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程維 發自重慶
11月1日,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進行終審宣判,重慶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張小川因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濫用職權罪判處有期徒刑17年。
張小川案實際上與重慶市另一高官原重慶市委常委、重慶市委宣傳部部長張宗海受賄案有關,此兩案背后的主線是,重慶一家私營公司老板
雷世明通過這兩位地方官員幫助,以2億多元的代價,獲得了國內最大的區域性廣電網絡傳輸系統49%的股權,闖入國家限制民資進入的廣電傳輸網絡投資禁區。
現在這筆含金量頗高的股權該如何處置,還懸而未決。
賭性極重的民企富豪
“有關部門正在對他在‘有線網絡公司’的股權進行司法處置。”11月2日,接聽雷世明手機的一位中年男子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目前還無法與雷世明取得聯系。雷世明家中電話無法打通,該男子告知,“已經搬家了”。
雷世明是重慶市一位私營企業老板,其輝煌時期曾經在重慶市渝中區兩路口的“希爾頓商務大廈”買下幾層辦公樓,旗下有房產開發、投資公司及幾家科技企業,但是資產狀況不詳。雷世明是與張宗海案、張小川案直接相關的一個重要人物。
《三聯生活周刊》曾有調查稱:“雷世明是(重慶市)璧山縣養黃鱔出身的個體戶,后來做起水泥生意,而張宗海的仕途也從璧山縣起步。喜歡吃黃鱔的張宗海與黃鱔養殖大戶雷世明在璧山時就成了好朋友,兩人的交往持續了十幾年。雷世明當時還是重慶商界一位并不出名的人物,但認識他的人都說他好賭成性。”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調查的情況。雷世明身高約1.65米,35歲左右。看上去很精干,待人坦誠(第一次見面就會對別人講自己僅僅是初中畢業),豪爽,好結交朋友,行事低調,交往圈子很小,不過所接觸人員都很有分量,有當地官場的人脈關系,也有“北京的朋友”。
讓雷世明在重慶企業的老板階層中享有相當名聲的事,是其曾經把烏江電力(,現科學城)操作上市。
記者了解到,令雷世明在圈內小有名氣還有另外兩個原因:雷世明喜歡賭博,輸贏金額令重慶的億萬富翁都稱其“賭得太大,超出娛樂性質”;其次是雷世明所雇用的諾姓高管,其年薪可能高達300萬元,這是重慶市有史以來已經公開和未公開的私營企業所雇人員的最高價碼。2003年重慶一位熊姓億萬富翁對本報記者稱,他很后悔當時沒留用這位諾姓高管。
諾姓高管此后專為雷世明工作,與雷世明一起操作了廣電網絡公司的收購:用2億多元現金,以擴股方式收購了重慶市國內最大的單一廣電傳輸網絡——重慶市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49%的股份,該網絡在重慶市擁有約380萬用戶,這些用戶每年繳納144元/年的收視費用,每年重慶市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有5.47億元的收視費營業收入(不含寬帶等增值收入)。
國家嚴格禁止私人資金進入廣電傳輸網絡,雷世明能夠拿下這個有政策壟斷性質的穩定收益項目,在重慶商界成為“奇跡”。
“擴股收購”經過
現在,涉及上述收購的兩個關鍵人物張宗海、張小川均被法辦。
5月18日,天津市第一中級法院對重慶市委原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宗海受賄案作出一審判決,以受賄罪判處張宗海有期徒刑15年。張宗海是重慶近年來被查處的級別最高的干部。
11月1日,張小川因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濫用職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7年,沒收財產5萬元。其弟張天生也因犯受賄罪和偷稅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處沒收財產3萬元和處罰金35萬元。
福建《海峽都市報》較早報道了“二張”的犯罪事由,稱其涉嫌“澳門豪賭事件”:“紀檢部門去年調查前重慶市廣電局長張小川經濟犯罪案,發現張小川曾多次挪用公款到澳門賭錢,不但自己去,還請頂頭上司張宗海一起去。他們共動用2億多元公款,在葡京賭場貴賓廳一擲千金,共輸掉1億多元,其中有一部分是張宗海親手輸掉的。”
“二張”因此先后被“雙規”。后來,中紀委公布調查結果:“張宗海的主要問題是受賄300萬元和生活腐化……尚未發現張宗海到澳門豪賭問題。”
此外,張宗海和張小川在雷的收購行為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目前法院已經認定的事實顯示,“二張”與雷世明的“關聯”分別是:
張宗海在1997 年至2002
