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快撐不住這片天了!” 教師收入低連學生都瞧不起
本報記者 鄭燕峰 實習生 王禹涵
“我說自己一個月就掙五六百元錢,學生們笑話我讀大學有什么用!”農村初中向城二中的一位老師一邊吃著1.2元的煎餅一邊說:“學生覺得上學沒意思,老師生存狀
況是影響學生的原因之一。”受經濟大潮的沖擊,農村教師經濟地位的下降帶來了他們社會地位的低下。
老師們向記者介紹,人們不尊重老師,不把孩子上學當回事,打罵、侮辱老師的事情時有發生。很多農村老師都講述了面對學生、孩子詢問自己的收入時,自己的尷尬處境。一些老師的孩子直言:“長大貴賤不當老師。”
一位老師去討要拖欠的打工錢,包工頭氣勢洶洶地說:“你個窮老師,打死你,兩捆啤酒就擺平了!”
“這種不合理的分配制度,給在農村工作的教師帶來了極大的身心傷害,嚴重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也導致了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的滋生:有條件的托關系、走門子,花錢調到縣城學校,沒門路的投奔私立學校,投路無門的,是那些占農村教師80%的中老年教師。
但是,“他們快撐不住這片天了!”蘭陵鎮南橫山小學的校長王中軍說。
“我憑自己良心在干,講臺下邊是小孩,他們是無辜的,但實際上這工作很沒意思。”向城二中一位年輕男老師這樣說。
他1998年臨沂師專畢業,每月收入452元,自己用空心磚和石棉瓦壘起了院子,自己拾柴燒火做飯。他妻子托關系花錢進了縣城學校。他說,同事都盼著去縣城,自己舍不得再花錢往縣城里調。
由于近幾年農村義務教育經費難以保障,公辦學校除收取雜費外,生均公用經費投入幾乎是空白。有的學校桌凳破爛不堪,門窗損壞嚴重,電教設備幾乎是空白。
“農村學校還不如村委會,他們配上了電腦,而我們連電視機也沒有。”
王中軍校長所在的南橫山小學,校舍1996年建成,七八年沒有投入經費。學校惟一的電教設施是一臺老式錄音機。教室里都是三條腿的凳子,學生們像搭積木一樣讓它們彼此互相支撐,稍一動就會散倒在地。
在蒼山,私立學校發展迅速,像一個蘭陵鎮就有3所規模很大的私立學校。一方面,一些年輕優秀的老師紛紛加盟,另一方面,很多家庭條件好的農民也在把孩子轉入私立學校。
山東省教育廳廳長齊濤:我真想掉淚
本報記者 鄭燕峰
“農村老師端著大茶缸上課,你們猜茶缸里面裝的是什么?為什么放學后,教室是空空的?為什么老師要在地上備課?”
在日前的一次座談會上,山東省教育廳廳長齊濤突然向記者發問。
他隨后講述了自己所看到的農村教育現狀:“茶缸里面是粉筆頭,因為沒錢買粉筆呀,只好用了又用,直到剩一點點沒法用了。空空的教室是因為課桌椅是學生自己帶去的,沒人給老師準備課桌,老師只好把課本放地上。”
“我曾經悄悄到某縣的一個農村中心學校看,教室的窗戶沒有玻璃,學生宿舍也沒有玻璃。我跟校長說,用報紙糊上也行呀。校長說報紙糊上就看不見光了,塑料紙透光可學校買不起。學生食堂炒菜的鍋灰塵很厚,廚師大爺說,因為從來不炒菜,學生都是從家帶個饅頭,在學校熱熱就行。孩子那個苦,我看后真想掉淚。”齊濤說。
來自年初山東省教育工作會的數字,山東全省農村教師工資2004年比2003年增加4.5億元,補發往年拖欠工資889萬元;全省139個縣(市、區)均已做到教師工資由縣級財政統一發放,其中58個縣(市、區)做到了全縣教師統一工資標準。
但山東省教育廳2004年的一份教育督導評估報告指出,當前農村教育還沒有建立起穩定的有保障的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工資發放機制。
報告說,全省還有122個縣(市、區)沒有將教職工工資列入本級財政預算,有82個縣(市、區)教職工工資發放標準不統一,有45個縣(市、區)的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工資水平偏低,尚達不到國家必保工資標準。成武縣2003年全縣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平均月工資僅390元,其中平均月工資最低的鄉(鎮)只有308元。
教育投入明顯不足,絕大多數農村中小學沒有預算內公用經費。督導發現,近40%的被督導縣鄉中小學公用經費是零。而且有公用經費的鄉(鎮)中,生均公用經費能夠達到省定標準要求的鄉(鎮),小學僅占11.9%,初中僅占17.9%。
不少地方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差,已低于“普九”標準。
以農村初中橫山中學為例,今年初三參加畢業考試的98人,而初一入學時的學生是300人。
一位教育工作者說,現在山東一些地方的輟學率居高不下,甚至是兩位數以上。按照兩位數算下來,每年山東輟學的孩子,造成新生文盲(初中以下和初中沒畢業的)保守數字也是三四十萬人,每年累計起來,農村人口素質不是提高而是下降的。
如果說全國存在東西部差距,那么像山東這樣的東部大省,內部同樣存在東西差距。
據一項調查,山東省人均教育投入總量自東向西呈遞減態勢。
東部發達的某縣人均教育投入總量為440.74元,西部某縣人均教育投入為94.19元,相差4.68倍。
從義務教育的完成率來看,西部最低的某縣為76%,東部最高的某縣為99%,二者相差23個百分點。
從初中學生進入高中階段接受教育的比例來看,西部地區的某縣僅為52%,而東部地區的某縣已達到88%,二者相差36個百分點。
由于山東省東西部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山東省東西部地區之間教師工資的保障水平也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農村小學教師工資,西部最低的某縣教師月平均工資只有482元,而東部最高的某縣農村小學教師平均工資為1771元,高低相差1289元,達到3.67倍;農村初中教師工資,西部最低的縣教師月平均工資只有482元,而東部最高的縣農村初中教師平均工資為1653元,高低相差1171元,達到3.43倍。
城鄉教師不同待遇,調研報告說,同一個縣,城鄉相同性質教師的收入可以相差5倍左右。
當前,山東省教育廳開始制定“十一五”規劃,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保障體系。山東省希望屆時能在全省范圍內針對所有初中、小學的孩子實現“兩免一補”。
齊濤廳長說:“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和村村通馬路、通自來水還不一樣,是年年月月地投入。這需要政府有相當的勇氣和責任感、義務感。”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