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垃圾集中焚燒處理可避免環境污染,但近日濟南多家大型醫療機構拒絕與濟南市環保局指定的醫療垃圾處置企業濟南瀚洋固廢物處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瀚洋)續約合作,重新投向該局并不認可的另外一家垃圾處置企業濟南行健醫療廢棄物處置有限公司(簡稱行健)。
省城濟南各大醫院認為瀚洋的收費標準高得離譜。醫院說,我們有理由懷疑,政府部門指定的這家公司想壟斷市場,壟斷市場才能產生壟斷利潤。
醫療垃圾處置到底該不該壟斷,處置費價格該如何確定,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采訪。
醫院:垃圾處置費漲得離譜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反映:醫院自行處理醫療垃圾成本較高,焚燒的煙氣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醫療垃圾處置產業化是大勢所趨,作為醫療機構非常歡迎,但從今年1月1日起,“瀚洋”揮舞著紅頭文件,把新的協議書強加給各醫療機構,醫療垃圾處置費從去年的2.3元/公斤變成每床位每天2元定額費用。
醫院認為這樣的價格難以承受。“價格上漲了10倍”,齊魯醫院根據自己醫院的醫療垃圾產生量算了一筆賬:醫院每天產生醫療垃圾100公斤左右,按照去年標準,每天焚燒醫療垃圾花費230元左右,按照新價格收費后,按照醫院現有病床數1400計算,每天花費達到2800元,“一年下來就是一百多萬”。
據了解,各醫療機構每床位產生的醫療垃圾數量不同,具體到各家醫院隨收費方式變化產生的影響不同,據匡算,目前“瀚洋”執行的紅頭文件價格是行健執行“價格”的4倍左右。
行健:醫療產業化我為啥沒份
最早涉足省城醫療垃圾處置產業,正想紅紅火火大干一場的行健公司,今年初遭到了當頭棒喝:2004年1月19日濟南市環保局給行健公司批復說:我局不同意將你公司申辦廢物經營許可證的申請轉報省環保局。瀚洋是濟南市唯一的垃圾處置公司。
為什么濟南市環保局不同意呢?記者采訪了行健公司的有關人士,據介紹,他們很早就看到醫療垃圾產業化處置的前景,一直在濟南市各地尋找合適地址建立醫療垃圾處置公司。終于在章丘市得到各部門批準,于2003年3月正式成立行健公司,這是濟南市第一家專業從事醫療廢物集中焚燒處置的民營企業。
據行健公司介紹,建設期間,濟南市環保局多次派出包括副局長在內的工作人員到公司現場檢查驗收,對工作予以充分肯定。行健公司順利通過了章丘市環保局的驗收,章丘市環保局簽署意見后于2003年10月9日將行健公司的申請材料上報濟南市環保局,11月21日行健公司將濟南市環保局要求的材料也全部補齊。然而令人疑惑不解的是材料報上去以后杳無音信。
直至2004年1月19日,事隔3個多月之后,濟南市環保局給行健公司的批復是拒絕為行健公司申報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置行健于破產境地。
市環保局:申請被拒絕有理由
2004年1月19日濟南市環保局給行健公司批復說,我局不同意將你公司申辦廢物經營許可證的申請轉報省環保局。
其理由主要有三:一是根據規定:“城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建設對危險廢物進行集中處置的設施。”其他任何人或者組織都無權組織建設。你公司并非濟南市人民政府組織建設單位。二是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于2003年7月15日印發的《關于加快危險廢物及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項目前期工作的通知》第二條規定:“各省要根據危險廢物的產生情況,以省為單位統籌規劃建設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原則上以地級市為規劃單元,建設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涵蓋行政轄區內所有縣”,濟南市原則上只建設一個危險廢物處置中心。三是濟南瀚洋固廢物處置有限公司是濟南市組織建設的唯一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在行健公司擬建之初,濟南市環保局已根據有關規定對其勸阻,但該公司卻拒絕接受。
對于濟南市環保局不予轉報的三種理由,“行健”這樣認為:行健是章丘市人民政府批準組織建設的,符合政府組織建設的規定;二是,行健在去年7月15日以前便已經開工建設,而且其開工建設實際比瀚洋要早,用這個規定把一個已經投資300萬元的公司置于死地,不符合國家醫療垃圾處理產業化精神,事實上,省城醫療垃圾處理市場很大,兩家公司存在更利于促進市場競爭;三是濟南市環保局違法行政,越權指定醫療廢物專營者,無理拒絕行健公司處置醫療固體廢物經營許可證申請。
法律人士:指定服務產生壟斷利潤
記者采訪了法律權威人士,他們認為,平等競爭,才會符合國家醫療垃圾處置產業化精神。濟南市環保局把這樣一個大的醫療垃圾處置權力交給了一家公司,不顧市場上已經形成兩家公司競爭的局面,說小了是不合適,說大了就是濫用行政權力,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限制公平競爭。
這也違背了國家五部委實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引入競爭機制的精神,也與省物價局的不得轉嫁到患者身上的精神不符。另外,國家五部委鼓勵各地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鼓勵國內外資金,包括私營企業投入危險廢物處置設施的建設和運行,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危險廢物處置地運行機制。在濟南市明明有兩家醫療垃圾處置公司的情況下,只讓一家來壟斷市場,明顯違背了產業化精神和平等市場競爭精神。
有關人士認為,省城醫療垃圾處置產業化正在面臨困境:省城各大醫院如果聽紅頭文件的,價格高昂的處置費醫院難以消化,如果不聽紅頭文件的,選擇處置費便宜的,行政權力開始從后臺到前臺,醫院得罪不起;最讓人擔心的是,處置費最后要落到患者頭上,因為醫療垃圾處置費要計入成本,說到底,是由患者掏腰包。
作者:周愛寶 高俊峰
來源:生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