年期間,利用擔任重慶市黔江地委書記、黔江區委書記等職的職務便利,接受重慶市縉云水泥廠法定代表人的請托,為張宗海謀取利益,并收受雷世明人民幣300萬元。張小川,在其任職重慶市廣電局局長、黨組書記期間,在有線網絡公司(廣電傳輸公司)增資擴股過程中,明知國力天星、風范科技和廣視高新三家公司(三家公司的控制人為雷世明)均不具備投資資格和實力,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上述三家公司納入融資對象,且無視有線網絡公司評估凈資產值為4.3億多元的事實,不顧廣電局內部股東的合法權益,強行通過股東大會決議,從而造成廣電傳輸公司49%的國有股權喪失,致使國家利益受到重大損害;張小川還濫用職權違法同意為雷諾公司(雷世明旗下子公司之一)貸款提供擔保,又給廣電傳輸公司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20多萬元。
《第一財經日報》獲得的2002年一份“重慶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增資擴股協議”顯示,該協議分別涉及7家單位,分別是重慶有線電視臺、重慶電視臺、重慶人民廣播電臺、重慶廣視電子技術開發公司、重慶廣視網絡高新技術有限公司、重慶風范科技有限公司、重慶國力天星科技有限公司。
7 方于2002 年8 月18
日簽訂協議,該協議顯示:“2001年9月8日,重慶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召開董事會對本次增資形成了決議,該決議也于2001年12月18日經公司股東大會批準并授權董事會具體負責本次增資事宜。”同意向廣視高新、風范科技和國力天星三家公司增資,將公司注冊資本由8100萬元增加到15882萬元,其中新增注冊資本7782萬元。
新增注冊資本以1元為單位,新股東按每股2.6元的價格認購,其中廣視高新、風范科技和國力天星三家公司分別出資 10116.60 萬元、5058.30
萬元、5058.30萬元,獲得重慶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24.50%、12.25%、12.25%的股份。
記者了解到,在7方協議增資擴股后,雷世明曾對朋友表示,2億多資金已經全部按照協議打進去了。該協議第1.3.2款顯示,增資擴股方案在獲得主管部門批準后30日內,雷世明將剩下的60%收購款存入指定賬戶。雷世明劃入了資金,表明該方案已經獲得批準。
此次增資還有一個同步操作,即重慶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還將與重慶廣播電視網絡傳輸公司合并,這是一個將重慶市主城區有線電視網絡和重慶市內所有廣電傳輸網絡整合在一起的方案。此方案完成后,重慶廣電網絡將成為國內最大的區域性廣電傳輸網絡。
雷世明的突然“消失”
雷世明也非常看好重慶廣電網絡這一金礦,并為此付出了很大代價。雷世明在此次收購中實際調用資金20233.2萬元。這些資金的來源主要有,雷世明原有企業資產的抵押貸款、雷世明在重慶市江北區鐵山坪(當地一座森林公園)土地轉賣以及民間拆借等途徑完成收購資金募集。
雷世明曾找到重慶一位房產公司老總,希望該老總把自己的資產抵押給銀行后,雷世明用自己的途徑貸出資金來分享,但被拒絕。記者向該老總了解到,當時其考慮收購或介入國家嚴格禁止民營資本進入的廣電網絡傳輸領域,政策風險過大。且雷世明花2億多元未能拿到控股權,是去當“冤大頭”。
雷世明則對接近他的人表示,他可以通過對“人”的把握來獲得公司的實際控制權。事實證明,這一操作中的兩個關鍵人物——張宗海和張小川,后來均栽在腐敗及受賄上。
此后,重慶廣電網絡公司另兩位主要高層也先后從崗位上“消失”。
張小川被調查前期、雷世明“消失”前,《第一財經日報》輾轉在雷世明辦公室與其見面,他已沒有以前躊躇滿志的精神狀態,其業務重心已經轉移到房地產上,并因此成立了一家物業公司。在隨后的時間,雷世明手機一直無法撥通,有傳言稱其“協助調查”去了。
今年6月,記者在雷世明原來的主要辦公地點“希爾頓商務大廈”看到,其前臺接待臺上積有厚厚的灰塵,一家建筑公司貼了一張蓋有公章的討債書在上鎖的玻璃大門上,上面寫著其借債60多萬元不還。
目前,雷世明可能因行賄張宗海獲罪;同時,其收購到手的廣電傳輸網絡公司的股權也有待處置。
今年7月,重慶一家報紙的報道稱:“重慶廣電網絡傳輸公司正在謀劃增資擴股。”《第一財經日報》就此電詢重慶廣電網絡傳輸公司現任常務副總經理李曉楓,李表示,此事暫不適宜接受采訪。
目前,重慶廣電網絡傳輸公司正計劃分兩個階段推廣當地的數字電視實施方案。李曉楓對當地媒體說:“重慶廣電網絡公司向用戶贈送的數字電視解碼設備,每臺價格在650元左右,僅這一項,投資就達到26億元,還不包括對傳輸網絡改造、服務體系、維護、內容提供的投資。現在國家政策才放開了一點,以前只能吸收廣電系統內資本,最近,該領域已經向國有資本開放,但社會資本仍然無法進入。”
李曉楓再提增資擴股,表明對雷世明所持股權的處置可能會有兩個方案:如司法處置采用拍賣方案,則雷世明的股權所產生拍賣收入如何處理將成為一大問題;如判定雷世明購買股權為非法,需解除和約,則需要退還給雷世明2億多元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