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的環境,健全的設施,周到的服務……看著周圍這一切,第一次坐在市老年藝術專修大學的課堂里,年逾花甲的劉靜如仿佛置身夢中。她興奮地告訴記者,她現在每周都來這里學習、活動,感到生活充實了許多。她慶幸地說,多虧報名早,不然就趕不上第一批入學了。 如今,老年
教育在島城迅猛發展,從市區到農村老年大學四處開花。到去年底全市各級各類老年大學、老年學校已達1133所,學員累計89770人,入學率在全國居領先水平。 市老齡辦主任李雪華告訴記者,為更好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目前我市正加大投資力度全面實施老年教育培訓工程,各類老年大學、學校正在成為人文青島、和諧社會的窗口,成為島城文化建設的亮點。
熱點:入學報名需求強烈
相對于不斷增多的老年大學,我市老年人的入學熱情則更為強烈,老年人排隊報名上大學一時成為熱門話題。老年大學招生報名場面火爆,書法、音樂、微機等許多專業都炙手可熱,有的專業一個上午就已爆滿,有的老人為獲得一個入學名額,甚至凌晨很早就到報名處排隊等候。
盡管有著不同的興趣和需要———或是出于娛樂保健、或是出于交友消遣、或是出于尋回舊日夢想、或是出于與時俱進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但老年人都能在各種各樣的老年大學中找到精神慰藉,使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老年大學已成為我們圓夢的精神家園。我早就想學鋼琴,但年輕的時候,不是沒錢就是沒時間,而且學習環境也不具備,現在不同了,這么好的條件應該充分利用。”青島市老年大學鋼琴班的趙修容老人說。“藝多不壓身,現代化程度越高,我們越要努力跟上時代步伐,不然就可能會在溝通上遇到麻煩。”外語班、微機班的一些老學員們感慨地說。還有不少住在農村的老年人,他們走進老年學校則是為學習農業政策和新技術,出了校門則又當老師,把有關知識傳授給年輕人,指導農業生產。
從老年大學的許多“熱門專業”中就可以看出,我市老年人在文化娛樂健身、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且趨向多樣化。在老年大學中,鋼琴、微機、外語、藝術表演專業等已成為持續的報名熱點,而且專業種類和開班數量都在連年遞增。
焦點:老齡高峰悄然迫近
我市老年人群體中出現入學熱并不是偶然的,除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外,老年人口數量規模的逐年擴張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當人們在家里還習慣于4雙甚至6雙眼睛盯著1個孩子成長的時候,我市人口老齡化速度一直在悄悄加快。今年初的一項最新統計結果顯示:全市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115.16萬人,占總人口731.12萬人的15.75%;老年人口的年增長率為4.46%,是總人口年增長率的3倍。據預測,到2030年,全市老齡化比率將超過30%。
由于老人越來越多,老年大學大都爆滿,老年教育市場呈供不應求局面。許多跨過老齡門檻的老年人要想走進老年大學的校門還不是很容易。
“相對于即將到來的老齡化高峰以及老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來說,我市在發展包括老年教育在內的老齡事業方面確實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談及此,李雪華語氣中充滿了緊迫感。
盲點:企業還須抓住商機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但老人數量越多、年齡越老,為老服務的市場也就越大、越有活力,事實上這個市場已迎來永遠年輕的“朝陽時代”———在4月7日召開的全市老齡工作會議上,不少與會者認為,這是一塊充滿商機的大蛋糕。應對老齡高峰、滿足龐大需求,在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同時,應依循市場規律,鼓勵社會各界投資興辦老年教育事業和教育產業,走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發展之路,為老年人構筑終身學習的大課堂。在這方面企業將大有文章可做。
企業準備好了嗎?在這次全市老齡工作會議上,記者發現,會場后幾排的企業席中,許多座位始終空著,桌子前擺放的寫有應到企業名稱的牌子赫然醒目,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品牌企業。
“無論從社會責任還是從市場角度,這些企業缺席的背后折射出某種意識的缺位。如果企業還習慣于對老年市場需求熟視無睹,那么在投資、生產領域的調整和創新方面就會存在盲點和誤區。再過二三十年,我們青島3人中就有1位是老年人,或許很多企業還沒有認真去想這究竟意味著什么。”市老齡辦一位會議組織者遺憾地說。本報記者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