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廣東高考考生人數增長大于錄取人數增長的情況今年持續出現。全省高考考生共有近39萬人,而各院校在廣東省招生計劃總數為29.9萬多人,這意味著,將有近9萬名考生“名落孫山”。
但“落榜”并非“落伍”!高考僅僅是一次改變,高考之外,多樣化的選擇路徑,預示著成才道路的寬廣。
落榜生,此刻的關鍵,不是“回首過去”,而是積極瞻觀前路,調適煩亂的失落心態,轉變成才觀念,重拾自信再上路。
復讀:慎重選擇考慮成功率
落榜的考生是否要通過“復讀”來圓大學夢呢?考試中心負責人告誡考生,要不要復讀,關鍵要看學生本身的實際情況。如果基礎好的學生,今年考試失利只是“一時失手”造成,那么通過“復讀”期待來年能“躍入龍門”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基礎確實一般,考分只有450分左右,即使再復讀,收效也不會高。
多年從事高三教學的老師告訴記者,450分左右的考生通過復讀考上本科的數量是不多的,不僅成功率很低,而且花費了學費成本,還比別人晚了一年就業,時間成本也虧在其中。
網絡大學:“時髦”的成才之路
“網絡”已成為時代的一個主題詞,網絡教育則是成才的路徑選擇之一,網上大學便是其中魅力十足的新型教學模式,也是高考之外備受關注的求學途徑——端坐家中,輕擊鼠標鍵盤即可在網絡大學實現求學夢想。
據了解,所謂網絡大學,是教育部批準、依托于名校的現代遠程教育模式。試點高校絕大多數為全國重點高校,這些高校通過網絡教育學院進行獨立招生,畢業后授予與統招生同等效力的文憑和學位證書,且證書不加注“遠程教育字樣”。
也就是說,網絡大學解決了文憑的發放問題,只要修滿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學分、成績合格、畢業論文通過者,就頒發學校畢業證書,國家承認學歷。符合有關條件(如通過英語四級、教學計劃所設課程考試成績平均75分以上以及畢業論文優良以上等),可獲授學士學位。
在我省,中大和華工是教育部第一批批準建設的網絡教育學院、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的兩所廣州地區高校。網絡教學開展以來,受到高考“落榜生”以及有志于繼續深造的在職人員的熱捧。目前,國內網絡大學已經吸納了近百萬“網上大學生”,成為落榜生的新選擇、新希望。
據悉,網絡教育學院開設的專業,基礎學科專業占少數,多是以計算機技術應用、管理等應用學科專業為主。為此,教育專家提醒,投讀網絡遠程教育學院的學生必須要有良好的自學能力和自制力,落榜生可以在這方面強化自身的學習能力。
民校:就業靈活出路廣闊
今年,省內不少民校為爭生源,紛紛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學生入讀。民校亮點也逐漸受到社會的關注,成為學生的主動選擇。
事實上,不少民校實力不俗,求學環境也佳。目前,民校正逐漸改變從前的高等教育的補充的角色,在被納入參加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后,步入漸進式發展的軌道。
據了解,全國共有民辦普通高校超過1000所。截至2003年11月7日,教育部公布的具有頒發學歷文憑資格的民辦普通高校(即參加全國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共173所。隨著《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今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特色專業設置、社會認可度等將能邁上新的臺階。
民辦學校由此成為不可忽視的教育資源,為部分考分不理想的應屆高中生提供了接受學歷教育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就業率高是民辦教育的一個亮點。這源于民辦高校的“超前意識”,自入學起就為學生度身訂做個性化的專業就業指導,并且根據就業開展教學,根據就業靈活改變專業設置。一些民辦高校開創的依托民營企業進行訂單式培養的新模式,也吸引了不少考生和家長。
省教育廳副廳長、省考試中心主任羅偉其認為,目前省內民辦高校、獨立學院的辦學條件和質量在不斷改善,考生求學觀念要更新,不必過分注重院校的公、私性質,只要能刻苦磨練,在民校就讀同樣能獲得社會的認可,出路同樣廣闊。
有關專家指出,對于高考分數不太低,家庭經濟基礎較好,尤其是在某些方面有特長和志趣的學生,民校是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自學考試:途不坦,路卻寬
