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索引
從即日起到今年年底,同一樓盤、同樣性價比住宅的價格漲幅控制在政府要求的范圍內;杜絕任何單位或個人以任何形式炒作樓盤、哄抬房價。昨日,南京市房產局、物價局召集全市150家開發商,發出落實“國八條”的倡議。在倡議溫和面孔的背后,南京亮出了控制
房價上漲的目標。
今年內同一樓盤嚴控漲價
南京市政府昨天對開發商發出的倡議也是“八條”。其中最令人關注的就是第四條和第五條:對即將開盤的普通商品房,嚴格按照物價主管部門核準的價格銷售;對目前已經開盤的樓盤,繼續依靠科技進步、降低建設成本、提高房屋性價比,嚴格控制房屋價格過快增長。從即日起到今年年底,同一樓盤、同樣性價比住宅的價格漲幅控制在政府要求的范圍內。
那么什么是“政府要求的范圍”呢?南京房管局產權市場處處長張定一的解釋是:和國民經濟增幅一致、和市民人均收入增長一致、和老百姓心理能承受的增幅一致。記者在一份未經刪節的倡議原稿上看到:該幅度被定在5%。按照南京一季度4235元/m2的全市均價計算,也就是在今年5月至12月,具體樓盤價格平均也只能漲200-300元/m2,這和原先開發商分期開盤、房價相差600-1000元/m2的做法大相徑庭。
明為倡議實為監管“預告”
也正是緣于此,這條有關房價漲幅的倡議在討論階段就引發了“是否用計劃手段干預市場”的激烈爭論,而在最終的定稿中,5%的具體數字被省去,政策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因為不同質的房子不存在可比性。就是同一個樓盤,今年內一期開盤的是11層的小高層公寓,二期卻是3層的花園洋房,就不能以絕對房價來比。
但這依然表現了政府監管房價的決心。昨日參會的南京市物價局副局長王秀洲表示:“房價成本很復雜,但肯定能算出來!”希望開發商不要隨意違規漲價。他說,本次對市場的調控先以倡議的形式露面,是想先給開發商一個信號,讓他們先自律。從房價備案到現在的房價審核,其實就是實行“政府指導價”,有人認為是干預市場,但這種調控手段對調控房價來說也是必要的。
一季度房管部門統計顯示:80%的樓盤漲幅在2%-3%,20%的樓盤漲幅在8%-39%,個別樓盤漲幅達到40%以上,經調查,其中部分是尾盤。南京房管局產權市場處處長張定一對此表示,部分樓盤第一季度就漲過了10%,再不加以控制,年漲幅還得了?
據悉,本次倡議雖然沒有列出具體控制線,但南京房管部門將隨即通過南京網上房地產對所有樓盤的價格漲幅進行跟蹤,并通過媒體發布監控結果;對漲幅大的樓盤將組織物價、稅務等部門聯合檢查,清查開發商的利潤。
10條禁炒措施直指開發商
與房價漲幅類似,規范開發商銷售行為的若干措施昨天雖然也以“倡議”的形式出現,但是在會上,南京房管局產權市場處處長張定一卻明確講出了這些措施具體操作和處罰辦法,整整10條:
首先,繼續打擊開發商無證銷售,未領取預售許可證的樓盤,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定金、房款;不得以購房為名辦理VIP卡、招收會員。
其次,所有樓盤在領取商品房預售許可證之后二十日內必須開盤銷售,達不到銷售程度的不要領取預售許可證。
再次,需要在建工程抵押的樓盤必須在領取預售許可證同時提出申請,在建工程后抵押未開盤的樓盤不得開放。
第四,存在權利瑕疵的商品房開發商必須告知購房人,在建工程抵押的樓盤已經開始銷售的,未經債權人同意,不與購房人簽訂商品房買賣契約、不以任何形式收取房款。
第五,嚴格預留房源的管理,從今年6月起,預留房源必須等到工程竣工后才能銷售,樓盤封頂后還沒賣完的房子,開發商必須先自辦產權證后才能銷售。第六,打擊開發商內外勾結炒房,嚴格控制換手率,一經發現炒房的,立即停止該樓盤銷售,直到建成現房、開發商辦理初始登記后方可銷售。
第七,購房合同必須通過網上打印,有嚴重違規的,暫停其銷售。
第八,樓盤認購20天內必須簽署正式合同,打擊開發商囤積房源行為,同一套房認購換手不得超過兩次,否則也要等到開發商自辦產權證后才能銷售。
第九,加強對房屋預售款的管理,設立預售款的專用賬戶,必須用于工程建設,開發商每月必須提供工程照片,反映實際進度,在網上公示。
第十,樓盤聘請代理企業銷售必須登記,銷售人員持證上崗。銷售代理只能收取代理服務費,不得賺取房屋差價。
這些監管措施無一例外地指向開發商。房管部門有關人士表示:雖然開發商運作規范了,房價不一定不漲;但開發商運作不規范,很容易引起房價非正常上漲。因此,監管市場主體開發商才是關鍵。
自控房價漲幅“控”得住嗎
就政府部門提出的控制具體樓盤的房價漲幅,開發商們感到了“突兀”;而對于昨日經爭論后出臺的“要求開發商自控房價”的籠統說法,業內人士對其實際效果又表示了憂慮。
近日,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青島等地都陸續根據“國八條”出臺了對當地樓市房價的控制措施,大體有增加中低價房供應、對交付不滿一年的商品房交易加稅、對投資人提高貸款成本、控制拆遷量、公布樓市信息等,與國八條中3-8條的具體措施基本吻合,這其中究竟哪些適合南京呢?
有關方面認為:增加中低價商品房供應、也就是“國八條”的具體措施中的第一條“控制房價大起大落”才是調控南京樓市的關鍵所在。一季度統計顯示:江南八區4000元/m2的商品房僅占總供應量的0.6%,4000-6000元/m2供應占24.8%,銷售量卻達33.3%,總量少,而且供不應求。對拉低賬面房價有明顯作用的中低價商品房今年至今沒有一處新增工程開工。
南京大學房地產信息研究中心秘書長葛教授表示:江北的房子價格是便宜,但讓市內普通上班族居住現實嗎?除非政府能改善交通,將無效供應變成有效供應。政府應該從土地出讓時,就采用各種方法限制其成為高價房。其次,南京的購房需求一直旺盛,“國八條”也提出了控制拆遷、控制房產投機等措施,南京要對房產交易加稅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和其他政策配套出臺,否則房價沒控制住,老百姓的負擔還有可能更重。
據悉,一份由政府各部門擬定的控制房價的具體措施已經報送市政府,正在等待批準,而昨天的“吹風會”正是預告了南京落實“國八條”、對樓市新一輪監管的開場。
( 孫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