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朝美高官的接踵來華,表明中國在目前處于對峙狀態的美朝之間扮演關鍵的中間人角色,中國也正在為六方會談的解凍展開穿梭外交,勸和促談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何方報道 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委員長、也是朝鮮第二號人物的金
永南,于10月18日來到北京訪問三天,美國國務卿鮑威爾也將在金永南訪問后數天抵華。為此,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沈驥如對《國際先驅導報》指出:中國在與朝美高官晤談中,朝核問題無疑是各方最關注的議題之一。中國將充當重要的信使角色,為雙方傳遞某些訊息,美國還希望中國能繼續推動重開六方會談。
朝鮮期盼與克里共舞?
原定于9月底召開的第四輪六方會談目前處于停滯狀態,沈驥如向《國際先驅導報》指出如下原因。其一是美朝根深蒂固的互不信任。近期美朝之間的口水戰十分激烈。布什在為競選造勢時攻擊朝鮮領導人為“暴君”。朝鮮反擊稱布什是“法西斯暴君”和“政治低能兒”。
美國還進一步以人權問題做文章向朝鮮施壓。就在10月18日,布什簽署了美國參議院提交的《朝鮮人權法令》。根據該法令,2008年前美國政府每年向“朝鮮難民”提供2400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該法令也是美國首次在法律上將朝鮮“出逃者”確定為“難民”。朝鮮認為,除非美國放棄對朝鮮的這種“敵視態度”,否則不會重回會談。
其二是朝鮮在觀望美國大選的結果。
由于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克里批評布什的朝鮮政策,并在9月中旬明確宣稱他將與朝鮮舉行雙邊會談——這是朝鮮一年多以來一直尋求的目標。此外,民主黨的前總統克林頓曾經承諾用美國援助換取朝鮮凍結軍事核計劃,還差點就實現了訪問朝鮮。平壤有可能判斷認為克里是一個更加友好的談判伙伴。
第三,近來被曝光的韓國八九十年代核試驗問題。10月18日朝鮮中央通訊社要求韓國對其核試驗問題作出全面解釋,并且朝鮮首次要求將韓國的核試驗議題列入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的議事日程。這使新一輪六方會談的前景更加復雜化。
美國盼中國主持六方會談
在這種情勢下,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將于10月24日開始出訪中國、韓國和日本,國務院發言人鮑徹說,美國將會向中國商討如何促使朝鮮重新參加六方會談。
早些時候曾有消息稱,下一輪工作會議準備改在紐約舉行。但美國務院隨即否認了這些傳言,美國務院副發言人埃爾利表示,美國仍盼中國繼續擔任下一輪六方會談以及工作組會議的東道主和主席。
日前,美國副國務卿阿米蒂奇再次肯定中國在朝核問題的解決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據路透社報道,10月13日正在日本進行訪問的阿米蒂奇說:“我認為,和朝鮮打交道的最有效的方式是繼續做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也就是,日本和美國竭盡全力,讓中國繼續參與解決朝鮮核問題。我相信,中國對繼續(為解決朝鮮核問題)付出努力很感興趣。”
事實上,中國也一直在盡最大努力讓朝鮮重新回到談判桌前。中國外交部朝鮮半島事務大使寧賦魁日前正在美國、韓國和日本等國進行工作磋商和多方協調,這是中方推動朝核問題通過對話加以解決的努力的一部分。
談判大門并未砰然關上
盡管六方會談一度停滯,不過美朝雙方并沒有完全“封口”,尋求新的突破口并非不可能。鮑威爾這次出訪東北亞,在相當程度上就是美國政府在換屆之前探詢朝鮮態度的外交努力之一。
美國態度略有松動的另一個跡象是,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理事國于10月14日決定,再次將朝鮮輕水反應堆的停建期限延長一年。據西方媒體透露,美國原先主張徹底結束對朝鮮輕水反應堆的建設工作。但韓國和日本均認為,為了給新一輪的六方會談營造一個好的氛圍,繼續延長輕水堆的停建期限應該是最佳方案,在經過激烈的辯論后,美國最終同意了這一立場。
沈驥如指出,朝鮮副外相崔壽憲日前表示,如果美國放棄敵視朝鮮的政策,愿意與朝鮮和平共處,朝鮮可以銷毀核武器。美國如果為朝鮮核解凍提供補償,韓國澄清核試驗問題,六方會談仍可進行。
沈驥如認為,布什和克里在要求朝鮮放棄核武器的根本立場上是一致的,只是在做法形式上也許略有不同。朝鮮也不會完全把寶押在民主黨身上,朝鮮的表態是把球踢到美國一邊,也為六方會談留有余地。
中國推動朝核談判承上啟下
沈驥如指出,“前三輪六方會談各有進展,從確定談起來到成立工作組會議。而中國應該推動新一輪會談從程序性問題進入到涉及實質性問題,從務虛到務實,例如商討落實朝鮮的分階段提議。”沈驥如認為,六方會談早幾個或晚幾個星期開,并不重要,關鍵在于各方都要冷靜、耐心、保持信心,不采取使形勢復雜化的言行。比如說耐心等待國際原子能機構對韓國核試驗的調查結果,對六方會談繼續談下去保持信心。
中國在朝核談判中地位獨特,中國不希望朝鮮半島出現動蕩,所以它會努力營造一種和解、前進、互惠的氣氛,這比美國的強硬政策更具建設性。中國應該采取更果斷的外交行動,幫助美國和朝鮮溝通,關鍵在于積累信任。中國應要求美朝雙方放棄一些危險的博弈。美國期望通過禁運等手段促使金正日垮臺,這些都是危險的賭博。
沈驥如認為,金永南訪華時,中國也可能會通過給朝鮮一些援助,表示對朝鮮要求的關注,也為六方會談創造良好氣氛。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