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訊 真人體標本展出,引起廣泛爭議:這是不是對死者的不尊重呢?
昨天,記者第二次探營《人體奧秘科普展覽全球巡回展》的所在場所浙江科技館。因為時報發布過消息,已有不少市民在未開展前來先睹為快了。
最貴的標本花費200萬元
真人體
標本一共12件,被一一排列開來。“這件標本最貴,花了200萬元。”講解員在一件斷層解剖的人體標本前告訴記者。仔細一看,這件人體標本,被上下分隔成十幾段,顯露出每段皮膚內的器官。
“制作這樣一件標本至少要花6個月。”標本提供方大連大學醫學院解剖教研室老師隋成林說,其中單是充壓硅橡膠,就要3個月。
“普通的一件要花十幾萬元,復雜點的就要上百萬了。”隋成林說,雖然成本比較高,但不禁止人們隨意觸摸,因為對人體沒有傷害。
“沒有這種塑化技術前,尸體非常浪費,”隋成林說,那時,一具尸體解剖完一次后,就沒有用了,而用福爾馬林做成的標本,還需要一直浸泡在福爾馬林中,“福爾馬林是有毒的,所以每次教學時,學生或老師都得捂緊鼻子,小心地用鑷子進行翻看。”
他說,目前,中國只有4所大學擁有塑化技術,而能完成制作出真人體標本的僅兩家。
這是對死者的不尊重?
人體塑化標本的尸體來源,一直令人關注。隋成林說,大連有遺體捐獻協會,每年會提供一定數量的尸體進行教學研究,所有展出的人體塑化標本,都是由這些自愿捐獻的遺體制作的。
然而,自愿捐獻遺體的死者,被做成了人體標本后,現在卻被展覽,而且還是收費的。這引起了眾多爭議:是不是對死者的不尊重呢?
隋成林說,展覽并沒有不尊重死者,“我們的科普展覽,也是一種科學事業”。
雖然這次人體標本展覽的成人票要30元,學生票要20元,但展辦方表示,并沒有賺錢,展覽組委會陳峰說:“去年所有展覽的總體收支是基本持平,而且在大部分城市的展覽是虧本的,只有個別城市的展覽贏利。收取門票,只是為了支付場館租用費、人力費,以及巨大的標本維護運輸費。”
隋成林說,去年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聯系學校,學校才無償提供了三套標本中的其中一套。
“展覽對標本的損耗很厲害的,”他說,這次在杭州的展覽已經少了一件真人體標本,運輸途中有兩件標本被壓碎,其中一件無法修復,“這一件損失就是一百多萬啊”。
陳峰表示,主辦方一直在思索,不斷更改展覽方式,以體現出更多的對死者的尊重,“此次展覽是禁止拍照的,就是為了表示對自愿捐獻遺體者的尊重。在北京展出時,有不少人對標本進行拍照甚至合影,這引起了人們的反感,所以就有了‘禁止拍照’的規定”。□時報記者 郭婧
實習記者 洪媛 文 時報記者 江波 攝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