對于高考沒上線、家庭并不是很殷實但本人有堅強意志力的考生,可以選擇通過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獲取高校的畢業證書。在獲取高校大專和本科畢業證以后,還可以參加研究生考試繼續深造。在考試“征程”上,自考的道路并不平坦,心血的投入不少,但攻克了,則路更寬,成才平臺更大。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形式,它實行獨特的教育模式,被譽為“沒有圍墻的大學”,為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據了解,每年都有大量的學生、社會人士為進入名校而拼搏于自考考場,希望獲得這些學校的文憑,為成才就業拓寬路子。
教育專家建議,因為自考畢業生由主考院校發畢業證書,而主考院校基本上都是國家的重點大學,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有堅定成才目標和學習毅力的考生,又希望能拿到重點大學的畢業證書,完全可以通過自考達到目的。“寬進嚴出、教考分離、三業一體、因材施教、多路育人”是自考教育的特點,因此較適合落榜考生繼續就讀。
職業資格證:就業創業的“通行證”
目前,職業資格證已成為進入勞動力市場的“綠卡”,成為極具“含金量”的就業“通行證”。在選擇網絡大學、自考等深造門路之外,考證也是落榜生的另一必然選擇。
這種緊迫性源自我國近年已初步建立起的就業準入制度框架。據了解,國內每年都有400多萬人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我國有關部門表示,要全面加快實施執業資格制度,力爭用5年時間,使我國執業資格制度的實施專業范圍達到50個左右。
對于落榜生,在選擇其他門路繼續求學之外,可以為進入就業市場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考證便成為理性的選擇。學生應從個性化的興趣和特長出發,審視發展的可能方向,進而選擇應考相應的資格證,如駕駛證、導游證以及其他類別的技術資格證等,以此贏得超越學歷限制的“資本”。
此外,落榜生還可以發揮自身特長,自主創業即是富有挑戰性的路子,條件成熟的不妨嘗試,作為人生的一種磨礪。
貼心提醒
落榜“心病”對癥“下藥”
【癥狀】情緒低落焦慮不安
失落感是落榜生難以“逃脫”的考后狀態。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沮喪,不能正視生活的變化,由失眠到焦慮到抑郁,從而引發心理疾患等。這些心理疾患的特征有:對任何事物都沒興趣,垂頭喪氣;心煩意亂、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終日,總是為未來的事情擔心,總覺得將會有不利的事情發生;對手頭的事情和身邊的事務,認知能力欠佳。
【對策】貼心關懷是“良藥”
落榜生低沉的心理狀態不能忽視。在此過程中,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語,以免給孩子添壓。尤其不能在某些事情上極度苛求孩子。在此基礎上,逐步引導孩子學會接受不完美的人生,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癥狀】喪失信心否定自己
考場失手、多方壓力讓考生心理背負過多的痛苦。考生有可能表現出否定自己、對生活失去信心、自怨自艾,甚至走向極端、自我封閉等心理征狀,并從此一蹶不振。相當一部分考生會把高考看作人生的全部,認為榜上無名即代表自身素質低下,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難有作為,從而產生自卑和失敗情緒。
【對策】學會自我心理暗示走出誤區
落榜生否定自己,與其對高考的認識偏差有關,觀念轉變因而尤為迫切。考生應把高考看作人生道路上的一次考驗,一次對自己智商和情商的考驗,從中學會在面對失敗的勇氣。對落榜生本人,要學會勇于承擔,接受現實,同時要懂得正確的自我心理暗示,引導自己走出心理誤區。
【癥狀】行為失控不能自拔
從往年來看,不少落榜生考場失手便心懷深深負疚感,榜上無名便感到愧對親朋。于是逃避現實,終日沉迷網吧,或溺于“燈紅酒綠”中一蹶不振,甚至出現行為失控不能自拔,乃至走向歧途自毀前程。
【對策】合理宣泄轉移注意力
考生可以有意識地調節精神壓力,積極走出自己生活和精神的小圈子。如在父母、老師或同學朋友面前傾訴宣泄;也可以通過心理輔導,減輕壓力,或咨詢醫生意見從事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如外出旅游、參加體育、文娛活動等來轉移注意力。在這方面,家長要創造良好的氣氛。(記者
胡鍵 實習生 麥尚文)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臧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