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10月25日訊 對紡織服裝行業來說,今年的年尾似乎多災多難。就在企業為紡織品出口配額的取消而費心應對的時候,20日,歐盟貿易委員會又表示,明年取消對中國紡織品和服裝普惠制優惠。
我省的紡織服裝業區域性發展比較明顯,2003年我省紡織服裝利潤和銷售收入在全國同行排名前30名的企業,幾乎全部
集中在半島城市群。同時,山東是國內第五大紡織服裝出口大省,紡織服裝也是我省第一大出口創匯產業。去年,我省紡織服裝出口創匯75.18億美元,拉動全省出口創匯7.8個百分點。今年1至9月份,全省紡織服裝出口更實現了64.66億美元。
“取消普惠制優惠對山東紡織服裝行業影響直接而明顯。”省服裝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萬進今天對記者說。他向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歐盟紡織品和服裝的平均關稅為9%,包括山東在內的中國相關產品享受比正常關稅低20%的優惠。普惠制取消后,意味著每出口100美元的紡織品,就要多付1.8美元的關稅。
擁有3.8億人口的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和服裝進口市場,更是山東紡織品出口的主要市場之一。我省特別是半島城市群出口的精紡呢絨、毛巾、針織服裝及高精密度織物在歐盟15國享有較高聲譽,高質量的抽紗制品也供不應求。但從總體上看,目前我省服裝對歐盟的出口仍是以量取勝,在產品質量和價格上尚無法與韓國、日本等一些國家競爭,征收全額關稅將使我省紡織品行業的優勢大打折扣。
如何應對普惠制取消對山東紡織服裝業帶來的影響?業內人士指出,要根據市場多元化策略,積極引導企業利用普惠制開拓、擴大新的出口市場,盡量避免同類產品在某一個市場占有量過大而被實施“畢業”。同時,企業還應調整產品結構,努力生產和開發享受優惠的高質、高值新產品來擴大出口額。只有產品上了檔次,享受關稅優惠的金額才能隨之增大,企業的收益也就能大大增加。
相關鏈接
歐盟(當時為歐共體)于1971年建立普惠制,允許發展中國家的產品以低于正常水平的關稅稅率進入歐洲市場。 根據歐盟新的規定,只要有任何出口商品在歐洲市場的占有率超過15%,這個國家就不再享受關稅優惠。紡織品和服裝業受到的限制更為嚴格,市場占有率只要超過12.5%就不再享受優惠。按歐盟貿易委員帕斯卡爾·拉米的說法,中國的紡織品和服裝在歐盟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30%。取消普惠制后,中國紡織品和服裝所繳納的關稅稅率將由目前的平均9%上升至12%。(張思凱 實習生 高根熙)
責任編輯: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