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周邊國家陸地邊界問題開始“收官”,為中國安邦睦鄰奠定了戰略性基礎
10月14日,中國外長李肇星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北京簽署了《中俄關于兩國邊界東段的補充協定》,它與此前的《中蘇東段國界協定》以及《中俄西段國界協定》一起,標志著兩國
4300多公里的邊界線走向以法律的形式全部確定。
普京的第四次訪華,恰逢中俄建交55周年之際,有關邊界問題的解決,為雙方獻上了一份特殊的禮物。
“雙方收到的禮物實際上遠不止于此。除邊界問題外,中俄兩國在全面深化經貿合作、市場準入協議、加強兩國關系上都取得了突破進展。”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亞室主任陳玉榮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兩國元首會晤期間,中俄結束了關于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并以文字的形式確定了中國對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的支持。雙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聯合聲明》,批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實施綱要(2005年至2008年)》,還出席了其他12個雙邊合作文件的簽字儀式。
雙方領導人均高度評價了雙邊關系,中俄關系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俄羅斯《生意人報》評論說,“將中國這個強大的東方近鄰從本國利益的潛在威脅者變成自己在亞洲地區的關鍵盟友,這對于莫斯科來說至關重要。”
有分析人士認為,法國總統希拉克、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及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接踵訪華,顯示中國在世界政治、經濟舞臺上主動扮演著更積極的角色。而一些外交學者指出,事實上,中國的周邊睦鄰外交則更加引人注目。
“天堂很遠,而中國很近”
越南國防部長范文茶有句妙言:“天堂很遠,而中國很近”。
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增長和地緣政治的考量,越來越多的周邊國家把對華關系提升到一個新的認識水平。
10月8日-9日,第五屆亞歐首腦會議在越南首都河內召開,中國總理溫家寶首次參加亞歐首腦會議。溫家寶在會上發表了題為“加強對話合作,深化伙伴關系”的重要講話,就推動亞歐政治對話、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等全面闡述了中方的政策主張。
10月7日,溫家寶總理與越南總理潘文凱舉行會晤,會后兩國政府發表聯合公報,同意進一步加快中越陸地邊界勘界立碑進程。
早在6月30日,時任副外長的王毅與越南方面交換了《中越兩國關于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協定》及《中越北部灣漁業合作協定》。這一天,我國第一條海上邊界線正式產生。從1992年到2000年,雙方共舉行了7輪政府級談判、3次政府代表團團長會晤、18輪聯合工作組會談,最終實現了雙方均較為滿意的劃界結果。
就在此次會議結束后,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中國強大對日本不是威脅,而是機遇,日本從中國經濟發展中獲益匪淺。
小泉還強調,他熱切期待著在下月中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首腦會議上,或者在隨后舉行的10+3首腦會議上能與中國領導人舉行正式的雙邊會談。據陪同小泉出席會議的日本官員透露,小泉是在與溫家寶短暫的交談中主動提出這一建議的,溫家寶總理對此建議表示歡迎。
就在一個月前,中國新任駐日大使王毅向明仁天皇遞交了國書。坊間輿論認為,王毅負有打開中日“經熱政冷”局面的重任,兩國從政府到民眾都對他有很高期望,也彰顯了中國政府的誠意。
中印關系也以去年6月時任印度總理的瓦杰帕伊訪華、設立副部級邊界談判特別代表為標志,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馬加力研究員對《中國新聞周刊》說:“自去年10月23日新德里首次會晤到今年7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中印雙方特別代表共舉行了三次會談。”這一高頻率的會晤本身就向外界傳達出一種強烈的信息——此前進展緩慢的中印邊界談判已經開始駛入快車道。
馬加力也向本刊記者介紹了中印邊界談判的進展情況,雙方在某些方面達成了一些諒解,并且保證了雙方邊界地區的和平、安寧的氣氛。但雙方對邊界歷史證據、現實實際控制線的理解不一,談判的指導原則尚在探討之中。
據外交部歐亞司司長周力向記者介紹,中國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國全長3300公里的邊界線,其走向也已全部劃定。
“睦鄰、安鄰、富鄰”
“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相處,尋求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是中國周邊外交追求的目標。”陳玉榮說,“中國周邊外交戰略不僅是自身根本利益和發展的需要,也符合周邊國家的利益和需求,有利于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安全與發展。因此,上述外交舉動是中國周邊外交的重要舉措和積極的外交行動。”陳玉榮說,中俄非對抗的協商對話解決領土爭端的模式同樣適用于解決我國同其他周邊國家的領土爭議問題。
去年10月,作為中國新一屆政府總理,溫家寶首次出席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東亞國家領導人系列會議。他向與會各國全面介紹了中國致力于“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政策。這是中國領導人對中共十六大確定的“以鄰為善,與鄰為伴”外交方針的第一次具體闡述。陳玉榮說:“這也是我國周邊外交政策實質之所在。”
亞太地區是中國外交的根本利益和戰略依托之所在,首先是保障領土、邊界和主權不受侵犯,而邊界安全是重中之重,只有解決好了邊界問題,才能使雙邊或多邊關系更健康、扎實的前進。即使一時半會解決不了,也要努力保持安寧、和平的氛圍。這也是“安鄰”的題中之義。“要同時具備強有力的政治意愿和互諒、互讓的原則以及積極的態度這幾方面才行。”馬加力說。
隨著中俄邊界問題的解決、中印劃界談判的推動和前行,中國和鄰國陸地邊界問題基本開始“收官”。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國邊界工作的中心將從陸地轉向海洋,而我國的領海從北到南,幾乎都與海上鄰國存在爭議。由于海洋問題的復雜性,這是一個遠比陸界更加復雜和棘手的領域。也將更加考驗中國的政治智慧和膽識。-
-文/田冰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