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蔡甸區近期出臺了有關規定,要求對鄉鎮黨政“一把手”試行年薪制,這也是武漢市首次在黨政干部中實行年薪制。干得好,年薪可拿5萬元;干不好,連每年一萬多元的基本工資都拿不全。
———《武漢晚報》
按照這項規定,鄉鎮黨政“一把手”的收入由基本工資和業績收入兩部分組成,
并進行年度打分考核,而考核得分起碼要等于85分,方能享受業績收入,分數不夠的,甚至還要扣除基本薪金。
雖然,此規定出發點是為了調動干部積極性,加快地區經濟發展,但實際上卻頗有可議之處。
首先,政府不同于企業,對于企業行之有效的做法,換在政府身上卻可能適得其反。企業要追求經濟效益,采用激勵措施將個人收入與業績掛鉤,這是完全必要也無可厚非的。而政府固然也肩負著發展經濟促進就業的責任,但更重要的是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不應也不宜把干部的個人利益和個人政績硬性捆綁在一起。否則,既讓鄉鎮官員干不好本職工作,又容易陷入“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怪圈,在壓力下令“政績”工程、“面子”工程以至“騙子”工程大行其道,弄虛作假成風。試看安徽蒙城為了經濟發展,找來牛群來當副縣長,自我貼金的結果如何呢?
其次,如今許多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收入中,工資并不占大頭,“灰色收入”、“黑色收入”等等卻構成了主體!赌戏街苣凡痪们熬驮鴪蟮,江蘇沭陽縣要公開“一把手”的收入情況,但工資這部分一目了然眾所周知,而兼職副業收入卻無人清楚也無力監督。在這種形勢下,實行所謂的年薪制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實在值得懷疑,說不定還會成為某些別有用心者貪墨牟利的手段。
最后,盡管規定要進行年薪考核,但如何才能做到公開、公正和公平,真正起到優勝劣汰的效應,而不是走過場的政治秀,這也不能不說是一個大問題啊。
責任編輯: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