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訊 濟南市京劇院新編京劇《李清照》的上演使這位令濟南人民引以為榮的一代詞人“復活”了。
據專家介紹,新編京劇《李清照》在國內京劇界首次啟用了專業形體設計,將舞蹈藝術的語匯融合到京劇表演程式中。一位京劇票友說,過去看京戲,拖腔太長,故事展開慢,這出戲變快了,聽起來舒服多了。
更大的突破來自運作方式的創新。“過去排戲都是由政府投入,很少考慮劇目有沒有市場,有的作品就是為了得獎,能演幾場很難說。這次排《李清照》有很大不同,在考慮藝術價值的同時,還不得不考慮它作為商品的市場價值。”濟南市京劇院院長于鶴詠說,隨著文化體制的改革,劇院演出走產業化的路子是必然的。
排《李清照》,政府沒掏一分錢,前期100多萬元的投入都是京劇院自籌。首演時,京劇院不僅請來了專家,還請來了一些企業家。他們把劇目簡介和印制精美的合作意向書、營銷策劃項目書一并遞到企業家的手中。
山東普利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在首場演出結束后,把50萬元現金支票交到劇院領導手中,聲稱“將這個項目當作一個樓盤來做”。在《新編京劇<李清照>營銷策劃項目書》上,55個依附于該劇的商業項目赫然在目,包括清照故鄉行、清照芳蹤南方巡演、電視轉播、網頁制作等商業合作項目供選。這在京劇院的歷史上是頭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