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3個工作日,7個公章,現在辦個項目審批手續就這么簡單”。拿著手中的工程施工許可證,青島科海生物有限公司工程部經理丁兆剛日前高興地對記者說。政府提速4年來,膠南用事實印證了行政管理流程再造的效果。 4年前的膠南,也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政府行政效能問題
是企業抱怨的焦點:審批一個項目就是一項“馬拉松”比賽。膠南市行政許可中心主任胡英說,當時審批一個項目大約要用七八個月的時間,時間長的還要跨年度。需要蓋的公章更是驚人,少則五六十個,多則過百,最多的一個達到140個。一個章就是一個關卡,不僅影響了政府效率,而且為權力“尋租”提供了場所,滋生了腐敗。 2001年,膠南市效能革命打響了第一槍。率先成立“一站式”行政審批中心,將當時的計委、工商局、環保局等11個主要審批部門集中辦公。并清理、暫停行政事業性收費171項,在服務中心專門設立收費處,第一次實現了行政部門收費“票款分離”。“一站式”一舉將項目審批時間從七八個月縮減到兩三個月。從2003年下半年,膠南按規定展開了第二輪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取消行政審批事項66項,精減、調整幅度達48%。他們將“一站式”行政審批中心更名為行政許可服務中心,開始施行“并聯”行政許可工作法:服務中心目前集中辦公的單位達到19個,一般項目3個工作日便可審批辦結,75%的項目當日辦結,審批手續最繁瑣的項目10個公章也就夠了。 目前,膠南的“并聯”行政許可工作法迅速向基層延伸。根據為群眾辦事項目數量、辦理程序多少和與企業、群眾關聯度大小,他們開始在24處鎮、街道辦事處設立便民行政許可服務大廳,實現“進一家門,辦全程事”。(本報記者韓軍營通訊員劉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