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有關青少年沉迷于網絡從而造成家庭與社會問題的消息接踵而至。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現象已經蔓延到了大學校園里。越來越多的沉迷于網絡的學生出現在退學名單中,讓家長傷心,讓老師痛心。這種現象產生根源何在?我們如何面對它?有沒有解決的
辦法?本報從今日起推出一組系列報道,通過一些具體事例以及專家的訪談,來尋找這種現象的起因,以及它有可能存在的解決辦法。 大學生不會上網,也許是種“悲哀”;而過度迷戀網絡,必定會釀成“悲劇”。在青島某高校,記者聽到了這樣一些事例:
———小李在大一時就戀上了網吧,網上聊天,會見網友,直至網戀。他在網中越陷越深,一發不可收,白天逃課,晚上通宵,“廢寢忘食”,樂不思學,甚至遠去南京約會“女友”,最終被勒令退學。
———齊浩(化名)本來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但入學沒多久,他就開始沉迷于一款叫做“奇跡”的網絡游戲,結果學業一落千丈。他有時連續幾天從白天玩到夜晚,吃喝全在網吧,整個人都變了樣,臉色蒼白,眼睛紅腫,眼球凸出,瘦得皮包骨頭,又長又亂的頭發。其臟亂不堪的電腦桌上堆滿了空可樂瓶、一次性飯盒,還有一地的煙頭……。2004年上學期,齊浩由于多門沒有學分而被迫退學。
———小馬原是2001級的,由于沉溺于網絡游戲而連降兩級。家境窘迫的父母,放棄了正在收獲的莊稼,從千里之外來青租房,陪孩子讀書。但堅持了一個月后,孩子還是泡進了網吧。無奈,傷透心的父母含著淚水把孩子領回了家。
在這所學校2003———2004學年退學的41名學生中,30多人是因為沉溺網絡而荒廢了學業。雖然人們已經習慣于各種網絡迷戀的討論,但當這個數字呈現在我們面前時,巨大的沖擊還是會讓我們震驚。
大學生沉迷于網絡并不僅僅是青島這一所高校,其實在大學生中,網絡迷戀的學生已經占到了相當比例。青島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常務副主任陶明達告訴記者,去年上半年一個針對全省高校的心理調查顯示,沉迷網絡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中普遍的現象,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學生數量已經接近學生總數的10%,“如果按一個班30人算,就會有兩三個學生屬于這一類。”陶明達說,這些學生從絕對數量上可能不算龐大,但在他們身上所產生的問題卻都是比較嚴重。
大學生中網絡迷戀的學生已經構成了一個特殊的部落:
2002年,燕山大學120名大學生因沒有修夠學分而退學,在這次受到退學處理的學生中,有85%以上的學生是因為過度沉溺網絡而荒廢了學業。
據《新民晚報》報道,上海大學81名學子因學業無法過關而遭遇集體退學。除個別人無法適應大學生活等因素外,絕大多數是“玩物喪志”,而糾纏他們的“大魔頭”便是網絡游戲。
華東理工大學公布的最新的一項調查顯示,該校那些試讀、留級或被退學處理的“問題生”中,超過8成與平時沉湎電腦游戲或上網娛樂不能自拔有關。
“沉迷網絡的學生所產生的問題,已經成為現在學生問題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典型,在去年山東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委員會的年會上,大學生沉迷網絡已經被作為一個單獨的課題提出來。”海大學生處副處長付小玲這樣來評價網絡迷戀對大學生們的影響。
上網,進而沉迷網絡,這個在大學生中的“流行病”讓幾乎每一所高校都感到束手無策。“每天晚上,那里網吧都是滿滿的學生。”青島酒店管理學院辦公室副主任董韶衛指著該校和恒星職業技術學院兩校間30多家網吧對記者說。這里一家名為東方的網吧打出了“東方是我家”的廣告語,已經成為學生們的口頭語。說起學生沉迷于網絡,董副主任一個勁兒地搖頭。本報記者趙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