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精細化管理,讓城陽老百姓的生活更舒適、更健康、更方便。
![]()
前天發現垃圾桶掉漆,第二天漆就噴好了。 城市精細化管理,特別強調處理問題的時效。
胡考緒 劉 成
第一次聽到城市精細化管理這個概念,是朋友無意中提到的。
在青島市城陽區城建規劃局工作的朋友,偶爾聊起了他們最近正在忙活的事:我們局所有的工作人員每人包一條街道,每天巡查所有細節問題。前天我巡查時發現幾個垃圾桶掉了漆,馬上報告上去,結果第二天再巡查時,發現垃圾桶的漆已經噴好了,你看速度快吧!為什么這樣快?這是城陽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標準”要求的。
城市精細化管理?聽了朋友說出的這個名詞,記者不禁眼前一亮,當即決定到城陽看一看。
來到城陽,你會觸摸到一種別樣的城市韻律:茂密濃綠的樹木、綠草茵茵的草坪、五彩繽紛的鮮花、整齊平直的馬路、一塵不染的街道、高低錯落的建筑……匯成了一首旋律優雅的交響樂。細細品味這首樂曲的每個音節,你更會被細節感動。“樹是綠色的雕塑,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河流是流動的旋律,把城市建成永不落后的精品。”如詩如畫的城市環境,正是來源于城陽人這詩般的精細化管理宗旨。
規劃是先導
提出城市精細化管理理念,并非是城陽人心血來潮。城陽區主要領導認為,當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基本完成后,必須盡快把重點轉移到城市精細化管理上,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城市的整體水平。當然,他們也清楚其中的難度。城市精細化管理實質上是一個系統工程,從大的方面說,既牽涉到規劃方案、建筑風格、綠化設計、樹種搭配等等,又與他們之間的相互協調密切相關;從小的方面說,能否把所有細節都做到具有人性化和美感;能否建立一套迅速反應、馬上行動的機制;能否從制度安排上而不是靠突擊行動把所有細節問題做好;能否長久地保持這種狀態等等,都是關系到精細化能否真正落到實處的關鍵。作為一個從莊稼地上崛起的新區,城陽精細化管理還有一個更艱難的任務:如何讓剛剛從農民轉變過來的市民,放棄已經沿襲多年的農村生活習慣,自覺地保持好城市環境。
雖然困難重重,但城陽人仍然義無返顧地實施了城市精細化管理。城市管理要精細化,先進科學的規劃理念是先導。為此,城陽區邀請規劃、園林等各方面的專家,對組成城市各方面的要素進行了論證。在論證基礎上,城陽區委、區政府提出了城市建設的總原則:整個城區文明、靚麗、宜人,達到點、線、面整潔有序,弧、邊、角美觀流暢,聲、光、色協調雅致。對城市綠化的要求是:數量要多、品種要優、特色要濃、造型要美、管理要細。
以規劃為先導,充分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提高了全區詳細規劃的覆蓋率和規劃設計水平,對新建項目、市政設施、園林綠化、物業小區等實行超前控制,極大地提升了城市基礎設施水平和城市環境檔次。從硬件上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實現了規劃建設一個項目,提升改善一片環境,規范管理一個區段的目標。
為了從根本上提高規劃管理水平,城陽區目前正著手建立三大信息系統。一是建立城區69平方公里的電腦仿真系統,可將城區所有建筑、樹木、山坡、水面囊括其中,實現三維可視的信息查詢、分析和統計;二是建立全區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哪個地方的詳細規劃方案,多高的樓層,多大面積,誰來建設,打開電腦便會一目了然;三是建立全區地下管網信息管理系統,對城區已建成的各類地下管線進行定位和數字化,為地下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及運行管理提供完整的基礎數據。
標準是前提
理念是先導,標準是前提。什么樣的城市管理才算是精細化?城陽區制定了《城區中心區精細化管理考核標準》,從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市政設施、園林綠化設施、廣場公園綠地管理、居民小區管理、建筑工地管理等七個方面,制定了詳細的考核標準和評分標準。
生洪華是在城陽區環衛保潔科干了10多年,他的切身感受是,現在要求的標準確實比過去高多了。他說,過去打掃街道早晨一遍、下午一遍就可以了,現在保潔人員要分三班上崗,不間斷地巡回,垃圾落地不得超過10分鐘,否則就要扣分,不僅馬路上不能有雜物,水域也不能有任何的漂浮垃圾雜物。
