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以用戶對象,如為了便利市民辦事、企業辦事來設置欄目的,訪問量就高一些,僅僅做給領導看的訪問量就相對少一些
作為獨立的調查機構,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受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委托,連續3年對中國各級政府網站進行評估。不久前,他們發布了2004年度中國各級政府網站開展的績效評估結果。
評估結果顯示,93.4%的部委擁有部門網站,72.9%的地方政府擁有門戶網站。中國部委網站績效平均得分為40.7,省級政府門戶網站績效平均得分為43.4,地級政府門戶網站績效平均得分為27.2,縣級政府門戶網站績效平均得分為14.8。
“百科全書”和開放的平臺
在2004年國務院76個直屬單位中,商務部網站以績效得分79.9拔得頭籌。
打開其頁面,左邊豎欄為部門簡介、領導子站、各類機關子站。橫排上方的欄目按照用戶可能使用到的行業、互動服務等分為7個頻道56個項目。左上方共有18種語言,每個站都是雙語頻道。
留言板編輯會對所有網友的問題進行回復,對于咨詢會轉相關部門或給出政策鏈接。“司、局長訪談”也是這個網站的特色欄目。
對于為什么能得第一,商務部信息化司綜合處處長管延斌向《瞭望東方周刊》總結自家經驗:“一方面是商務工作本身決定的,公眾對經濟貿易信息需求很大。二是部領導對利用網絡技術轉變政府職能的認識非常到位。網上開通了公眾留言欄目,平時工作人員會把留言摘編報給領導看,領導覺得網站是利民利己的工具。”
據商務部統計,其網站日訪問量已超過800萬,進入全球中文網站100強,世界500強。而有些部委網站日訪問量只有幾十萬。
上商務部網站的人群主要分3類:企業管理經營人員占一半;其次是公務員;再次為研究者和新聞工作者。20-40歲的網民占到80%。
對于成功的另一個經驗,管延斌說:“很多網站都是以摘代發,但我們主要以原創為主!泵總處都有自己的密碼,有什么信息通告馬上上網,網站的工作指南就是:單位組網,網站組欄,維護到處,內容到縣。
“一些法律法規的出臺需要放到網上征求意見,這是一個預執行的過程,領導要是知道沒有公示就不放心,一般不能通過!
關于網上辦事,該網站已經開通互聯網辦事的申請窗口,但辦手續還是要到專網,“因為網上辦事不安全!惫苎颖笳f。
網站的最終目標是做成“商務百科全書”。網站去年的維護費用為400萬,這一數字以后還會增加,主要用于人力投資。
同商務部網站內容全面的特點相比較,外交部網站是一個開放的平臺。
外交部論壇上很活躍的一些網友曾受邀成為外交部的客人。
2005年4月15日,外交部舉行了2005年第一次公眾開放日活動。3月23日,外交部網站發布報名通知后,短短3天內,即有1000多名國內公眾通過郵箱發來報名表。
外交部網站在評估中名列第六,第二到第五分別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土資源部、科技部、國家環?偩。
到去年年底,國務院76個部委及直屬單位中有71個擁有部門網站。今年1月15日,國家信訪局網站開通,沒有網站的剩下了國防部、國家安全部、國家宗教事務局、國務院研究室!氨C懿块T或與百姓生活關系不密切的部門暫時沒有網站也可以!辟惖项檰柛笨偛脧埾蚝暾f。
僅僅做給領導看的訪問量就少
評估結果顯示,省一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有28個擁有政府門戶網站,缺失的是山東省、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冃星懊┑氖巧虾、北京、浙江、安徽、江蘇等經濟發達省市。
93%的地市級政府擁有門戶網站,前五位是:青島、杭州、武漢、大連、溫州。69%的縣級政府擁有政府門戶網站。
雖然山東省還沒有自己的政府網站,但青島卻是中國最早做政府門戶網站的地方。1998年5月,青島政務信息公眾網開通。
