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南京10月21日電 醫院里用來向病人單位證明病況的病假條竟然在大學校園里公開叫賣:五塊錢一張,而且購買者眾多。
昨天,南京浦口一所大學校區的大三學生小張介紹了這件事情的前前后后。小張說,前幾天,他陪同學到醫院去看病,匆忙中沒有向老師請假。回來后,班里的其他同學告訴他:老師點名
了,說曠課的同學要扣平時分的。小張聽了之后非常擔心:課程的結業成績是由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加起來組成的,現在老師扣了平時成績的分就直接影響到最后的總成績。小張很擔心自己這門課最后的成績。后來,一位老鄉告訴他:“別急,我們班有個同學,能搞到醫院的空白病假條。我幫你買一張。”“買一張?”張同學睜大了眼睛:“多少錢一張?”老鄉說:“不貴,才五塊錢,醫院的公章都是蓋好的,只要自己填上時間就可以了。值!”
據小張的老鄉介紹,那位賣病假條的同學有個親戚是南京某大型醫院的醫生。這些空白的、蓋好公章的病假條都是那個親戚送給他的。本來是給他一個人用的,但是因為給得多,他干脆就拿到同學中來賣。五塊錢就可以買到一張貨真價實的病假條,好多同學都愿意向他買。小張聽了之后,就通過老鄉花十塊錢買了兩張。其中一張填好時間交給那天曠課的那門課的任課老師,“另一張留起來,等以后不方便請假的時候用”,小張說,“現在我們上的一些課,真沒有意思。我們經常是帶著報紙、雜志、小說去上課。課堂上沒有幾個人是在認真聽的。如果老師不是用扣分數的辦法來壓我們,肯定逃課者多多!
該校醫務室的一位醫生也很無奈:“常常有學生來求我給他開病假條。有一次,我沒有答應,一個女生賴在我這兒半天都不肯走。我真奇怪,這些大學生,為什么不愿意去上課?”南京大學一位社會學系老師認為,這件事有很大的客觀因素是學校課程的設置和學生需要的脫節。課程的設置不夠科學、學生覺得學了沒有用,就難以對學生具有吸引力。每個學科的課程設置都必須隨著社會的需要而變化,這是在高校的改革中應該解決的問題。(劉霞
新溪)
特約編輯 徐新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