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訊 (記者 湯南 通訊員 涂敏霞)
昨天,記者從廣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一項關于青年就業方面的調查了解到,46.3%的青年心目中最理想的職業為黨政機關干部,其次是教師。而與9年前的同類調查結果比較卻顯示,在當時,“自己創業”(32.9%)被青年認為是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最有前途的。研究人員指出,隨著社會經濟的
發展,青年人自己創業的激情有所減退。
青年最想當機關干部
本次調查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對500名年齡介于18~35歲的廣州青年進行問卷訪問。排在當今青年心目中最理想職業前三位的分別是:黨政機關干部(46.3%)、教師(30.7%)、醫生(30.3%)和律師(30.3%)并列第三位,分別有22.9%、17.7%的青年選擇當設計師、工程師,列第四、第五位。
根據調查顯示,近年來公務員的待遇不斷提高,工作較穩定,工作壓力相對其他行業小,因此黨政機關干部這一職業在青年中成為熱門職業。
青年自己創業激情減退
調查數據顯示,青年人認為對自己前途發展最有利的機構依次是“外貿企業”(30.6%)、“黨政機關”(27.3%)、“自己創業”(25.8%)、“私營(民營)企業”5.2%、“國營企業”(2.4%)。調查結果表明,外資企業、黨政機關是最受青年青睞的機構,令人遺憾的是,國營企業在青年的心目中形象欠佳,引發思考。
而與9年前的調查結果相比,在當時,“自己創業”(32.9%)被青年認為是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最有前途的,其次是“黨政機關”(23.2%)、“外資企業”(21.4%)、“私營企業”(8.3%)和“國營企業”(8.2%)排在最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青年人自己創業的激情有所減退。
“前途好”為擇業首要因素
青年人選擇職業時,主要考慮什么因素呢?根據調查,26.3%的青年將“前途好”作為擇業最重要因素,排在第二位的擇業因素為“收入高”(20.9%),其次為“符合志趣”(10.4%)。與9年前的同類調查相比,現在的廣州青年更看重所從事職業的穩定性,這與當前就業競爭加劇,就業壓力增大密切相關。鴪垐垐垐垁
廣州青年覺得最理想的職業(順序依次為排名,選項,百分比%)
1 黨政機關干部 46.3
2 教師 30.7
3 醫生 律師 30.3
4 設計師 22.9
5 工程師 17.7
6 公安 15.6
7 經理 14.7
8 法官 12.8
9 新聞工作者 10.6
10 軍人/武警 會計師 9.5
11 藝術家 7.8
12 個體戶 7.1
最想當機關干部并非好兆頭
據廣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的一項調查,46.3%的青年心目中最理想的職業為黨政機關干部,其次是教師。而9年前的同類調查結果卻顯示,“自己創業”(32.9%)被青年認為是最有前途的。青年人在社會中處在承前啟后的關鍵位置,稱他們的觀念是社會思想的晴雨表,一點不為過。筆者以為,透過這個調查結果,至少顯示出我們的官本位意識不是在淡化,而是在加重。對于全社會來說這不是一個好兆頭。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珠三角地區曾傳出一個令全國人民驚奇不已的民謠:“不好好學習,長大了只能當干部。”這個民謠之所以讓國人驚奇,就是因為它顛覆了國人數千年“學而優則仕”的濃厚的官本位意識。事實上,盡管這個民謠有夸大的成分在,但確確實實反映了一個時期以來珠三角地區人們觀念的重大改變。這個重大改變的價值在于,社會價值系統由單一向多維轉化,“小政府大社會”的現代理念開始深入人心。這些既是市場經濟催生的思想解放之果,也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為市場經濟最核心的價值就是公正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官本位則是在法律體系外,另設一個等級體系,是市場經濟的阻礙力量。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廣州青年就業選擇的趨向,無論如何令人高興不起來。因為青年們的選擇不是盲目的,而是社會思想意識的產物。這一轉變,至少顯示出我們的官本位意識不是在淡化,而是在加重,在跟內地趨同。這不是一種進步,而是一種退步,值得一直以來有開風氣之先的廣東人好好思索。
此外,也可以看出,廣州青年人求穩意識在加重。這也是思想趨于保守的征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青年人的活躍程度、冒險精神、創新能力是一個地方經濟能否高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看來處在高速發展中的廣州,也有必要好好思索一下,該如何保護激揚青年們的青春激情。臥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