據青島市委、市政府計算機中心主任劉惠軍介紹,建站的出發點是:“首先,作為政府實行政務公開的窗口,同時也是為人民服務的窗口。但當時的認識也比較膚淺,覺得是宣傳的一個窗口,發布信息。其次,發展信息化,通過政府建網站帶動全民的信息化意識,帶動網上服務。”
“首都之窗”作為北京市政府的網站,其變化反映了對政府門戶網站的功能、模式的認識逐步清晰化的過程。
1998年7月1日,“首都之窗”正式開通,標志著北京市政府上網工程序幕的拉開。運行管理中心主任盛景濤介紹說:“‘首都之窗’是由政府主導、各個政府單位分工協作共同建設的,目前來看這種思路非常好。”
第一版只有13個欄目,是政府發布方針政策的一個窗口,沒有形成服務和互動;1999年4月推出第二版,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各個方面,但不是很深;此后差不多每年改版一次,到2004年8月已經是第六版。
盛景濤介紹說,現在“首都之窗”網站群共有164家分站,平均月點擊量3871萬人次,日點擊量129萬。欄目設計充分考慮了市民從出生到死亡的各種服務需求,以及企業、投資者各種手續審批的辦理需求。
“今年的工作目標之一就是加強為人民服務的互動性,增加短信互動、網民來信回饋,并且計劃5月12日要開通新的版塊‘政風行風熱線’。”盛景濤說。
上海市政府的網站“中國上!保O計同樣考慮網民的實際需要。
更新方面,“要求政府的職能部門或者下一級部門每天要提供和報送相關的信息,絕大多數都是每天更新信息。信箱是上下午各查收一次,要求當天的事當天的解決!本W站主任孫松濤介紹。
根據張向宏的觀察,凡是以用戶對象,如為了方便市民辦事、企業辦事來設置欄目的,訪問量就高一些,僅僅做給領導看的訪問量就相對少一些。
政府網站為何成為被告
中國政府網站建設發端于1998年中國電信發起的政府上網工程。發展過程中,政府想把它變為為百姓辦事的平臺。政府門戶網站由此而來。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政府系統政務信息化建設2001-2005年規劃綱要的通知》明確提出了政府系統政務信息化工作“十五”期間的目標任務。經過4年發展,中國的電子政務已初具規模。2005年,5年規劃期的行程已到最后一年,成績顯著,但遺憾同在。
去年12月,東部某城市的王先生按照當地政府網站提供的長途汽車時刻表前往乘車,卻發現發車時間早已更改。王先生一怒之下,把當地政府告上了法庭。類似信息滯后或錯誤的現象,屢屢可以在政府網站上發現,所設領導信箱也往往是擺設。
與商務部相比,很多部委網站則要遜色一些:頁面簡單,多為領導人活動、近期工作簡報;更新較慢。觀察勞動與社會保障部的“新聞動態”一欄,約10天更新一次;國土資源部首頁上的新聞、政務公開、領導人活動都看不到日期;同樣的問題出現在財政部首頁上,繼續點開每一條欄目,只有很少的十幾條內容。就資金來說,某些部委網站一年只有幾十萬投入。
政府上網工程服務中心在2004年對地市級的政府網站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很多地方政府網站更新不及時,西部地區發展較為滯后。北大電子政務研究院幾年來的研究也表明現狀并不是很理想。
就政府網站存在的問題,政府上網工程服務中心的閆蘇和說:“建網站的時候,是希望政府能把窗口建在外面。現在僅僅有政務公開是不夠的,還要在網上辦公,但是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不能辦公,起不到便民的作用。”
還有一些政府網站的定位不清晰,經費、人員編制等都成了惡性循環的問題。另一方面,各部門資源的整合也是讓人頭疼的一個問題。
這些問題究竟應該如何解決?專家認為關鍵是提升協同能力。另外,從“中國上!迸c商務部的管理經驗來看,它們的成功是用制度來保障的。商務部要求每分鐘都要發布一條消息,一天1500條,便是以具體的通報管理制度來保證這一點的。《瞭望東方周刊》特約記者林昊、記者李瑞先/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