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9月17日訊(記者楊飛越)在一年的傳統節日當中,中秋節僅次于春節,意義非同小可。但是在濟南,中秋的“團圓飯”卻遠遠沒有“年夜飯”那么豐盛、熱鬧,很少有商家打中秋節的“主意”,團圓飯也由此變得十分冷清。不禁有消費者發問,“月餅”這獨角戲還要唱多久?
17日上午,記者走訪了濟南市區幾家
星級酒店和普通酒樓,發現大多數商家對中秋團圓飯表現得十分冷淡。濟南一家五星級酒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慣例,一年當中,他們只為春節、圣誕節和感恩節三個節日準備晚宴,直到目前,酒店還沒有打算針對中秋節推出團圓飯。因此在18日晚上,所有的飯菜均不打折,也沒有針對中秋節設計特別的菜式或其他服務,宴席的價格、菜單與平日完全相同。另外幾家星級酒店和普通酒樓的情況也大致相同,中秋節當晚的宴席多是生日宴或婚宴。只有一家星級酒店表示,他們準備了780元、880元、980元、1080元四個價位的團圓套餐,但因為價格較高,預訂的還不是很多。
酒店對中秋節生意不感冒,消費者對此熱情卻十分高。采訪過程中,許多市民表示,由于今年中秋節正值禮拜天,時間相對充裕,因此他們也更傾向于去酒店吃團圓飯。“過去人們不習慣去酒店過中秋節,主要是因為酒店里的消費比較高,而且家里的老人們會按照風俗準備一些非常有特色的飯菜;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快了,消費水平也提高了,一家人天南地北的,能團團圓圓聚在一起,就是最大的意義。實際上,現在即使在家里過中秋節,也沒有非常有特色的東西了。”據了解,目前在北京、哈爾濱、福州等地,做一道豐盛的中秋宴,已成為各大星級酒店和小菜館必不可少的準備。
中秋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卻無法和情人節、圣誕節相媲美。消費者認為,新的消費方式可以培養。對市民來說,中秋節只是啃月餅,未免太單調,豐富多彩的中秋市場,才會讓中秋節更熱鬧。在中秋節推出具有民族風情和文化寓意的家庭套餐,文娛活動等,老百姓還是樂于接受的,問題在于商家要有新穎的創意。
月餅何時脫“節日制服”
年年中秋隆重推 歲歲打折告身退
生活日報9月17日訊(記者 石念軍)今天,省城月餅市場出現一片打折聲。月餅銷售再次沒能突破自身的季節性局限:售賣期不過倆月,高峰期僅有節前半個月左右。月餅能否脫掉“節日制服”,像速凍湯圓、水餃、粽子等節慶食品一樣,變身為百姓餐桌中的日常食品?
歷山東路上有多家蛋糕店,中秋前期紛紛主推月餅產品,月餅價格由幾元一個到幾十元一盒。今天,記者在該路段的兩家蛋糕店看到,店方已開始降價銷售。盡管這里的月餅包裝大都較普通,原價也較低,銷售價格還是有不少下降。而在省城幾家大型超市,月餅的銷售價格也全線下降。一些原價超過百元的月餅,有的“買一贈一”,有的甚至打折到3折左右,僅賣30元。這一現象是延續了月餅銷售市場多年未變的格局。
在傳統上,月餅是我國風俗文化中的載體,具有極強的象征意義。如今,這一文化載體又逐漸被人們借用為傳情達意的物質載體。其間,月餅的食用價值一直未得到充分體現。
有業內人士指出,月餅要成為日常食品,首先需克服自身缺陷:口感上,月餅蔗糖、油脂含量較高,過于甜、膩;保質上,月餅作為包餡食品,既怕脫水,又怕霉變,不具有湯圓和水餃速凍的優勢;價格上,若作早餐,燒餅5角一個,而一個普通月餅目前也要2元錢,月餅天天吃還需降低成本。
作為食品生產廠家,生產月餅完全是一種市場行為,著眼消費者心理,追求利益最大化,規避風險是正常行為。談及長年生產月餅是否具有可行性,有蛋糕店經營者認為,關鍵要看市場有沒有需求。“現在大家都習慣在中秋節買月餅,平時多數買蛋糕也不買月餅啊!”歷山東路一蛋糕店業主說,如果有固定的消費群,廠家沒理由主動放棄贏利機會。
與生產者的顧慮對應,一些市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能否常年吃月餅,前提是市場上有無月餅銷售。可見,在這一問題上,商家和消費者雙方還需要進一步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