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老有老的味道”“老字號” 留住中山路“人氣”⑧
晚報訊 中山路“老”青島,中山路商圈擁有的老街道、老房子、老字號、老名稱,“老”文化是中山路獨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最主要的無形資產,也是中山路魅力所在,理應作為中山路的品牌。正如歐洲羅馬、
佛羅倫薩、巴黎、維也納等城市“老有老的味道”,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是沖著這些城市老建筑、老文化而去。這是青島市文物保護、歷史建筑專家魏書訓昨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對中山路老建筑的最新詮釋。
魏書訓說,起點高、定位準、順民意,是復興、繁榮、改造中山路這一民心工程的成功所在,尤其是實現了幾個歷史性的轉變具有里程碑意義。由原來的企業開發商改造中山路運作模式,改變為以政府為主導、尊重市場規律的全新運作模式;由以往單純強調改造為主,轉變為停止大拆大建和拆舊建新,轉到重視歷史文脈的傳承、重視保護中山路有形和無形文化遺產的正確軌道;由單純開發中山路一條路,轉變為和城市發展、城區規劃、旅游線路、歷史建筑保護相銜接;政府圓了青島人的一個舊夢,青島人需要的是中山路文化。
中山路現有21座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建筑,其兩側還有眾多的老建筑、老房子。他說,在整合梳理的基礎上加以規劃、改造,做到原貌保護和依法保護并重。政府可采取補貼的方式,逐步解決這些“老化”建筑公共部位的維修問題,如屋面漏雨、墻體樓道的隱蔽設施、管線老化等實際問題。對一些不能恢復其歷史功能的老建筑,采取修舊如舊的同時,“騰籠還鳥”,引進知名品牌的酒吧、茶社、咖啡廳,打造類似于上海“新天地”休閑區的氛圍。
最后,魏書訓建議市民1月24日到市圖書館展廳觀看袁賓久青島歷史建筑攝影藝術展,其中有許多中山路街區寶貴的歷史資料照片和歷史建筑藝術攝影作品。(記者李樹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