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能源消費大國一定是“冤家”?中國與印度分別是世界上第二大和第六大能源消費國,飛速發展的經濟決定了兩國都在為積極尋求穩定安全的能源供應而不懈努力。但這并不一定意味著矛盾和競爭,合作也是一種選擇。
今天抵達北京訪問的印度石油部長艾亞爾(ManiShankarAiyar)透露,中印兩國本周內將簽署5項
合作協議,共同開展能源的競標、勘探和生產工作。中國外交部評價說,中印關系正處于發展的快車道上,不僅有給中印人民帶來實際利益,而且利于南亞洲的和平穩定和南南合作。
5項協議保證合作制度化
印度石油部長艾亞爾1月11日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3天的訪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昨天介紹說,艾亞爾將會見中國發改委主任馬凱以及一些中國能源企業的負責人,還要發表一個公開演講,進一步介紹印度同中國開展能源合作的一些考慮。
艾亞爾啟程前在新德里透露說,此次訪問期間中國和印度的能源企業至少要簽署5項合作協議,另外還有7項協議的文件準備工作也可能在他訪問期間全部完成。印度石油部在一份聲明中指出,上述協議的簽署將為中印兩國在能源勘探、生產、開采、存儲以及研發等領域的全面合作提供法律基礎。
此前,據印度報業托拉斯透露,艾亞爾訪華期間兩國簽署的協議包括印度天然氣管理局和中石油、中海油、北京天然氣集團公司在共同勘探、生產天然氣以及城市天然氣運輸合作方面的協定。
中印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其實已經開始,去年12月兩國石油公司完成了第一次成功合作,聯手以5.73億美元收購了加拿大石油公司在敘利亞的一處油氣資產。據透露,其他類似的合作也正在世界其他地區展開。一系列合作協議的簽署表明,兩國企業間的合作已經不再是權宜之計,而將成為一種戰略性的制度化合作機制。
期待著討論中印管道
艾亞爾還透露說,他期待著與中方討論連接中國和印度的石油管道項目,而有關這個項目的建議是他以前提出來的。此次中國之行,艾亞爾還將訪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印度媒體分析說,新疆不僅是中國的重要能源基地,還是中亞的油氣資源通向中國內地的重要通道。
艾亞爾表示,中印之間的石油管道不僅符合兩國的利益,而且具有可行性。他在提到這次訪問時表示,兩國關系“將掀開新的篇章……互相理解的程度也將更高”。
中國對中印關系的發展也有著高度評價。外交部發言人孔泉昨天表示,作為中印友好年,今年是一個難得機遇,使雙方能進一步擴大友好互利合作,進一步充實兩國戰略伙伴關系的內涵。他還介紹了印度外交秘書薩蘭此次來華參加戰略對話的情況,稱雙方就邊界問題“達成了重要共識”,并且雙方已商定在今年2月下旬在印度舉行兩國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7次會晤。
不過艾亞爾承認,中國和印度的競爭關系仍然是存在的,不過現在已經沒有了“破壞性作用”。他說,中印兩國在能源領域完全可以“相互學習和借鑒”。他說:“在能源開發的所有領域,我們可以向中國學習的東西非常之多,同時,我們有些東西中國也許也能用得著。”
印度“退出”中國中標
也許是巧合,本周一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簡稱中海油)宣布自己以23億美元購得了一個尼日利亞油田45%的股權,而其實本來贏得競標的是印度最大的石油企業———印度國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不過該公司后來宣布退出,使得中海油如愿以償。
有媒體報道稱,印度國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之所以半途而廢是因為印度內閣持反對態度,認為這項交易“不具商業價值”。但艾亞爾沒有對此發表評論,也沒有解釋印度公司退出的原因。
在艾亞爾看來,中印兩國企業在世界能源市場的聯手有助于規范石油和油產品市場,也有助于將亞洲的油價拉低。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地,但同時也是世界上能源消費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顧曉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