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馬學信報道
今年,山東省繼續把漁業外經外貿作為全省經濟工作的重要亮點加以培植,要求2004年全省水產品出口總量達到85萬噸,創匯額突破20億美元,達到20.5億美元,比2003年分別增長5
%和12%,繼續保持全國最大水產品加工出口基地地位。
為達到上述目標,該省將著力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結構調整,增強競爭能力 以水產品加工出口示范園(區)
為重點,引導企業加大對新產品的開發力度,努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進產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發展。大力發展鮮活、冰鮮、冷凍調理、方便即食、模擬制品、海洋藥物等多種類、多系列產品,使精深加工產品的比重達到60%以上,全省水產品出口品種達到1
25 個。
二、突出抓好水產品質量安全,加快實施漁業國際化戰略
積極建立完善水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檢驗監測體系和認證體系,啟動實施"出口水產品綠卡工程",按照國際慣例標準,規范各個環節的技術和操作規程。抓好漁業標準化示范(區)基地建設,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推進"無公害水產品行動計劃",實施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質量認證
。把水產食品加工業作為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的重要內容,抓住機遇,主動承接歐、美、日
、韓等國水產品加工業的轉移,鞏固擴大水產品來進料加工出口,在搞好養殖對蝦、海帶等現有水產資源精深加工的同時,大力發展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海洋生物藥品等產品,實現省內水產品規模出口的新突破。加快構筑魯、日、韓水產市場"金三角",積極開展國際鮮銷漁業,增加直接出口創匯份額。
三、發揮青島對外開放的龍頭作用,帶動全省水產品出口創匯
青島是地處山東省對外開放的前沿,其水產品出口占全省的43%,處于龍頭地位。充分發揮青島水產品出口的優勢,帶動沿海地區水產品出口創匯,并逐步向內陸地區輻射,形成以青島為中心,其他沿海市縣為重點,內陸地區相互協作的水產品出口體系,為增加山東省出口創匯作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