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臺北5月20日電 陳水扁20日在臺北舉行了“就職”儀式并發(fā)表了演說。臺灣學者指出,從陳水扁的演說中完全看不出有改善兩岸關系的誠意,而是玩弄文字游戲,堅持“臺獨”立場,未來4年的兩岸關系仍存危機。
陳水扁的“就職”儀式是在約15000名警察、憲兵
的嚴密戒備下,伴隨著國親聯(lián)盟群眾的抗爭和廣泛質(zhì)疑聲舉行的。20日國親聯(lián)盟在臺北市舉行集會,對陳水扁上臺的“正當性”和“適法性”提出了強烈質(zhì)疑。近萬民眾冒著大雨自發(fā)地聚集在一起,高呼“要真相”、“選舉不公”,“當選無效”等口號,抗議陳水扁“強行就職”。
陳水扁宣讀了一份長達5000多字的“演說”稿,其中涉及兩岸關系、“憲政改造”等問題。島內(nèi)學者注意到,陳水扁在其演說中刻意回避了一個中國的問題,以華麗的詞藻掩蓋其“臺獨”分裂立場。
島內(nèi)知名政治評論人南方朔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陳水扁的演說中,完全看不出兩岸關系會有改善的前景。他表示,對照大陸方面的“5·17受權聲明”,人們不難看出,陳水扁的演講并不是釋出了善意,在他的邏輯里找不到一個中國的意涵,在這樣的情況下去談所謂的“兩岸和平穩(wěn)定互動架構”,其誠意堪虞。
臺大哲學系教授王曉波向新華社記者表示,4年前,陳水扁在演說中作出“四不一沒有”承諾,并一再表白是“極大的善意”,但他卻一再自毀誠信,進行“臺獨”挑釁。這次陳水扁說4年前的“原則與承諾”不變,但連“四不一沒有”都不再說,反而大談所謂“臺灣主體性”、“重建新的國家共同體”等“臺獨”言論。他說,陳水扁在各方的巨大壓力下,做了一些文字游戲,但顯然,他并未停下不斷走向“臺獨”的步伐,這也讓外界對陳水扁長期以來的言行不一有了更深的認識。陳水扁已無誠信,他日后的所作所為才是觀察的重點。
陳水扁的“就職”儀式結束后,仍有抗爭民眾在不同的地點繼續(xù)抗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