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訊:(記者賴安林):暑假來臨,各種各樣針對大學生的考證培訓又開始一浪高過一浪,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也把考證當成自己求職的重要砝碼。然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大多數的用人單位對學生手中種類繁多的證書反應平淡。一些多年從事學生工作的老師也認為,考證是應試教育的一種變相體現,對學生能力的提高起不
到多少作用,學生盲目考證要不得。
記者在蘭州許多高校看到,布告欄五花八門的培訓考證廣告貼得滿滿當當,一則廣告還未撕去,另一則廣告又貼了出來。那些臨近畢業的學生把證書當作求職的敲門磚。記者在蘭州大學一文科專業畢業班了解到,該班26人中報考計算機等級考試的有十幾人,報導游、文秘、商務英語等培訓的又有10多人,有些人還同時“兼顧”好幾個培訓班。“現在找工作這么難,手里如果有幾個證書,心里就會有一些底氣。要不然用人單位怎么知道你這個人行不行。”蘭州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的李威這樣告訴記者。在記者的校園隨機采訪中,近八成的大學生都表示了相同或類似的看法。
與許多在校大學生相反,已步入社會的畢業生和多數用人單位卻不把證書看得多么重要。已參加工作3年的陳一凡于2001年畢業,現在蘭州一家廣告公司工作。他認為,在校期間把自己的實踐能力鍛煉好,比什么證書都好使。蘭州某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楊水秀告訴記者,“好多培訓比如計算機等級考試都有題庫,只需要花花時間死記硬背,往往也能過關。但是這樣的學生根本沒有多少實際動手能力,我們在用人上也有過這方面的教訓。況且現在好多培訓考證又是以盈利為目的,這樣的證書又能證明什么呢?”
蘭州大學社會學院多年從事學生工作的一位老師也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大學教育已經開始走上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的道路,學生應更加注重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許多花樣繁多的考證仍是應試教育的體現,為了應付考證考試,只看相關的習題,反而會影響學生自身能力特別是實際動手能力的提高,是一種丟了西瓜撿芝麻的短視行為。而事實上,現在社會更注重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有證書卻不一定能包打天下。大學生對考證應該理性對待,不要盲目跟風。
特約編輯:wgl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