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東京記者 蘇海河
5月3日,日本和平憲法迎來了滿57歲的生日。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憲法紀念日,因為二戰后日本第一次向伊拉克戰場派遣了自衛隊,要求改憲的喧囂聲也超過了“紀念憲法誕生”和“重溫和平之寶貴”的本來意義。
“護憲”“改憲”聲勢都不小
憲法紀念日當天,東京及全國各地舉行了各種各樣的憲法紀念活動。在東京市中心的日比谷公園內,舉行了5000多人參加的“憲法集會”,日本共產黨委員長志位和夫、社民黨黨首福島瑞穗,以及意大利、韓國的市民團體等紛紛發表講話,要求維護和平憲法,保證日本走和平發展道路。志位和夫指出,右翼勢力改憲的真實目的就是廢除憲法第九條,使自衛隊到海外與美軍并肩戰斗,那將是日本重新走上核武裝、出口武器、強制征兵的道路。福島指出,二戰后日本沒有再發動戰爭、沒有在戰場上殺人,也沒有人被殺死,都緣于和平憲法的保障,這是日本的寶貴財富,絕不允許任何“改惡憲法”的錯誤舉動。集會群眾還高呼“維護憲法第九條”、“反對修改和平憲法”、“從伊拉克撤兵”等口號在銀座大街游行。
改憲派也在繼續鼓噪。在3日舉行的“21世紀的日本與憲法”座談會上,前經濟產業大臣、自民黨議員平沼赳夫說:“憲法制定過程有問題。為了重樹日本人的自尊心,也應該重新制定憲法。”民主黨議員松原仁也說:“憲法第九條與時代隔離,因此必須修改第九條。”
日本各大報紙在報道憲法紀念日的同時,紛紛發表社論。《日本經濟新聞》的社論認為“改憲時機逐步成熟”。《朝日新聞》的社論“正視多彩的民意”指出,改憲問題的焦點是第九條,多數國民反對修改第九條,認為它是“對過去戰爭深刻反省的佐證”,“改變這一條日本將走向軍事擴張”,“將使亞洲國家更加警惕和擔心”,進而指出自民黨等改憲派政客的主張是“錯誤理解了多數國民的心情”。最異樣的是《讀賣新聞》,該報用7個版的篇幅公布了自己炮制的憲法修改案,這已經是該報繼1994年和2000年后第三次提出類似草案,說明一些輿論機構已經成為“改憲宣傳隊”。
議員“改憲”熱情遠高于民眾
就在憲法紀念日前后發表的兩項輿論調查,頗耐人尋味。5月1日《朝日新聞》公布的一項國民輿論調查中,對有關“是否有必要改憲”一問,回答“是”的人達到53%,回答“否”的為35%。這是自1955年開始同題調查以來主張改憲者第一次超過半數。另外,關于憲法第九條的調查顯示,支持修改者為31%,反對修改者為60%。這說明國民中維護憲法和平精神者仍占絕大多數。
5月3日《每日新聞》對國會議員的調查則是另一結果。其中主張改憲者為78%,護憲派僅為14%。自民黨改憲派占96%,公明黨改憲派占80%;民主黨改憲派占73%,而日本共產黨、社民黨則全部反對改憲。關于憲法第九條,有57%的議員同意承認自衛隊為戰爭力量,64%的議員主張自衛隊業務中增加“國際貢獻”條款,55%甚至提出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由此看出,國會議員的改憲熱情遠遠高于國民輿論。因此,著名的電視新聞主持人筑紫哲也指出,議員與民意已經產生背離,議員沒有資格代表民意。
關于憲法的修改,有明確的程序規定。日本憲法第九十六條規定:本憲法的修訂,須經各議院全體議員三分之二以上的贊成,由國會動議,向國民提出……必須獲得半數以上國民的贊成。但在具體操作上尚有許多不明之處,如:政府是否有改憲提議權?在國民投票的具體方法上,半數國民是指有投票權者中的半數還是有效投票的半數?完成這些立法程序將是改憲的前提條件。
可見,日本的改憲程序尚未出臺,所以說,到“完成改憲”這一步還需要一定時日。但是很明顯,日本改憲的氣氛在急劇升溫,步伐在加快。
日本和平憲法歷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盟軍總司令部(GHQ)開始占領并統治日本,“大日本帝國憲法”被廢除。同年10月,日本成立憲法問題調查委員會,提出對明治憲法進行字句修改,遭到盟國對日管制委員會的反對。1946年2月,盟軍司令麥克阿瑟指示另定憲法,并提出了日本憲法三原則:象征天皇制、放棄戰爭、廢除封建制度。10月,憲法案經當時的眾院和貴族院審議成立,1947年5月3日正式實施。
憲法第九條明文規定:第一款,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于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作為國家主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第二款,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交戰權。
正是這部憲法保證了日本戰后走和平發展的道路,被認為是“和平的路標”。
但是日本的改憲勢力視此憲法為大國戰略的絆腳石,日夜夢想修改憲法。迄今日本的改憲運動有兩個高潮。第一次是在上世紀50年代,自由黨與日本民主黨合并成立自民黨時,黨綱中寫明“對現行憲法進行自主改正,并重新研究美軍占領法制”,口號就是“改變外國強加給日本的憲法”。社會黨等堅持維護這部和平憲法,從此形成了日本“護憲”和“改憲”的兩大陣營。當時的鳩山內閣通過法律設置內閣憲法調查會,當時由于反對日美安保的學潮此起彼伏,加之日本走上經濟強國道路,7年之后該憲法調查會無果而終。
第二次高潮開始于東西方冷戰結束后的90年代。除修改第九條外,改憲者又增加了人權問題、環境問題等新借口。2000年1月,日本國會分別成立眾參兩院憲法調查會,提出全面“論憲”。調查會計劃于2005年5月提交最終報告。此外,現任首相小泉在去年眾院大選的執政公約中提出,在明年11月建黨50周年之際提出該黨的憲法修正案,今年1月的黨代會上又將此正式寫入運動方針。民主黨黨首菅直人也提出2006年出臺改憲方案。這些無疑為日本的改憲論調增加了動力。
責任編輯: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