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丸之地的順德有9家企業博士后工作站,占廣東全省的九分之一強
自1999年順德首個博士后工作站在“美的”成立以來,一批工作站紛紛落戶順德民企。在面積806平方公里的順德,博士后工作站數量竟達9家,占廣東省的1/9強。在全國所有的區(縣)中,順德擁有的博士后工作
站數量居全國之冠。
為什么這么多博士后工作站“扎堆”順德,為什么順德的博士后工作站越來越多?帶著一系列疑問,記者專門走進順德。
人才之渴
順德人從來沒像今天這樣渴望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
改革開放以來,敢為天下先的順德人率先做起了家電、家具、涂料等行業,這些行業起點低、產品以模仿為主。由于市場需求旺盛,順德產品迅速風行全國,這里的民營企業家也很快完成了原始積累,涌現出“美的”、“科龍”、“格蘭仕”這樣在行業中舉足輕重的民營企業。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深,面對國內外越來越大的競爭,當年這些優勢產業在各個層面特別是技術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以“家電王國”蜚聲海內外的順德,正走在一個“關口”。隨著近年來家電產業競爭的白熱化和產能嚴重過剩,曾為順德帶來滾滾財源的家電有點風光不再。據了解,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一臺普通空調的利潤最高可達一兩千元,一臺微波爐的利潤幾百元,而今年,一臺空調全國平均利潤只有50元,一臺微波爐的利潤只有幾元錢。
怎么辦?主管這方面工作的順德區委常委李躍平談到:“順德要想繼續領跑全國,必須開發出更多更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產品,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優勢產業,提高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人才是關鍵!
一個企業、一個地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今天,面對周邊與長三角地區咄咄逼人的追趕,排名全國縣區之首的順德如何突出重圍?對于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順德而言,人才依舊是這一地區的“短板”所在,內源型經濟高度發達的現實,也使順德不得不倚重自主科技創新。正因為如此,順德不失時機地提出“人才強區”的戰略目標。
“寧愿放棄一百萬的生意,也不放過一個有用的人才!”,“美的”集團首席執行官何享健的話反映了順德民營企業家的心聲。作為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及進行產品開發的一個最好、最有效的載體,申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為政府與企業的熱切呼喚。
政企之切
如何把全國各地的博士后吸引來順德,當地政府及企業可是動了真情,下了功夫,指導思想就是:既要引得來,又要留得住,更要出成果。
為了“筑巢引鳳”,順德區委、區政府分別在2000年與2003年,出臺了鼓勵企業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有關扶持政策,規定不管什么類型的企業,只要是設立博士后工作站的,區政府一次性給予企業建站經費10萬元,對每位進站博士后連續兩年給予10萬元科研經費和生活津貼。
正是這樣,博士后工作站成為順德各大企業的寵兒。2003年,順德就有10多家企業申建博士后工作站,其中“申菱空調”、“科達機電”、“德美化工”、“華潤涂料”4家企業獲準建立企業博士后工作站,這也是順德歷年來申請最多、獲批最多的一次。加上已經掛牌運作的“美的”、“鴻昌”、“特變”、“科龍”、“偉雄”5家企業,全區企業博士后工作站已經達到9家,占廣東全省78家企業博士后工作站的1/9強。
順德各大企業在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同時,也為進站的博士后努力營造良好的工作平臺與生活環境。比如“美的”集團專門成立了“美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委員會”,針對工作站的工作流程、進出站辦法、科研成果的管理及待遇、獎勵等方面制定靈活的政策,還為博士后設立了“優秀科研成果獎”,獎金高達10多萬元。
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企業的求賢若渴吸引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博士后。華東理工大學畢業的卿寧博士,在許多地方高薪優酬的誘惑面前,毅然拋家別子,來到位于順德最偏遠小鎮的鴻昌化工集團。當他暗自惦記著遠在西安的妻兒時,公司早就明察秋毫,一個多月后,他的妻兒被妥善地安置到順德工作、學習。卿寧博士動情地對記者說:“很多時候,自己沒想到,企業已做到,在這里,我沒有理由不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利潤之源
了解內情的人談到,順德博士后工作站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而不是面子工程。這不但符合順德人的性格,也是博士后工作站聚集順德的重要原因。到目前為止,順德9個博士后工作站先后引來了35名博士后,不少博士后工作站的科研成果已經轉化為強大的生產力,并為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現任美的空調事業部制冷技術研究所所長的張智,原是該公司2000年引進的第一批博士后,在工作站工作期間,他與另一博士后聯合攻關,成功開發兩個實用型科研項目———“空調風機內流特性研究”和“風冷式換熱器強化傳熱研究”,兩項成果被美的空調成功采用,一年為企業降低成本2300萬元,每年為企業間接創造經濟效益高達1.5億元。
2002年12月底,在國家科技部公布的“863”計劃實施項目中,由民營科技企業廣東順德鴻昌涂料集團主持的“三連續涂膜網絡的單組分室溫交聯水性工業涂料”課題,赫然在冊。一家民營企業擔綱國家863項目,這在中國涂料界尚屬首次,鴻昌化工被業界驚呼為“建筑涂料科研國家隊的重要力量”。而真正的幕后英雄就是公司引進的博士后。與此同時,卿寧博士的2002年建設部重點技術攻關項目———“健康型建筑內墻乳膠漆產品研究”應用于生產后,每月就為公司新增銷售200萬元。
順德人事局副局長梁效根非常自豪地給記者算了一筆“人才賬”。他說,博士后工作站帶來的是乘數效應,35位博士后、博士后背后的博導,以及他們與大學、科研院所的廣泛聯系,這種能力是非常巨大的。另外,很多博士后人員出站后選擇留在順德,這就留住了一批高級人才;在研究過程中,博士后又培養和提升了相當一批的專業技術人才,帶出了企業的科研隊伍。(王基國 姚斌華)
特約編輯:張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