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期以來,各種關于美女的信息鋪天蓋地向我們襲來,各種名目的選美大賽在各地輪番登場。從世界小姐大賽到“校園選美”、“孕婦選美”,可謂無奇不有,花樣翻新。美女不但可以直接“產生”經濟效益,而且還可以“免試直讀研究生”。去年底,杭州某高校的一名女大學生,因為選美,一夜成名。為此
,她在讀的高校即迫不及待地表示,為了讓這朵校花在校內開得更長久,“初步決定讓這位亞洲小姐直讀研究生”。無怪乎有些女生發出了“學得好不如長得好”的哀嘆。 美女靚妹好像成了生活中的“稀缺資源”,漂亮的臉蛋似乎成了暢通無阻的國際派司。以至于前不久某地竟組建起女子招商隊,要用紅顏的魅力溫柔出擊,以麗人的風采去親情招商。于是有人戲噱:莫非“姿色”也是生產力? 這種畸形的觀念給“造美”工程不斷升溫。《中國婦女報》記者日前在海口市各大醫院了解到,青少年做整容整形手術已是家常便飯,其間不乏十五六歲的中學生。“美女經濟”所摧生的病態已經從心理擴大到了生理。 “美女經濟”的泛濫已經產生了明顯的負面影響。過分強調女性外在的美麗性感,實質是將女性物化和商品化。一些商家為了推銷商品,不惜讓女性犧牲自尊去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有的甚至與色情表演無異。二則“美女經濟”扭曲人生觀、價值觀,對青少年產生了誤導,甚至影響了社會對女性的正常評價標準,助長了以貌取人的不良風氣。這種現象不遏制行嗎?邵萬賢《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