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錢鋼
60年前,除了香港、上海等日本占領地,中國報章因其制作困難,不能照相制版;于是素描畫、木刻畫常替代人物肖像圖片。例如中共“七大”,《解放日報》全文登載毛澤東、朱德講話,就配有兩位的木刻像。我還發現了第三位享此領袖待遇的人物。大家可能想不到,他的名字叫林哲。
這是位
在延安化名“林哲”的日本人,他出現在報上的名字是“岡野進(野坂鐵)”。二戰后他恢復真名“野坂參三”———這可是我兒時耳熟能詳的名字,日共主席啊。
60年前,野坂參三以日共代表名義,在“七大”發表演說《建設民主的日本》。重讀這篇演說,可以清楚看到20世紀日本的另一股勢力:反軍國主義的勢力。1922年誕生的日共,為了反戰、反軍部,屢遭摧殘。在“不敬罪”(冒瀆皇室)、“流言蜚語罪”以及“誹謗軍隊”、“違反出版法”等罪名下,野坂參三等危險人物多次被捕,他甚至在搖搖欲墜的監獄里經歷關東大地震。
什么叫“職業革命家”?不妨聽聽野坂參三的傳奇。我在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查到野坂參三自傳《亡命拾六年》(香港文建出版社1949年出版,譯者是鐘震,已故金堯如先生也為翻譯此書提供過幫助),在這很難一見的小冊子里,野坂參三的生命軌跡讓人驚嘆。他是世界上兩大共產黨(英國共產黨和日本共產黨)的創建者之一,神秘的身影曾出現在巴黎、馬賽、莫斯科、紐約、洛杉磯……他是日共駐共產國際的代表,忽然一天,成了周恩來的“參謀官”,又從蘇聯潛入中國。
他放棄了共產國際高層人員的生活(當時每月有一千六百盧布,據稱怎么也花不完),帶著一套做工考究的蘇聯西裝,住進延安窯洞,與“一位很有活力的中國女子一起生活”(據卡蘿爾·卡特的《延安使命》一書記載)。他的使命是領導由日本戰俘組成的“反戰同盟”。有一次他冒險到游擊區,險些被偽軍緝拿,在地道里貓了一天一夜,脫險后還親筆寫反戰信,讓人送進日軍炮樓。
做日本戰俘的“洗腦”工作不容易,在他管理的學校,有六個日本戰俘曾在天皇誕辰跑到寶塔山上向著東方高呼“天皇萬歲”。野坂參三在“七大”演說中稱“這是日本人民的不幸,然而這又是事實”。他提出的日共綱領是,打倒作為政治制度的天皇制,但是否保留半宗教性質的天皇,在戰后由人民投票決定。但縱令決定保存天皇,也必須是沒有專制權的天皇。在戰后一次日本的集會上,他指揮群眾高唱在延安學會的歌曲《團結就是力量》,將一句歌詞改成了:“向著天皇制度開火,讓一切不民主的東西死亡!”
1992年,野坂參三整整100歲。就在這時,命運再次陡變。蘇聯解體后,披露出半個多世紀前他在莫斯科曾誣告一位同志,導致這位日共同志在肅反運動中蒙冤被殺。日共為此宣布將他開除出黨!
據報道,聽到這噩耗,野坂參三出奇地平靜。
世事滄桑已然閱盡。次年,他撒手人寰。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