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深發展A發布公告稱,該行于2003年8月向中財國企投資有限公司、首創網絡有限公司及其系列企業發放了共計15億元貸款,貸款發放后大部分資金被挪用于北京東直門交通樞
紐項目。
其后,本報記者從眾多知情人士處獲悉,目前北京東直門交通樞紐項目并沒有深發展的貸款,這15億元資金已經陷入了一起惡性騙貸案件,其涉及金額之大,為建國以來所罕見,更為嚴重的是其中部分資金已經被轉移到了海外。
資金并未進入東直門項目
從2004年底起,市場上就有深圳發展銀行遭受重大騙貸的消息開始流傳。2006年1月10日,深發展A(000001)發布公告對相關情況進行說明。
1月12日,城建東華的有關負責人對記者介紹了相關情況。該負責人表示,東直門交通樞紐項目的情況比較復雜。
2000年,北京市政府將東直門該地塊劃給北京城建(資訊 行情 論壇)集團控股的城建東華開發。
2001年11月,北京城建與香港康實公司達成合作協議。雙方約定,由城建東華承擔東直門交通樞紐項目的前期拆遷、三通一平等工作;由香港康實公司為該項目設立東華置業,待城建東華完成前期拆遷等準備工作后,由康實方面向城建東華支付13.5億元的補償款,康實方面負責后續投資和經營。
2003年9月,康實公司方面向城建東華方面支付了首期的7億元款項。按照合同,余款應在2004年4月支付,但康實方面當時并沒有按時支付資金。
其后,事情發生了變故,北京城建以康實方面沒有按期履行合同為由,于2004年6月,將城建東華的部分權益轉讓給北京華遠,由城建東華獨立開發該項目,同時要求解除與香港康實的合作協議,并表示將退回已經收到的7億元資金。
為此,從2004年6月起,北京城建和康實公司各執一詞并將對方告上法庭。
2005年初,在政府協調下,北京城建將擁有的城建東華股權,轉讓給北京市東城區住宅發展中心。其后,東城區住宅發展中心又將股權轉給北大青鳥(資訊 行情
論壇),涉及東直門項目有關的所有訴訟都已撤訴。在此過程中,城建東華自始至終都是東直門項目的獨立開發商,東華置業從未參與過該項目。
1月14日,北大青鳥有關負責人也向本報記者證實,目前東直門項目已經由北大青鳥通過控股城建東華來進行開發、建設,7億元資金也已經于2005年中退還東華置業,東華置業從來也沒有取得過該項目的開發權。
城建東華的負責人表示,2005年11月17日因深發展訴訟的原因,東直門項目土地使用權已經被法院查封,這對工程建設造成了惡劣影響。東直門項目是奧運項目,必須在2008年之前完工,工程的相關各方壓力都非常大,深發展的此次訴訟,對工期造成了延誤。深發展完全是惡意訴訟。
目前,城建東華方面已開始采取相關法律行動。
東華置業強烈質疑
被深發展認定為東直門項目權益人的東華置業,對深發展的訴訟也提出了強烈質疑。東華置業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從來沒有為這筆15億元的貸款提供過什么不可撤銷的連帶保證擔保,證據存在偽造之嫌。
