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值簽證旺季,為了提高辦事效率,部分使館紛紛縮短簽證處理周期,打起“短平快”,英國做起了“T+0”,澳大利亞則準備試點電子簽證(E-VISA)。由此,個別“聰明”的學生便打起了簽證官的主意,想借人手不足、程序簡化的空子渾水摸魚。但是,這種自認為“聰明”的做法果真能占到便
宜嗎——
假材料出現“仿真”版
上周,英國駐華大使館簽證處召開了一個小型新聞發布會,簽證處、文化教育處的重磅人物悉數到場。發布會的主題原本是給“遞簽”變“面簽”后曾一度高達46%的拒簽率一個說法,卻別出心裁地安排了一個節目——領著記者參觀五花八門的假文件。
雖然記者一直從事留學方面的報道工作,但集中接觸到如此數量之多、種類之繁、做假手段之高超的假文件還是第一次。簽證處負責審查文件真偽的女士告訴記者,僅6月份經查證無誤的假文件就達80多份,“疑似”假文件數量更多。在造假的文件中,假學歷、假資金證明所占比例最大。最讓人頭疼的是,一些假文件表面看起來毫無“假相”,比如一名來自湖北的學生,其戶口簿原件與真本完全相同,但親屬關系、家庭住址卻都是假造的。根據簽證處提供的信息,記者做了一個粗略估計,按每天處理250份簽證申請計算,簽證官平均每處理100份材料,至少要碰到兩份假文件。
拒簽,假文件難逃其咎
5月6日調整簽證程序以來,英國簽證通過率曾急轉直下,特別是團簽全面遇阻的“小道消息”,在業內無異于投下了“重磅炸彈”。
對此,英國駐華使館簽證移民事務主管馬思先生解釋說,“前一段之所以出現比較高的拒簽率,除了學生對新程序不熟悉,提供的信息不完整以外,假文件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新的簽證程序快捷、公正、高效,但必須保證材料準確、真實、完整!蓖瑫r,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由于假文件屢打不絕,且個別學生在海外的表現差強人意,目前國內某些地區和機構在使館的信譽指數大打折扣,這也是造成簽證高峰時段拒簽率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
“速簽”,誠信是第一準則
日前,記者從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獲悉,8月份起將在華進行電子簽證(E-VISA)的試點,全部材料可通過網絡傳輸的方式遞交,目前16周的簽證周期將大大縮減。
對于準備赴澳留學的學生來說,E-VISA無疑是個利好:辦理時間大大縮短;每位學生至少節省上千元;不必擔心重要材料在郵寄過程中丟失。一舉三得,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面談、遞交原件對造假尚無計可施,把所有的程序都交給網絡,不是在“縱容”造假嗎?
北京三家試點機構之一的金吉列出國留學咨詢公司總裁曹桂生表示,與傳統的審查方式相比,E-VISA打假的力度更強。其原因在于,一是澳洲政府不會放任條件不符的學生流入澳洲,在選擇授權機構時非常慎重,對誠信度要求很高;二是授權機構在與國外大學和使館的合作中,口碑、信譽度是生存之本,因此不會給假文件留突破口,更不可能協助造假;三是按慣例,即便是面談簽證官也必須在10分鐘內做出準確判斷,而授權機構與學生接觸的機會很多,造假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該公司澳洲部經理鄭應文也告訴記者,E-VISA從醞釀到目前已有近一年時間,之所以遲遲未推出,足以見得澳洲政府態度之謹慎,而咨詢顧問和文案擔當必須承擔起簽證官的部分職責,無疑對其誠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英國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處教育總監狄士里先生也告訴記者,目前雖然簽證官的工作量比較大,但嚴格的檢驗制度和檢驗程序是不會改變的。對于團簽來說,簽證官會仔細檢查每一份材料的真偽,而不是像某些人所說的采取“抽查”的做法。因此,團簽同樣沒有空子可鉆。
特約編輯: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