚集,形成規模化生產、專業化分工、社會化服務、規范化管理的特色優勢。目前,他們先后建起了韓國汽車配件工業園、韓國和臺灣石材工業園等8大園區。
“敢與強的比,敢同勇的爭。”一年中,萊西市三次調整發展指標,要的就是一股千軍萬馬招商、千方百計干事的雄心和氣魄。非典過后,萊西市派出了青島地區首家赴韓招商的政府代表團,舉行了三次大型投資說明會,新簽協議項目43個,總投資1.5億美元,已簽約項目中有26個于今年開工,投資總額達7500萬美元。本報記者梁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