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市膠東鎮黨委、政府扎實實踐科學發展觀,從科學執政、依法執政的理念出發,從切實維護群眾利益的宗旨出發,在鎮衛生院改革發展的過程中,思想解放、決策果斷,簡政放權、科學領導,創設了充滿活力的發展空間,使鎮衛生院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迅速實施一系列改革大動作、采取經營硬手段,成功激
活“休克魚”。為鄉鎮衛生院擺脫困境、改革振興及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經驗和典范。 有這樣幾個數字可以折射膠東鎮衛生事業的變化軌跡:2003年,接收住院病人2人次、門診接診不足300人次、醫療業務收入不足1萬元,職工月平均工資500元。到2004年,他們接收住院病人1200人次,門診接診16000人次,醫療業務收入400萬元,職工月平均工資1100元。
從幾乎“休克”到活力四射,膠東鎮衛生院破繭成蝶、振翼騰飛。作為醫院來說,關鍵是黨委、政府給他們營造了一個干事創業的發展氛圍;提供了一套管而不死、放而不散的管理機制。膠東鎮黨委書記劉明縣說:關鍵在于堅定信心、優化執政、找準角色、簡政放權。
未到鵝黃柳綠時,敢發東風第一枝。
堅定信心知難而進
市場運作建新院
很難相信,有50多名職工的膠東鎮衛生院,2003年全年總收入不到4萬元,職工靠政府撥款度日,醫院背負的債務卻高達150多萬元。
在鎮和衛生院領導班子的多次深入探討中,逐步達成了這樣的共識:在市場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只能通過市場運作的辦法來解決,市場這個“百寶箱”中就有辦院所需的各種資源,就看能不能找到“雙贏”這把開箱鑰匙。
思想洞開天地闊,思路清晰和發展信心堅定之后,一連串的市場化運作措施展開了:引進原135醫院內、外、婦、骨、五官、B超、X光、化驗、麻醉等各科室主任16名專家,擔任衛生院各科室負責人兼技術骨干、帶頭人,并從王臺、藍村、萊陽引進專家,化解了技術人才匱乏的堅冰;與北京、青島等地醫療設備器械公司簽協議,按照對方提供設備,院方以收入分成方式付款的辦法,引進價值300余萬元的500MAX光機、彩色超聲多普勒診斷儀、多功能呼吸機等先進醫療設備20余臺,化解了醫療設備落后的堅冰;賒購藥品、利潤按比例分成的方式,與多家藥品供應商達成了用藥協議,化解了藥品嚴重不足的堅冰。
擺脫了人才、設備、藥品等因素困擾的膠東鎮衛生院煥發出無限的活力,現在日留院病人達到60多人,日門診量40多人次,每月醫療業務收入達到40萬元。
對此,當地百姓高興,他們每月通過合作醫療報銷的費用達10多萬元,確實得到了實惠;醫院職工高興,他們不但三險全繳,工資翻了一番,從今年開始還拿到了月獎金;鎮黨委、政府高興,不但解決了衛生院職工的吃飯問題和老百姓的就醫問題,還優化了投資發展環境。
找準定位轉變職能
探索領導新機制
膠東鎮黨委、政府認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加快推進鎮衛生院的改革與發展,必須解放思想、找準角色,回歸管理、科學領導。衛生院是鎮黨委、政府下屬的擔負醫療任務的經營性實體,對衛生院的管理必須從以往那種“統得過多、管得過死”的越位回歸,從“既當婆婆、又當保姆”的多事中剝離,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實施科學有效領導。在膠東鎮衛生院改革與發展的過程中,鎮黨委、政府始終恪守這一規則,著力扮演著選“頭”、指導、服務、保障、監督五位一體的角色。
選“頭”。即選好一個帶頭人———院長。事業成敗關鍵在人,從一定意義上講“頭”又是關鍵中的關鍵。為了物色一位品行端正、勇于負責、銳意創新、善于運作、精于管理的領導經營型院長,把視野放寬到了鎮內兩個衛生院干部職工、鎮外衛生系統、鎮內機關干部。在將原店口鄉衛生院院長葛濟軍確定為初步人選后,在全面深入考察的基礎上,鎮黨委、政府又召開書記辦公會、黨政聯席會,專題研究、論證人選方案。實踐證明,正是慎重選定了現任衛生院院長葛濟軍這位出色的負責人,凝聚人心、激發斗志,帶領全院職工攻堅克難、跨越發展,才開創了現在膠東鎮衛生院嶄新的局面。
