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1月5日電
(蔣勇)呂振飛是合肥稻香村小學的學生,這學期他和父母參加了學校的“家長學校辦進家”活動,即有一張書桌、有至少一份家長和學生閱讀的報刊、有至少一本符合孩子年齡段的課外讀物,家長每周至少與孩子交流一次,每月定期開展一次家庭活動。
 
;
這是稻小新推出的家長學校“課程”之一。呂振飛的母親說,通過活動,明顯感到孩子與自己的心貼得更近了,融洽的關系也提高了孩子學習積極性。
“家長最渴望學習什么?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這便是‘家長學校’的主課。”稻小王校長告訴記者,“家長學校”配了3支教師隊伍:一是少兒教育專家,二是教子有方的家長“課代表”,三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學校還對全校學生家庭情況進行了摸底,針對不同家庭類型,家長學校開設了不同課程:一年級新生家長是“做好幼小銜接”,六年級家長學習“正確看待升學問題與孩子全面發展關系”,家長會由“告狀會”變為家長“課代表”的經驗傳授會。
稻小曾做過調查,95%的家長能按時參加學習,但主動和教師交流的只占22.19%。這說明不少家長的“課后作業”完成并不理想,家教知識沒有派上用場。于是,學校要求老師必須定期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電話、書信、電子郵件等統統上陣,老師做大量“課后輔導”,及時了解情況,給予指導幫助,保證了家教課的效果。
王校長認為:“把家長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使家長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顯得尤為重要。只有辦好家長學校,才能培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家庭環境。”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