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一年級的小學生剛到學校注冊報到,就會領到一冊環保記事本。記事本封面一片綠翠,上面有森林、草原、草地和田野,就像在德國高速公路兩旁常見的風景一樣。
環保記事本的設計精心別致,每一頁左上角都印有精美的風光照片,編者告訴孩子:要熱愛大自然,熱愛優美環境,也熱愛身邊或大或小、或強或
弱的生靈。
事事注重務實的德國人,對孩子的環保教育同樣務實。德國的教室很大,右前方有洗手池和雜物櫥,還有4個不同顏色的垃圾桶,分別丟棄金屬、廢紙、塑料和食物。分類丟棄垃圾的習慣孩子們早在幼兒園就已養成。孩子們喝茶進餐用的杯碗都是玻璃、金屬或瓷器的,沒有塑料和紙,這些都可以重復使用。
德國小學生也輪流值日,值勤內容是,只有在光線不足時才開燈,且先打開遠離窗口一邊的燈,以后才用臨近窗口的燈,盡可能地利用自然光照明。冬天供暖時,氣窗不打開,因為熱空氣浮在上面,不能被“漏”掉,下面的大窗只在課間開啟5分鐘左右,達到通風換氣的目的,當教室里夠熱時就關閉暖氣。
在自然的懷抱中,孩子們學著種樹種花甚至種莊稼,體會食物的來之不易和大自然的恩賜。學生還參加太陽能玩具制作大賽、健康早餐會等活動。在德國東部勃蘭登堡州的希夫海德科林生態保護區,有專門為孩子們建立的小農場,柏林的孩子們有時也會到這里來住上一周,學習生態保護和生態農業知識。(9月16日《中國婦女報》帷幄/文)
特約編輯:LUCKY
[天天健康]
[保健養生] [心理人生] [美容健身] [性福同行] [李博士信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