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煙臺有不少韓資企業,有不少韓國客商留在煙臺過年。他們怎么過法?除夕下午兩點鐘,記者來到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碧海云天小區,采訪韓國斗山機械有限公司(原大宇重工)副總經理康又圭(應是左王右圭)先生。
康先生一家四口,兩個孩子在韓國上學,只有她和太太在煙臺過年。太太拿出韓國打糕、豆年糕等
韓國點心和煙臺草莓、葡萄,沏上中國鐵觀音茶,熱情地招待我們。記者問,是自己做的嗎?康先生說,韓國和中國一樣也過春節,只不過不叫春節叫“舊正”。點心自己做,在煙臺,則是到食品店定做的。開發區有很多韓國商店、飯店、食品店,生活很方便。
談起兩國節俗,康先生說,從文字到習俗,大同小異。在中國,除夕吃餃子,放鞭炮。在韓國,除夕晚上不太講究,也不放鞭炮。最近幾年,隨著中韓經濟文化交流,現在的小孩子也有的要求放鞭炮了。初一早晨吃面片湯。韓國稱餃子是“饅頭”,叫饅頭是"蒸邦"(音)。正月初一早晨,全家老少濟濟一堂在尊長或者長兄帶領下,先祭拜過世的祖宗,然后拜活著的尊長,都要認真地磕頭。尊長都要給磕頭的晚輩磕頭錢,也就是中國的壓歲錢。然后,再一起吃年飯,喝片湯,歡慶新的一年開始。
韓國的家譜是中國傳過去的,但現在比中國講究得多。康先生拿出像中華詞典般的兩大卷《信川康氏大同譜》,用中國文字記錄了康家34代的譜序、業績和聲望。他說,這是1979年出版的,今年還要新版,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家譜。祭祀是很嚴肅認真的。康先生拿出一本《家禮生活書式大典》,上面連過年祭祀供桌的擺放和供品都畫圖說明。
“正月”的叫法和中國一樣。正月也走親戚,只是不像中國初幾拜什么親戚這樣規范,哪天到哪去,各家自己定。正月十五也過元宵節,只是不掛燈籠。但在農村,這一天一定要到田里“燒荒”,燒死病蟲,以求好收成。
記者問:"你們不象中國放鞭炮,也不耍龍燈,怎么抒發節日的激情?"康太太李女士拿出一包木條,一包四塊,說這叫“擲木四”。夫妻倆邊比劃邊解釋說,一家或幾家人一起玩,分兩派,一派四至六個人,按照所擲木條正反,在類似中國的棋盤上走步,最先走出來為贏。
康先生到煙臺工作已經3年了,他說,今天晚上就按照中國習俗吃餃子,明天早晨,按照韓國習俗祭祖--這也是中韓和諧吧。將近4點鐘記者告辭,他說,我也走,到工廠先和值班的員工們樂一樂。
于海武 李云鶴 本報記者 曲懷生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