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西門子公司注冊的“HiSense”商標,與海信的商標“Hisense”在中間的字母“S”處只有大小寫的區別
□ 本報記者 劉柳
近日,海信集團向媒體透露,其家喻戶曉的商標“Hisense”在歐盟遭到博世-西門子集團公司的惡意搶注。1999年,博世-西門子公司注冊了“HiS
ense”商標,與海信的商標“Hisense”在中間的字母“S”處只有大小寫的區別。
是否為搶注?
但西門子卻否認“搶注”的說法。
西門子公共關系部高級媒介公關專員王君燕向《財經時報》解釋說,HiSense是博世-西門子市場部門發明的商標,在中國以外的地區所銷售的產品上使用。“而且除了‘HiSense’外,西門子還注冊了好幾個高端(Hi)的家電商標”。
海信集團卻認為西門子的解釋根本站不住腳。
海信稱,自己早在1993年向國家商標局注冊時采用的就是“HiSense”,到2000年集團更換標識時才換成了第三個字母S小寫的“Hisense”。“所以,‘HiSense’也是海信原創的。”海信集團品牌管理主任朱書琴說。
但王君燕進一步解釋認為,博世-西門子的HiSense商標出售的是高檔洗碗機等產品,而海信則以電視為主。“兩者的業務毫無關聯,海信既不是西門子的競爭對手,何來惡意搶注”
?
對此,證泰律師事務所的知識產權部主管李鵬律師認為,判定西門子到底有沒有搶注,不同的法律角度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按照《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只要產品不同類,可以申請類似的商標。而德國是該條約的成員國之一。”李鵬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說,“這樣,如果依照《巴黎公約》在德國打官司,對海信肯定不利。”
但如果按照《WTO與貿易和知識產權有關的協定》,就是另一種結論:一個商標在被認定為馳名商標后,該協定要求締約國必須禁止該馳名商標的復制、仿造或翻譯的出現,即使產品屬于不同的類別。而現在,德國、美國、中國都是WTO的成員國。
“這就意味著,如果能夠有證據表明博世-西門子是在海信的‘Hisense’商標成為馳名認定后在歐盟注冊的,那么,依據《WTO與貿易和知識產權有關的協定》,形勢對海信就有利。”李鵬說。
但現在,海信獲得馳名商標的時間和博世-西門子注冊“HiSense”商標的時間都是1999年,兩家公司在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都未透露具體的月份 。
要價是否太高?
“其實,對海信要購回HiSense商標,我們一直抱著比較合作的態度。”王君燕說。
從2003年4月開始,海信集團開始與博世-西門子家用電器集團接觸談判購買商標事宜。
“但是,西門子要幾千萬歐元的商標價格,出價也太高了。”朱書琴說,“我們覺得幾萬歐元就差不多了。西門子先是惡意搶注,然后抬高商標價格,這不是一個大公司的所為。”
王君燕卻認為,一個商標的價格包括注冊費、商標所包含的價值、該商標項下產品的市場推廣和分銷的成本以及重新啟動一個商標所需要的費用。2003年的德國白色家電市場上,博世-西門子集團占有26.4%的市場份額。“而海信的出價只夠商標注冊費用。”她說,“他們畢竟是買家,這樣做不現實。”
對此,北京未名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知識產權和并購專業律師于永超分析認為,西門子的出價肯定是參照了中國的海信值多少錢這個指標的,“否則,一個出現才5年的商標,肯定值不了這么多錢。”
海信如何“脫困”?
