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青島開發區順利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創建ISO14000國家示范區現場驗收組”的驗收。這一成果,標志著開發區正在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區域,擁有了一張通往世界的“綠色名片”。
2001年,青島開發區就將創建ISO14000國家示范區工作列為全
區的大事,持續不斷地以國際標準進行環境建設。盡管“招商引資是生命線”,項目建設是重中之重,但開發區時刻不忘把好“環境門”。在城市建設和管理中,優先考慮集中供暖、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園林建設等生態環保項目建設;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開發區從集約高效利用資源的標準出發,有選擇地培育“六大產業集群”,實現產業發展由粗放型、分散化向集約型、集群化轉變。招商引資中,注重“大、高、強”,綜合論證項目的發展前景、技術含量、附加值、產業關聯度和環保績效,并實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2001年以來,開發區先后否決不符合產業規劃、環保論證不過關的項目20余個,其中過億美元項目1個,過3000萬美元項目3個,過千萬美元項目6個。
開發區還積極在企業中推行與國際慣例接軌的生產模式,積極推行清潔生產。目前,全區已經有79家企業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成為全市五市七區中通過環境認證企業最多的區域。
2001年以來,開發區先后投入40余億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其中用于環境保護的投資額就達12億元。其直接效果表現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據統計,開發區的GDP從2001年的128.9億元增長到2003年的212.1億元,而全區大氣可吸入顆粒物年日均值卻逐年下降,空氣質量明顯改善;2003年,(下轉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從2001年的37%增長到目前的43.9%;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從2001年的10.2平方米增長到目前的25.8平方米。
環境改善有效增強了區域核心競爭力,內外資項目紛紛搶灘開發區。據最新統計,全區共引進外資項目1706個,其中過千萬美元大項目260個,過億美元項目9個,世界500強投資項目41個,實際利用外資38.4億美元。
環境改善使新區最適人居的特色更加鮮明。近年來,開發區人口劇增,全區人口總量已突破40萬,其中涌入開發區的外來務工人員達25萬人。(馬志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