東華置業有關負責人表示,2003年9月,康實公司方面向北京城建方面支付了首期的7億元款項。這7億元,是由一家名為東方一線的公司,向東華置業提供的委托理財資金,雙方約定由東華置業理財,并給予東方一線一定的回報。
2004年間,深發展方面主動找到東華置業,向東華置業表示,這筆來自東方一線的7億元委托理財款,實際上是這筆15億元貸款的一部分,但深發展一直都沒有向東華置業出示這筆資金的具體流動經過,也沒有解釋這貸給中財國企和首創網絡7億元是如何跑到東方一線的賬戶上的。
東華置業的負責人表示,在此之后,深發展的有關人員就開始反復做該公司的工作,表示愿意繼續向東華置業提供部分新貸款,希望東華置業能夠借新貸還舊貸,能夠把這15億元貸款全部接過去。2004年10月23日,國資委批復深發展國有股股權轉讓方案。美國新橋投資正式成為深圳發展銀行的新大股東,外籍職業經理人韋杰夫成為新一任行長,周林任該行的黨委書記。深發展與東華置業的借新還舊方案就此無果而終。
將近一年以后,2005年11月7日,深發展又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深發展之所以能提起該起民事訴訟,主要是向法院出示了一張類似便條的承諾函,該承諾函蓋有東華置業的公章,承諾函的大致內容為:東華置業愿意為中財國企和首創網絡兩家企業在深發展的所有貸款承擔擔保。該承諾函上并沒有寫明承擔擔保責任的具體金額、時間、期限,也沒有任何東華置業公司主管人員的簽字。
東華置業的負責人表示,一位以前為東華置業提供法律服務的律師,目前正在替深發展方面運作本次訴訟,該律師經常向外宣稱其曾為最高法院某院長的秘書。“按照商業慣例,這種擔保函件肯定要經過董事會討論,并注明具體的擔保金額。難道中財國企和首創網絡兩家企業利用這張承諾函向深發展貸幾百億,都要由‘擔保者’承擔?這怎么可能呢!”在此之前,已經發生過有人私刻東華置業公章進行工程招標的事件。目前東華置業方面已經向公安機關報案,并申請對有關證據進行司法鑒定,同時還要求深發展方面說明承諾函的來源。
該負責人同時表示,東華置業已經收到了城建東華退還的7億元資金,并開始向東方一線還款,但東方一線的負責人據說已經外逃,現在難以找到,7億元資金仍在東華置業的賬戶中。
訴訟意圖引人揣測
不少業內人士對深發展就這15億元貸款的種種做法也提出了質疑。
有人士表示,按照合同規定,是中財國企和首創網絡貸走了這筆巨款。在2003年的貸款合同中,當事人已經約定由銀基公司承擔該筆貸款的擔保責任。當貸款出現問題后,那肯定應該向貸款人主張權利,如果貸款人沒有還款能力,那合同上約定的擔保人應該承擔責任。
深發展現在的做法是,對中財國企和首創網絡這兩個貸款人不進行追究,對銀基公司這個擔保人不主張權利,反而和東華置業打起了官司。做法不符合常規。
另外,在2004年11月中旬,深發展的新任行長韋杰夫已經親自向深圳市公安局報案,稱“15億元貸款被詐騙”,這絕對屬于刑事案件,而且案情重大。按照我國的司法原則,應該是“先刑事,后民事”,在刑事案件還沒有結果之前,深發展提出民事訴訟是不會有任何結果的,一切都要等到刑事案件出結果后,才可能有進展。深發展明明已經進行報案,為何又打起這民事官司呢?
