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全面了解青島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實力及整個行業的發展水平,2004青島十強房地產開發企業綜合評選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004青島十強房地產開發企業(以下排名不分先后,按筆畫順序為序)
青島中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青島天泰房地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青島電業房
地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青島光大集團有限公司
青島名都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青島歐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青島城市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青島海信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青島銀泰房地產開發公司
青島櫻珠山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單項排名一 ——年度總投資榜
名次 企業名稱 年度總投資(單位:萬元)
1 青島海信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 188348
2 青島城市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40292
3 青島中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85961
4 有限青島天泰房地產開發股份公司 42386
5 青島歐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29384
單項排名二——在建面積
名次 企業名稱 在建面積(單位:萬平方米)
1 青島城市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584176
2 青島海信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 565595
3 青島中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490430
4 青島歐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343315
5 青島天泰房地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284076
單項排名三——竣工面積
名次 企業名稱 竣工面積(單位:萬平方米)
1 青島城市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305436
2 青島天泰房地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212006
3 青島電業房地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191589
4 青島海信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 172400
5 青島中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70414
單項排名四——預銷售面積
名次 企業名稱 預銷售面積(單位:萬平方米)
1 青島海信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 237884
2 青島天泰房地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217264
3 青島中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93399
4 青島電業房地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165970
5 青島光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54400
單項排名五——銷售收入
名次 企業名稱 銷售收入(單位:萬元)
1 青島城市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90298
2 青島天泰房地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85961
3 青島海信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 75461
4 青島中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8500
5 青島房地產實業發展總公司 16963
單項排名六——經營稅金及附加
名次 企業名稱 經營稅金及附加(單位:萬元)
1 青島海信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 5757
2 青島城市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5057
3 青島中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4758
4 青島天泰房地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4728
5 青島名都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1413
備受業界矚目的2004青島十強房地產開發企業綜合評選活動塵埃落定,青島中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家在2004年度表現優秀的房地產企業入圍。
記者日前就十強房地產開發企業評選活動進行了深入采訪。
2004青島十強房地產開發企業綜合評選活動是市建委及市房地產開發管理局在進行2004年度開發資質年檢的基礎上,根據企業的開發業績、納稅和誠信經營情況進行的綜合評選。
據介紹,在本次評選活動中,市開發局改變了以前評比的方式,共采用了投資額、開工面積、竣工面積、預銷售面積、銷售額、經營稅金及附加六個指標,在此基礎上,市開發局初步確定了由排名前20位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組成的“大名單”。
1月26日,市開發局在各大媒體公布了候選企業名單,進行公示,同時開通了三個途徑接受社會各界對20家候選企業的投訴:一是在青島住宅與房地產信息網上設置了投訴界面;二是公布了投訴電話;三是辦公地點現場接受投訴。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候選企業指標數據有誤或存在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均可于1月27至29日進行反映和投訴。有初步證據的,市開發局將依法立即立案予以調查;調查核實的,將取消“十強”評選資格。
公示期結束后,市開發局根據公示結果最終確定了2004青島十強房地產開發企業名單。
2004青島十強房地產開發企業綜合評選活動具有以下鮮明特點:
一是用數字講話。本次評選活動的最根本依據是青島房地產開發企業2004年度在本市區域范圍內的經營狀況,用年度投資額、開工面積、竣工面積、預銷售面積、銷售額、經營稅金及附加六個指標進行加權計算得分,最終確定了入圍名單。用數字講話確保了本次評選的公正性。
二是過程透明。為了使本次評選活動更加公開、透明,市開發局對候選企業進行了公示,同時開辟專門渠道接受社會各界的投訴,不僅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加大了群眾評價的比重,更使整個活動始終置于社會各界監督之下。
三是示范和引導作用強。本次活動由市開發局統一組織進行,力求總體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合理。而且評價標準的界定有利于促使開發企業在開發經營過程中體現“以人為本”,在開發項目建設、銷售、交付等各環節體現“人性化”,從制度上保障業主和社會各界對開發企業的監督,實現購房雙方信息對稱、地位平等、公平交易,促使開發企業強化“品牌意識”、“誠信意識”、“服務意識”。
