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8年第一家韓資企業托普頓公司到青島投資建廠至今近16年間,韓商在青投資企業蓬勃發展。青島已成為韓國在中國投資最多的城市和韓國人居住最集中的中國城市。據市工商局統計,截至目前,正在生產中的駐青韓資企業數量超過4000家,總投資額60多億美元。韓資企業大量落戶,不但給青島帶來了
優質的產品、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而且也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增加了財政收入。 從零星進入到大量涌入
市工商局有關人士介紹,以注冊統計數據分析,韓資企業入駐青島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1988年—1992年。期間韓資企業在青登記26家,投資額10794萬美元。韓資企業投資的項目以玩具、箱包、服裝等加工為主,多數為投資額不大的小項目,沒有過千萬美元的項目投資。第二階段為1992年—1997年。我國改革開放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韓資企業開始大量進入,在青投資迅速增加,登記注冊368家,投資額超過15億美元,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鞋類、集裝箱、紡織、電子等行業,且大項目投資出現,過千萬美元大項目達到21個。第三階段為1997年—2004年。這一階段,韓資企業在青登記3345家,投資額超過45億美元,大項目明顯增加,其中過千萬美元的達到38個,過億美元有6個,占全市11個過億美元大項目的“半壁江山”。
九成韓企投資制造業
從行業分布看,制造業投資占有絕對優勢,累計登記3400余家,占整個韓資企業在青登記的90%,有1800余家投資企業來自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塑料化工、辦公機械等傳統產業,占其制造業總數的54%,有800多家投資企業來自電子機械、通訊設備、專用設備等新興行業,占其制造業的26%,而在造紙、醫藥、汽車、港口、造船等潛力產業中,有680余家企業投資,占其制造業總數的20%。從投資區域看,有90%以上企業分布在市郊(區),特別是大項目投資比較集中。從投資形式看,獨資企業3300余家,合資企業400家,合作企業70余家,獨資占比最大。
工商人員還專門對今年以來韓資企業的注冊登記情況進行了簡單分析。據統計,截至目前累計投資680余家,投資總額73700余萬美元。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制造業、批發零售及餐飲服務業,制造業投資580家,占其今年投資總數的85%。過千萬美元的大項目21個,主要集中在食品、機電、電子、機械、鋼材、紡織、交通運輸、倉儲等行業,且全部集中于市郊及開發區,均為韓國獨資企業。
為青島產業升級提供促動力
韓資企業在投資領域及投資規模方面的發展變化,直接反映了青島逐步向更寬領域、高更層次的開放格局,尤其是一些大項目相繼落戶,有力地促進了青島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據分析,在韓資投資領域上,韓資大項目主要分布在港口、鋼鐵、化工、電子等領域,構成了青島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第一梯隊”,在推進青島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更為對青島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能量。這些大項目不僅給青島帶來了資金,更帶來了制造行業的核心技術和先進經驗,同時,這些大項目的源頭產品,也會帶動一大批上下游企業在青島的發展,并為拉長和完善青島制造業產鏈,為青島以四大工業基地、六大產業集群為依托、構筑全新的“制造之都”奠定了堅實基礎。
工商有關人員同時還分析認為,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在全部韓資企業中,屬勞動密集型、加工型等中小企業還占大多數,軟件產業等高新技術和高附加值的項目比較少。今后應注重這方面的招商引資力度,強化相關軟硬環境建設,提高吸引力。此外,我們今后還應進一步抓住韓國產業轉移的機會,通過降低引資商務成本、提供優質軟環境等,吸引韓資對新興的和具有潛力的行業實現戰略性進入,推動行業結構的優化。劉錕鋒孫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