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旭杰
《山東半島城市群區域發展規劃》日前終于水落石出。筆者認為,作為未來半島城市群發展的戰略藍圖,半島城市群必須站在戰略高度,擁有戰略視角,尤其要對戰略定位、戰略構想等方面進行一次更為深刻的再思考。
兩個“半島”的區域重
合度和“兩個經濟圈”的交叉互動,是一個基本的戰略定位問題。膠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兩個區域概念在對外使用中要避免混淆,工業化(以制造業基地為主)與城市化(城市群和都市圈為標志)的關系也需要很好地處理,而作為地理上中國最大半島的山東半島應更多地發展高端制造業,將有些制造業項目放在濰坊和東營兩市及淄博東部。
當前,兩種觀點比較流行:一個觀點是山東省作為經濟大省,沒有必要參與環渤海經濟圈,不如參與環黃海經濟圈(中日韓經濟合作圈);另一觀點認為,山東省與沿黃(河)流域區域合作缺少載體也無可能。但是,目前環渤海經濟中心城市的四個動向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①鑒于遼東半島地區作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加以規劃,國家發改委將單獨制定環渤海區域發展“十一五”規劃,山東半島可以重點加強與京津冀兩市一省的緊密型合作;②首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出臺,北京、天津將聯合建設大北京都市區;③國家批準首鋼搬遷至唐山曹妃甸,并已開始建造深水大港,這將對山東半島帶來新挑戰;④2008年奧運會將拉近北京、青島兩個伙伴城市的時空距離。
對山東半島城市群來說,實行區域共同發展是一種理性的選擇。應當成為龍頭的城市該當仁不讓,其他城市就要緊密配合,如日照是新歐亞大陸橋的新東方橋頭堡,東營是黃河三角洲所在地,兩市要充分發揮功能傳動區和戰略儲備地的作用。要找出山東半島城市群內的“核心區域”,使之不在城市化中被邊緣化或空心化。對一個城市來說,也要建好自己的“后花園”,戰略空間不足的沿海城市還可開發海島。此外,沿黃河流域的合作既關乎其在中國北方和東西部之間的區域定位,也涉及山東半島經濟區的戰略縱深問題。
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的一體化是半島城市群發展的基礎平臺。目前全國已經有8、9個城市有地鐵或輕軌,而山東半島城市群尚無寸軌。半島城市對周邊地區的通道也極不順暢,對此,北京大學周一星教授在其主持的《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戰略研究》中曾尖銳地指出過。無論如何也必須將山東半島城市群區域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跨區域的鐵路、高等級公路建設應當包括:①盡快開工建設濟邯鐵路西延至晉南長治的鐵路,抓緊建設青島至蘭州至新疆紅其拉甫的高速公路。盡快開工建設青島至太原的鐵路客運專線。同時,建議國家抓緊建設太原至寧夏中衛的鐵路。②加強山東半島與北京、天津這一中國北方最大的都市區的準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的直線連接。③進一步加大山東半島城市群內部高等級公路的建設密度,抓緊組織實施膠東半島輕軌網建設規劃,使之成為我國第四大區域快速軌道網。同時,加快交通管理體制改革一體化,打破城市、城鄉間的限制,實現全面“公交化”。
加快海港、空港、信息港“三港”建設。整合港口資源,組建半島組合港,建設青島“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東北亞國際中轉港”。選擇在青、煙、威、濰四市的中心區域,規劃建設以航空貨運為主、國際客運航線為輔的“膠東國際機場”,構建環渤海經濟圈重要的門戶機場和東北亞地區的國際樞紐機場。提高通訊保障和數字化水平,探討半島地區電話統一區號的可能性。
山東半島從產業集群到城市集群發展有賴于產業的合理布局與適時調整。要制定好大區內產業統一布局的專門規劃,新建項目應嚴格篩選。打造優勢產業,鍛造產業鏈條,形成品牌化的產業集群。抓緊建設山東第一核電站和半島西水東調工程,搞好區域性石油戰略儲備,確保能源、水資源等的有效供給。注意解決跨區域的環境污染問題,建設生態半島。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降低行政成本和商務成本,創建適宜創業和居住的區域環境,提高核心競爭力,打造區域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