指導———院長選定后,趁熱打鐵,組織醫院在職和離退休員工、邀請上級主管部門領導座談研討,在把握當前農村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態勢、膠東鎮衛生院改革發展優勢與劣勢的基礎上,鎮黨委、政府提出了兩條思路性、宏觀性、方向性、戰略性的指導意見:一是要求衛生院樹立“要掙錢必須有活、要有活必須有路、要有路必須抓人、要抓人必須抓班子”的逆向倒推經營管理理念;二是確立“基礎立院、特色興院、社區活院、聯合強院”的經營管理思路。在經營過程中,還針對衛生院抗風險能力低的實際,指導衛生院完善規避風險機制,保證了衛生院的安全、快速、持續發展。
保障———為了減輕衛生院的負擔,在鎮財政非常緊張的情況下,鎮上仍全部承擔了衛生院16名原退休人員工資,還在原定每月撥款5萬元的基礎上,又增撥了2萬元。當衛生院與一家藥品供應商因解除合作協議,急需支付對方20萬元,衛生院資金特別困難時,又積極幫助他們借貸了足額款項,使衛生院順利渡過了難關。
服務———作為衛生院改革與發展的“后臺”,膠東鎮黨委、政府幫助他們及時化解在經營和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困難和問題。自2004年初到現在,膠東鎮衛生院在場所規模上先后膨脹了三次,鎮上的服務也緊跟了三次:第一次鎮黨委、政府把計生辦辦公樓騰置出來讓給了衛生院使用;第二次當病房緊張時,鎮黨委、政府又積極取得市糧食局的支持,租賃原膠東糧所的閑置房屋改建成內科病房;第三次根據衛生院的要求,又把鎮十二中學的12間房屋協調給他們使用,使衛生院由原來的20張床位迅速發展到現在的100張床位,為衛生院的改革與發展撐起了強有力的“服務傘”。
監督———經營上的放權是以監督上的到位來保障的。膠東鎮主要是通過主動邀請上級業務部門前來衛生院檢查指導、對衛生院每年進行一次經濟責任審計等措施,加強衛生院的全方位監督,保證衛生院的健康有序發展。
簡政放權無為而治
構建市場新主體
既然衛生院是一個經營性實體,就要擁有經營發展所需要的“權力”。膠東鎮黨委、政府在衛生院的管理上實施了簡政放權,讓衛生院真正成為自主決策、自主發展、自主約束、自主管理的“四自”市場主體,以激勵發揮其自身的創造力,以最大限度的“無為”獲取最大可能的有為。
下放人事權,賦予院長班子組閣提名權,經鎮黨委、政府對提名者根據德才兼備的干部標準考察合格后予以公布任命,從而使2名外聘專家走進了衛生院現有領導班子,他們在專業、性格上互補,在工作、生活上默契,整個班子的決策能力、經營能力、管理能力大為提高。賦予院領導班子中層干部任用、外地人才調入、臨時員工辭退等權力,從而使一大批優秀人才走進了膠東鎮衛生院,在現有的110名人員中,外聘人員達到了48名,目前該院有高級職稱專家1人,副高職稱7人,中級職稱9人。其中婦產科因引進了2名副主任醫師,技術水平和經營效益直線上升,2004年接生的孩子突破了500名。
下放利益分配權,衛生院打破了檔案工資、大鍋飯工資陳舊模式,及早推出了富有人性化管理和市場化分配有機統一的新型工資模式,把工資待遇與職工的自身價值、與職工的業務績效結合起來,形成了有利于激發內部活力的良性利益分配機制。如衛生院院長工資拿到了3000元,業務院長拿到4000多元,行政院長拿到2800元,科主任的工資為3000多元,副主任、專家的工資為2500多元,普通職工的崗位工資加上績效工資最高的也拿到了1700元。
下放經營管理權,不管是業務科室的增與減、內部設施的調與換,還是對外的聯與合、對上的爭與取,凡屬衛生院自身的經營管理事宜全一概由他們根據市場經營情況自主決定,鎮黨委、政府不干預,從而增強了衛生院經營管理的自主性、靈活性、快捷性,顯著地提高了各項工作的效率和后勁。今年僅新增設的理療康復科一年就可增加收入15萬元。
在鎮黨委、政府精心營造的良好環境中,膠東鎮衛生院在逆境中崛起,步入了加速發展的春天。梁學勇姜蕙真楊寶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