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從傳統制造向現代制造以及服務業過渡,目前已經成為傳統中小企業的共同選擇。”即墨市負責企業發展的一位工作人員頗有感觸地說。記者了解到,今年在貨幣緊縮、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等因素作用下,在機械制造、化工、紡織服裝等行業打拼的中小企業正面臨著行業間洗牌等問題,為增強競爭力,這些企業開始加速“變臉”,通過嘗試新興行業,加強自主創新,實施優化升級。
???????李先生是一家機械加工企業的生產主管,他不無憂慮地告訴記者,“春節后盡管訂單很多,但鋼材的價格天天漲,4.0厚度的鋼材比去年6月份的價格每噸上漲了近2000元,原材料成本提高了,另外工人的用工成本也在增加,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如果鋼材價格繼續上漲,企業只能轉產或另謀出路?!?/p>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類似情形在去年就開始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調查顯示,2007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與原材料購進價格漲幅存在較大差異,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的上漲推動生產成本大幅上升,而產品銷售價格并未同步跟進,進一步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市經貿委有關工作人員介紹,去年,為克服這些困難,我市民營及中小企業通過擴大規模,提高產品檔次,加強企業管理,采用新技術新工藝等措施,消除了不利因素,實現了產銷基本平衡。
???????東生集團是一家從事花生出口的龍頭農產品加工企業,以往以出口為主,鑒于新的經濟形勢,企業迅速轉型升級,研發花生休閑食品擴大內銷,同時在生物科技領域不斷開拓,使企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東生集團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傳統產業受制于原料、能源等多種因素,民營及中小企業要想長遠發展,就得向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企業轉變,通過優化升級確立新的競爭優勢。”
???????據了解,去年全市民營經濟注冊戶數達到27.5萬戶,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達到3300家,主要集中在化工、建材、機械制造、紡織服裝、批發零售、農產品加工等行業。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例,去年在日益復雜的國際市場中實現出口交貨值165億元,增長18.3%,占全市民營經濟的15.6%,從傳統行業迅速成長為增速突出的優勢產業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全行業加快了轉型步伐,從低層次加工向精深加工不斷開掘。統計顯示,目前,我市該行業民營及中小企業已擁有省部級企業技術中心21家、國家級1家。
???????值得關注的是,青島民營及中小企業多由鄉鎮企業過渡而來,大都集中在傳統制造業和傳統生產加工領域,近年來經過不斷調整,正逐步向現代制造業和服務業等領域發展。如喜盈門、萬里江等企業還進軍了典當、民間借貸等金融領域,另外,涉足商貿流通、餐飲、酒店乃至旅游、會展等服務業領域的傳統中小企業也在增多。
???????有關人士分析認為,緩解“生存壓力”的一個根本途徑就是自主創新,通過自主創新戰略強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快企業新產品的研發速度,開展行業共性技術和產業關鍵技術的創新,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和提升。另外,企業應結合實際,勇于“嘗鮮”,加快轉型,找到新興經濟增長點,用現代制造和現代服務業的思路來量身打造自己的前途。 (本報記者 劉紅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