朱書琴表示,目前,海信正通過各方的洽談,希望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當然也不排除未來使用法律手段的可能性。”與此同時,對于歐盟這樣有著34萬臺彩電容量的市場,盡管是塊“難啃的骨頭,海信也不會因為商標的問題而放棄”。
據介紹,海信已經在歐盟啟用了備用商標Hsense,并將該商標向歐盟申請注冊。“其實我們在去年就已經開始使用這個商標了。”至于使用新的商標是否會增加新的市場推廣費用,朱書琴認為影響不是特別大。
但最有可能給海信帶來風險的,是西門子將來反訴海信侵犯了自己的商標。海信在歐盟的新商標Hsense與西門子注冊的HiSense也非常相似。
“如果海信這個新商標在德國市場啟用了,我們不排除起訴他們侵犯知識產權的可能性。”王君燕說。
如果西門子注冊的‘HiSense’目前在德國還不是馳名商標,無論是根據《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和《WTO與貿易和知識產權有關的協定》,都不能阻礙與其相類似的商標的出現。“而從目前情況來看,‘HiSense’不大可能是德國的馳名商標。”李鵬說。
盡管如此,于永超律師還是建議海信在國際市場上使用統一的商標。“如果美國市場上、中國市場使用這種商標,而歐盟使用另一種商標,商標的全球影響力也大打折扣。所以海信現在要做的是想辦法把‘HiSense’商標變成自己的。
”
海信命懸“馳名商標”
如果博世-西門子注冊HiSense商標在海信成為馳名商標之后,海信就可以根據WTO與貿易和知識產權有關的協定,向歐盟法院提出商標異議申訴,海信獲勝可能性就很大
本報記者 劉柳
目前海信集團已在亞洲、非洲、大洋洲等近40個國家和地區獲準注冊。但因為歐洲市場戰略推進較晚,注冊就晚了一步。但就晚了這一步,現在給海信帶來煩惱無數。
不過海信集團絕不是個案。據統計,目前中國內地已有15%的企業商標在境外申請注冊時遭搶注。
“這說明中國企業在國際化發展過程中,商標注冊一定要先于市場擴展的步伐。”北京未名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知識產權和并購專業律師于永超說。證泰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部主管李鵬律師對此也表示贊同。
命懸馳名商標
《財經時報》:西門子說1999年注冊了很多Hi類型的高科技商標,與海信商標相似的“HiSense”只是其中之一。你認為西門子這樣做有什么用意嗎?
于永超:
目標無非是兩個,一是高價出售自己注冊的商標,二是將海信的產品阻擋在歐盟市場之外。從目前來看,博世—西門子有可能在看到海信即將成為馳名商標之時,在歐盟注冊HiSense商標。這對海信非常不利。
《財經時報》:馳名商標的身份對海信現在有多少幫助作用?
??李鵬:
如果海信在中國不是馳名商標,那么包括海信在內的申請人可以在不同的產品類別上使用一樣的商標,西門子在歐盟擁有HiSense也就不足為過。海信在中國注冊的Hisense也不能保證在歐盟受到相應的保護。這樣,海信進入歐盟市場時,肯定會受到在此早于自己注冊的西門子的牽制。
但有了馳名商標身份之后就不一樣了。依據《WTO與貿易和知識產權有關的協定》,海信在1999年成為馳名商標后,與Hisense類似的商標都不能在世貿組織的成員中出現。
于永超:現在各國都重視商標保護,保護的范圍越來越廣。如果從法律路徑上來看,海信若不是馳名商標,就沒有辦法了。當然海信的馳名商標要起作用,在獲得這個榮譽的時間點上比博世-西門子HiSense的注冊要早。
海信如何選擇?
《財經時報》:如果海信不想花費巨資購回HiSense商標,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
于永超: 除了協商和購買商標這兩個方法外,海信還可以啟動相似的商標,在歐盟投入使用。海信已經這么做了。
或者,與博世-西門子談判,把海信在歐盟的總代理權給他們,同時換回HiSense商標。
此外,還可以與博世-西門子建立合資公司或其他形式的商業合作,在合作組織內使用自己的商標,讓博世-西門子放棄HiSense商標。
李鵬:從法律角度上來說,如果博世-西門子注冊HiSense商標在海信成為馳名商標之后,海信就可以根據《WTO與貿易和知識產權有關的協定》,向歐盟法院提出商標異議申訴。海信的獲勝可能性就很大。
《財經時報》:海信的尷尬,給中國企業帶來什么啟示?
于永超:
第一,中國的企業要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全球范圍內發展的企業要早于市場的開拓進行商標注冊。企業在成立之初,或推出自己商標之時,就應該及早進行商標國際注冊。進行了商標國際注冊后,企業只要是《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的會員國,就無須反復注冊了。從而也能在企業尚未馳名前,達到遏止他人搶注自家商標的行為。
第二,在不同的地域上注冊自己的商標時,也要對相關的類別提出商標注冊申請。
第三,設法成為馳名商標。因為根據國際上相關的協定,參加國都必須對他國的馳名商標給予保護,是一種打破知識產權地域性特點的制度。
第四,在國內外加強對知識產權的監測。可以與商標代理機構合作,讓他們關注國際上是否有搶注自己商標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