高標準的要求不只體現在對環境衛生的要求上。比如,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停車場設置不能滿足需要要扣分,停車線不清晰要扣分,超范圍占用、停放車輛要扣分,公共場所亂堆、亂放、亂棄物料和雜物要扣分,甚至住戶亂堆雜物或占道作業也要扣分,當然不是扣住戶的分,而是扣管理部門的分。
城陽城建規劃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制定標準時,特別強調了處理問題的時限,為的是樹立迅速反應、馬上行動的過硬作風。打開考核標準的文本,這樣的時限隨處可見:路面發生破損影響交通時,必須于三日內修補,如在冬季,則于24小時內進行應急處理,并在5月1日前修復;對沉陷扭曲的路沿石、臺階坡道、破損的人行道板,必須于三日內修復;如發生井蓋缺失、破損,首先進行安全警示,然后于12小時內補裝、更換;雨水箅子如出現缺失、破損,必須于12小時內補裝、更換……
值得一提的是,考核標準對投訴事項的處理規定得最為嚴格:對上級督辦事項和市民投訴、媒體曝光問題必須有記錄,對每一問題在24小時內提出處理意見,向市民、媒體反饋答復并做好處置情況記錄,對市民投訴、媒體曝光處理率必須達到100%,未及時處理的,每發生一起扣5分。這是考核標準中扣分最多的一條。
機制是保障
標準出來了,必須有機制來保障。城陽區首先建立起政府督導、部門督察、輿論監督、社會投訴的立體監督機制。他們特別邀請電視臺定期查找城市管理問題,除通過電視臺播出教育群眾外,還播放給全區所有部門的負責人觀看,屬于哪個部門的問題,立刻整改解決。同時,城建規劃局還公布了社會投訴電話,并組建了督察室,專門處理投訴問題,形成了投訴—處理—回訪的公眾監督體系。
監督機制能否卓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公眾監督體系是否真正起作用。城陽區決策者深知其中要訣,區委書記李學海曾親自對這個體系進行了一次檢驗:一天清晨,習慣早起散步的李學海,在街道上發現了夜間不知道是誰倒的一堆垃圾,馬上以普通市民的身份撥打了投訴電話。然后,他站在旁邊觀察,連他都沒有想到的是,一輛清運車和幾個身穿工作服的人員迅速趕來,將垃圾清理完畢。
為什么會處理得如此迅速呢?這得益于城陽區建起的另一個機制————突發事件預警機制。園林、環衛、市政、城管等部門,均組建了突擊隊或應急預備隊,遇到突發事件和重大突擊任務,能夠在第一時間到現場處理。同時,他們還建立了聯動機制,遇到突發問題,各部門間相互協調,聯手行動,既提高了快速反應能力,又避免了資源浪費。正是這些機制的保障,投訴才會處理得迅速而有效。
雖然公眾監督和突發事件處理是極具效率的,但城陽人認為,精細化管理的要旨是自己及早發現問題,把問題消滅在萌芽中,而不能靠別人的投訴來解決問題。為此,城陽區建立了巡查制度,各個管理部門專門組建了巡查隊伍,對亂倒垃圾、亂停車輛、非法占路等問題及時糾正和處理,對破損路面、人行道板、路沿石、井蓋、夜間路燈及泛光照明燈具等市政設施不間斷巡查,發現問題及時修補更新。
用機制保障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實施,提高了城市管理部門的創新能力。譬如,過去路燈的管理是一大難點,路燈電纜經常被盜,而要實現考核機制中規定的路燈亮化率98%的目標,必須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為此,他們聯合軟件公司,開發了路燈管理模塊,一條馬路上,有兩盞路燈不亮,路燈管理處總控室便會報警,有七八盞不亮,就說明可能被偷割電纜,巡查隊就會馬上到位。這一技術手段的實施,使城陽區目前的路燈亮化率達到了99%。
精細化管理雖然使城陽區城市管理更加細致、更加嚴格,但他們沒有逐本求末,只為嚴格而嚴格,而始終堅持城市精細化管理是為了讓老百姓生活得更舒適、更健康、更方便這個宗旨。在實施中,城陽區特別強調在便民、利民基礎上的精細化管理。譬如,推行開放式辦公,“拆墻透綠”,讓辦公區與綠樹花叢連成一片,與周圍的環境渾然一體;老百姓反映買菜難,城陽區馬上規劃布局了十幾家24小時便民店,并采取統一運營的方式,既解決了百姓難題,又使便民店店面形象實現了統一,有利于城市美化。
精細化管理到位了,城市的軟硬環境都過硬了,反過來又促進了市民素質的提高。往返青島市區的小公共汽車,過去每到城陽總站時,就會毫無顧忌地把垃圾掃下車,散落在街道上。現在,看到整個城陽都非常整潔干凈,他們再也不把垃圾掃到街道上了,而是規規矩矩地清理到垃圾桶中。一位小公共汽車售票員對記者說:“我們現在對城陽的街道,就像對我們自家的客廳一樣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