本次評選活動最大的亮點在于,重點強調了房地產開發企業對社會的貢獻,在新制定的評價體系中,在原有評價指標的基礎上加入了“企業經營稅金及附加”這一指標,并在其中占有較高的加權比重。
據市開發局有關人員介紹,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促使開發企業在獲取相應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加注重提高企業的社會貢獻意識,依法納稅,引導企業健康規范發展。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市開發局加強了與稅務部門的聯動,同時還將定期公示企業業績和納稅情況,強化社會監督作用,促使企業依法誠信經營。
從統計數字上我們可以看出,在剛剛過去的2004年,我市已有兩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年繳納“經營稅金及附加”超過5000萬元,兩家企業年繳納“經營稅金及附加”接近5000萬元,而這些企業,平時也非常注重社會形象,熱心社會公益事業。
據介紹,本次評選活動通過資質年檢和企業評價,對全市792家房地產開發企業進行了全面梳理,主要目的是推動開發資質高、質量信譽好、社會意識強的企業積極做大做強,打造我市“品牌企業”,為全市房地產業的集團式發展、規模化經營、規范化運作和產業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據悉,從2005年開始,我市房地產開發管理將逐步推動開發企業評價的規范化,變企業評價的靜態管理為動態管理。同時,加快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制定步伐,出臺《青島市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強化制度保障,突出項目管理一條主線,變企業管理為項目管理、樓盤管理,直至每一套房屋的管理,著重抓好十個關鍵環節,建立閉合的開發項目管理鏈,盡快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競爭的開發市場秩序與環境,確保開發市場長期規范有序的運行,為城市建設和全市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據市開發局有關人員介紹,今年將加強房地產開發主體的扶持和培育力度。創造公正、公開、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鼓勵企業發揮技術優勢、管理優勢、資金優勢,通過市場公平競爭做大做強。實行投資企業、開發企業分離,控制新增開發企業數量,逐步淘汰“小、散、差”企業。規范開發業績認定,促進企業專業化經營,支持具有資信和品牌優勢的房地產企業通過兼并、收購和重組,形成一批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大型品牌企業和企業集團,主導全市房地產開發市場。
分析2004青島十強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經濟指標,我們不難發現,以青島中房、天泰集團、城建地產、海信地產為代表的青島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第一梯隊已經形成,而且優勢日漸明顯。
如果對比2003年度的統計數字,這種現象完全可以找到相同的印證。而且,在剛剛過去的2004年里,這種現象得到了更加有力的支持:在公布的2004年度六個單項指標中,上述四個開發企業的各個指標基本都位列前五位,這基本可以說明,這幾個企業的發展是相對平衡的,并不是僅僅依靠一個或是其中的幾個指標取得的成績,而是各個指標相對均衡發展。具體分析一下這幾個企業的開發項目,每個企業目前最少有三個項目同時在開發和銷售,最多的企業同時運作著六七個項目。
這同時也給處于第二梯隊乃至更后面位次的房地產企業設定了一個較高的門檻,要想實現趕超的目的,必須實現超常規發展,必須要實現企業綜合實力的整體提升。也許就是從現在開始,在青島房地產界,單純依靠一兩個項目就稱雄業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如果把2004年度的單項指標與2003年度進行對比,我們可以從中發現青島房地產的進步,強者愈強的規律正在慢慢顯示它的強大威力。
“年度總投資”指標中,2003年排名第一的企業完成總投資8.24億元,而2004年度排名第一名的企業完成投資18.8億元,翻了一番還多。2003年該指標排名前五位的企業共完成投資25.6億元,2004年度該指標排名前五位的企業完成總投資48.5億元。
“在建面積”指標中,2003年在建面積只有海信地產超過了50萬平方米,排名第二的企業只有35萬平方米,而2004年,城建地產、海信地產均超過50萬平方米,青島中房為49萬平方米。2003年排名前五位的企業的在建面積總和為163.7萬平方米,2004年排名前五位的企業在建面積總和則接近230萬平方米。
“竣工面積”指標中,2003年排名前五位的企業共竣工房屋面積為73萬平方米,2004年排名前五位的企業共竣工房屋面積為105萬平方米。
“預銷售面積”指標中,2003年排名前五位的企業共預銷售面積為60萬平方米,2004年排名前五位的企業共預銷售面積96.8萬平方米,2003年預銷售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的企業只有三家,而2004年預銷售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的企業就有六家。
“銷售收入”指標中,2003年排名前五位的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5億元,2004年排名前五位的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雖然相對數增長不是很大,但2003年銷售收入超過7億元的企業只有一家,2004年卻有三家企業銷售收入超過7億元。
武漢:“投資過億,銷售過億”是基本條件
在2003年度武漢房地產行業綜合實力十強企業評審中,“投資過億,銷售過億”是參評的基本條件,2003年武漢已有30家企業達到了“十強”參評標準,比上年度多了一倍。其中2003年度“十強”房地產企業交納稅金總額4億元。據統計,綜合實力十強企業約占整個房地產開發市場份額的1/3,其中企業投資額55.4億元,占32.58%,銷售收入總量42.5億元。
成都:十強占據半壁河山
經過數據綜合排名,在2003年成都樓市銷售雙十強名單中,一批年銷售商品房超過10萬平方米、甚至幾十萬平方米的大型房地產開發企業,和適銷對路的優秀樓盤成為當年的銷售雙十強。據介紹,2003年成都商品房銷售面積966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達到202.58億元。通過市場競爭的磨煉,成都形成了一批以銷售十強企業為代表的一批優勢骨干企業,這批企業雖然不到總數的20%,卻占領了70%以上的市場份額。
上海:前20強結構基本穩定
在上海2003年度房地產企業50強評比中,有27家上年度入圍企業進入2003年度50強;另有23家企業新進入50強,其中4家躋身20強。但總體來說,前20強結構基本穩定,說明上海樓市主流已經形成。
“新一屆50強企業占據了2003年上海商品房銷售的半壁江山”,上海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許明義介紹說,上海共有各類房地產開發企業4809家,本屆50強企業集團包括其子公司數量僅占5%,為240家,但其能量級卻不容小覷。統計顯示,50強企業2003年在滬銷售商品房總面積為1206萬平方米,而2003年全市商品銷售面積為2376萬平方米,50強企業的銷售面積約占全市的51%。
寧波:大型房地產企業優勢明顯
數據顯示:寧波房地產2004年完成投資234億元,市三區商品房預售面積210萬平方米,預售金額140億元。
雖然寧波市房地產的總量并不是很大,但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寧波房地產十強的業績及市場占有率相對較高。據介紹,寧波市房地產十強企業已穩穩占據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而且在2004年度銷售金額超過10億元的房地產企業就有五家,其中一家房地產企業完成了約30億元的銷售金額,領先優勢明顯。本報記者王其濤
特約編輯: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