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發現新血債!日前,南京師大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張連紅教授告訴記者,始于
6月下旬的江蘇省青年志愿者“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搜證調查有重大發現,數以百計的案例說明,“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范圍不是囿于原來的南京城區,而是擴大到數十平方公里的浦口、雨花臺等郊區,改寫了過去史學界未提江北
發生大屠殺的歷史。記者聞訊隨即奔赴南京采訪。
我愛和平
昨天是“七·七”盧溝橋事變紀念日。為采訪方便,記者在南大學生宿舍就寢。
早上 5點,南京大學浦口校區。歷史系大二學生王圓圓的鬧鐘響了。王圓圓告訴記者,從 6月
22日參加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證言調查團以來,他每天處于高度激憤和忙碌之中。一般是早上 6點出發,下午 6點返校。
半小時工夫,記者隨王圓圓等趕到校門口集合。南大的調查團共有 14人,此時已全部到齊。
像往常一樣,今天他們將奔赴浦口區的鄉鎮和村落調查。領隊是歷史系研究生蘇隨萌。出發時刻,蘇隨萌問大家今天是什么日子。大家舉起兩個呈“七”字形的手指回答。蘇隨萌又問:“大家想說點什么嗎?”“和平萬歲!”嘹亮有力的聲音驚飛了樹林里的小鳥。
5點 40分,南大校門的柵欄門徐徐移開,放走了今天第一批早行人。
記者目送他們上了公共汽車,消失在遠處的晨曦中。
9點多,記者趕到南京師大。正好碰到調查的志愿者、歷史系大三學生周莉在沖洗這幾天調查訪問的照片。周莉告訴記者,她是宜興人,
5歲那年,看到電視劇中出現侵華日軍用刺刀將中國小孩挑起的鏡頭,嚇得大哭,鉆到媽媽懷里直喊“我怕壞蛋”。上中學后,學到日軍侵略中國的歷史時,周莉對媽媽說“我恨鬼子!”日前,當她成為南師大第一個報名的志愿者時,她給媽媽發了個短信說:媽媽,我愛和平!
據共青團江蘇省委學校部張欽文副部長介紹, 6月下旬以來,來自南京大學、南京航大、河海大學和南京師大的
80多位青年志愿者,分赴南京、浦口、江寧、棲霞、雨花臺等區的 30多個行政村,開始為期
20天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證言調查”。如今,這項活動時間過半,初步統計,學生搜集到的證言達 400多份,上萬個“南京大屠殺”時期遇難同胞被人再次提起……
血淚冤魂
昨天,記者或奔赴現場,或約見志愿者,或打電話,了解到上百個證言案例。現擇其典型輯錄如下:棲
霞區邁皋橋發現叢葬坑!南京師大歷史系研究生錢春霞等引著記者趕赴現場。周莉說,日前,她和其他志愿者在邁皋橋鎮興衛村尋訪到一個叫徐福蘭的
84歲的老人。老人回憶,
1937年冬,她和其他村民親眼看到,許多中國軍人被日軍關在幾間大房子里,房屋四周堆上柴禾,然后日軍在柴禾上倒上汽油放了一把火,一時火光震天,喊聲四起,估計有幾百人被燒死。“跑反”(當地人稱逃難為“跑反”)的村里人返村后,就把這些尸體集中埋在一個叫荷花塘的地方。記者來到荷花塘,村民介紹,
1983年這里建煤機廠推土時,發現了堆積如山的尸骨。如今,這里已劃上石灰線,被初步保護起來。
南京師大歷史系研究生范國平在調查現場打電話告訴記者, 7月 3日,他和其他志愿者在長江江心島的八卦洲上,一位
80多歲的老人痛訴:日本兵在八卦洲的老七里洲南江沿(已塌入江內),一次就用機槍掃射了近 50人,而她現已去世的舅舅是當時唯一的幸存者。
當年日軍在中國掠奸“花姑娘”的罪行時有所聞。南京大學調查團團長、歷史系副教授張生老師向記者披露了學生提供的個案。他說,浦口區永寧鎮
83歲的周玉發老人的心里永遠抹不去凄慘的一幕:南京大屠殺時期,日軍為了取樂,逼迫村里的一個小伙子去強奸他自己的嫂子,小伙子不從,就被刺死,后來小伙子的嫂子就被日軍強奸,這一切發生在眾目睽睽之下,讓周玉發老人做了一輩子噩夢!
南京師大調查組的陳亮、倪振林、侍小莎同學對八卦洲鎮七里村進行了調查,他們向記者披露: 86歲的賀銀老人回憶起,
1937年冬的一個下午,小股日軍來到八卦洲,七個小姑娘躲在家中的地洞里,聽見外面有動靜,以為是自己的媽媽,就問鬼子走了沒有,結果被鬼子發現,日軍十幾人奸污了這
7位最小年齡僅 13歲的姑娘!在其它村里,姑娘們為躲避日軍的糟蹋,或剃成“和尚頭”,或將鍋灰涂在臉上。
……
南京大學張生老師介紹,南大學生的調查嚴格按程序和步驟進行,首先在浦口區民政局拿到 900多位
80歲以上老人的名單,然后做好老人所在的村落標志,分組調查尋找證人。調查中,詢問、筆錄、拍照、查證等工作分工進行,晚上回來還要討論,向老師匯報,然后填寫記錄表,再回到村里找老人簽名按手印。
刻不容緩
據悉,去年夏天,南京農大的青年志愿者們在江寧區湯山鎮湖山村調查時,找到 23位證人,取得 21份證詞,發現南京大屠殺期間該村遇難的人數達
60人。不料,今年清明前夕,志愿者們請江蘇省公證處前往湖山村義務公證時,發現不到 9個月里, 23個證人中已有 5人相繼去世。
記錄罪惡鐵證,刻不容緩!一些史學專家被震動了。
南京師大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主任張連紅教授說,日本右翼分子一直在否定南京大屠殺,要么說中國人不抵抗就不會亡命,要么說南京沒死那么多人,百般抵賴罪惡行徑。而我們原先的調查研究尚不夠深入充分,讓日本右翼有可乘之機。不能再等了!張連紅表現出一種強烈的緊迫感。他說,過些年,再去查也查不清了,因為見證人不在人世了,不能讓遺憾發生在我們這代人身上。
針對最近有關記錄和研究南京大屠殺的書籍因資金不足而陷入困境的情況,一些專家認為,對歷史負責的熱情不能停留在爭辯和說教上,而要增強在鐵證如山的證據上深刻梳理歷史、還歷史原貌的能力。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這次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證言調查,讓人看到了過去文獻資料中看不到的新資料。“現在看來,南京大屠殺的范圍很寬很寬。”所以,作為帶隊老師,南京大學張生副教授對志愿者的行動甚是敬佩。他說,愛國是具體的,一個愛國者首先要明白愛一個什么樣的國家,了解祖國的過去,然后考慮如何去愛自己的國家。這些天來,志愿者們克服了許多困難搶救歷史,就是熠熠生輝的愛國行動!(本報記者邱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