有法律界人士對記者表示,深發展為提出此次民事訴訟可謂是代價相當之大。為申請查封東直門項目土地使用權,深發展就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支付了1500萬元的保全費;為提出此次民事訴訟,深發展還向法院支付了1500萬元的訴訟費,僅此兩項,深發展就付出了3000萬元的代價,此外深發展為此還支付了巨額的律師費用。
東華置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從現在的情況看,深發展手中既無證據,又無理由,而且為訴訟付出的代價巨大,但深發展為什么還要堅持提起此次民事訴訟呢?目的就是把東直門這個奧運項目拖下水,把水攪渾。該負責人表示,從其掌握的情況看,兩家貸款企業之一的首創網絡已經于2004年末破產清算,另一家貸款企業中財國企資金實力也已不足。如果,只從兩家貸款企業那里想辦法,深發展的該筆貸款將難以收回,為能收回貸款,深發展已經不惜一切代價,意圖將一切可以抓到手的企業統統拖下水。更為重要的是,東直門項目是奧運項目,必須在2008年之前完工。深發展希望通過此次訴訟,對工期造成延誤,從而迫使工程各方付出代價。
巨額騙貸案浮出水面
另有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這15億元貸款從頭到尾就是一場內外勾結的巨額騙貸案。
據有關知情人士的描述,2001年時,香港康實公司有一股東名叫陳達成,陳達成與當時的深發展行長周林有聯系,雙方約定由深發展提供資金,陳達成尋找項目。
2003年6月中旬,該筆15億元貸款在深發展獲得終審通過。隨后,深發展向中財國企和首創網絡發放該筆貸款,所謂的“九億網項目”就是為獲取該筆貸款而編造的虛假項目,從始至終,這15億元貸款沒有一分錢投入到該項目中。
據有關人士轉述陳達成之語,從深發展拿到這15億元貸款后,其中7億元通過中財國企轉到了東方一線的賬上,然后又通過東方一線委托理財到了東華置業。
2003年9月,康實方面向北京城建東華支付7億元首期款。其余8億元貸款就此不知所終。就此8億元的去向,市場上有多種版本流傳。有消息說,這8億元在提出后就已經被迅速轉移到了境外;也有消息稱,這8億元已經被參與此次騙貸的人員內部瓜分了。但上述消息,目前尚無法得到具體證據支持。東華置業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轉述公安機關方面的調查信息是,目前這8億元資金已經被轉移到了海外。
此后,陳達成開始尋找東直門項目的下家。
2004年中北京華遠突然殺入該項目,導致局面大亂,隨后,又逢2004年的“831”大限,北京市對土地市場進行清理,各種因素的介入,導致項目轉手未能如愿。
2004年9月,中國銀監會批復同意深發展引入新橋作為戰略投資者。2004年10月23日,國資委批復深發展國有股股權轉讓方案。美國新橋投資正式成為深圳發展銀行的新大股東,韋杰夫成為新一任行長。當時正好趕上首創網絡破產清算,韋杰夫又向公安局報案,導致事件徹底公開化。
新橋和不良貸款的博弈
該知情人士同時對記者透露,圍繞著這15億元貸款,實際上還隱藏著美國新橋投資和深發展不良貸款間的博弈。
該人士介紹,按照國際市場估價,國內股份制銀行的牌照價格大約在80億元人民幣左右。而按照美國新橋投資收購深發展時發布的公告看,新橋投資共收購了3.48億股深發展股票,占總股本的17.89%。為收購上述股份,新橋共出資12.35億元,相當于每股收購價3.55元。
該人士透露說,新橋投資之所以能夠只出資12.35億元就控制深發展,是因為深發展的幾個主要負責人當時都認為,新橋入主后,將要承擔幾十億元的隱性不良貸款,其中就包括這筆總額15億元的貸款。
從近期的廣發銀行招標并購一事中,價格說法也可以得到相關佐證。按照目前披露的信息顯示,為獲得廣發銀行85%的股權,以花旗為首的競標團出價為32億美元,約折合為260億元人民幣。銀行牌照因素對花旗競標團的出價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新橋投資進入后,直接請韋杰夫出任新一任行長,韋杰夫上任不到一周時間,就換掉了深發展8家分行的行長,周林在行內原有的人脈被大量替換。隨后,該起15億元騙貸案徹底曝光。
該人士表示,深發展之所以又提起此次民事訴訟,主要是有人希望通過訴訟來掩蓋8億元資金已不知去向的真相,并希望通過訴訟推卸相關責任。
在采訪過程中,本報記者試圖就相關內容向深發展方面進行求證,但未得到明確回應。
截至發稿時,記者獲悉,本次15億元貸款關鍵人物之一的陳達成,因身陷“三九集團”黑洞問題,已經被公安機關另案拘捕。另一關鍵人物深發展前任行長、現任該行黨委書記的周林風傳受到調查,北京、深圳兩地司法機關已經開始對該起案件展開調查。相信隨著調查的深入,事件將進一步明朗化。(肖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