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記者采訪中遇到的這些問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開發商銷售管理人員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天機。
該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系統啟用后,少數開發商們最先研究的不是怎樣操作,而是該系統還有哪些漏洞,以及以后該怎樣做好銷控。有些開發
商采取“分批供應”的方式,譬如本來有10個樓座具備了辦理預售許可證的條件,但開發商只辦理5個樓座的預售證,許多購房者看到偌大一個小區,才有5個樓座可以銷售,就會以為房源緊張而加快購買。
“這種方式回籠資金慢,而且無法保留好樓層,所以,更多的開發商是采取‘假預訂’的方式,用朋友的名義保留房源。”該銷售人員介紹,對那些樓層或者戶型不愁賣的房源,開發商會以朋友、員工的名義將其“預訂”下來。因為預訂房源可以保留15天。過了15天,如果開發商還是不想賣,則可以換個人名繼續“預訂”這套房子。
對價格問題,由于該系統給出的只是參考價,而且在網上公示時也有“可浮動幅度”這一權限,因此開發商在公示參考價時,往往都是把最低的價格寫出來,以此來吸引更多的購房者關注該樓盤。然后,開發商再在“可浮動幅度”欄目下寫明2%,這樣如果有人對價格提出質疑,開發商就會說“我們在網上已經寫明價格可能浮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