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中國的2000余家“中華老字號”,如今仍正常營業的僅為30%。顯然,老字號的衰敗并不是個別現象。存在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字號卻經受不住短時間的市場洗禮,這背后暴露了老字號在經營上的一系列問題:
。ㄒ唬w制遏制了企業活力的煥發。“老字號”有太多的老化因素,如人員文化水平普遍較低
,影響了企業的活力,離退休人員較多,增加了企業的負擔;而計劃經濟時代多數國企老字號利潤都上交了國家,企業積累少,發展后勁明顯不足。
(二)品牌宣傳跟不上。許多“老字號”倚老賣老,認為百年品牌不用再進行品牌宣傳。最終結果只能被消費者遺忘。
(三)品牌價值提升不足。面對市場競爭,老字號需要不斷對品牌價值進行提升,在品牌的內涵和外延推陳出新。
(四)產品質量滑坡。部分“老字號”只以老資格自詡,而忽視了質量才是企業生存的根本原則。
(五)產品創新不足。老字號并不意味著固守原有的老東西,隨著多年來人們消費需求的變化,老字號的產品也要創新發展,如果坐吃老本,勢必會出現新產品開發速度過慢、難以跟上市場步伐的尷尬局面。
。┢放凭S護缺乏力度。一些老字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使不法分子趁虛而入,利用“老字號”的金子招牌仿造產品牟取暴利,致使“老字號”的品牌形象嚴重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