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襲了500多年的即墨田橫鎮的祭海活動每年都如期而至,而且一年比一年隆重熱烈。主辦單位在繼承古老傳統民俗的基礎上,又挖掘了許多新的元素豐富著祭海的內涵:那渾厚嘹亮的漁家號子,訴說著海上人家的堅韌豪放;那氣勢恢宏的祭海經文,凝聚著中國漁文化的燦爛輝煌;那秦唐風情的慶典樂舞,演繹著中華民族的源遠流長;那精心供奉的三牲花饃,傾注著人們對大海的虔誠信仰。紅紅的燈籠掛上漁船;紅紅的福字光彩耀眼;紅紅的對聯喜慶祥和;紅紅的鞭炮響徹云天;紅紅的面龐喜笑顏開;紅紅的日子富足平安。海邊那幾百艘漁船裝扮一新,如同列隊的士兵蓄勢待發。年年歲歲都祭海,年年歲歲人如潮。原始質樸的祭祀活動為什么歷經數百年而不衰呢?
????自古以來,我們對浩瀚的大海充滿了感激與敬畏。感激,她以慷慨無私的胸懷養育了世世代代。敬畏,她不時給漁家帶來深重的災難。樸實的人們為了養家糊口,只能對神祉頂禮膜拜,祈求龍王保佑平安。從守株待兔式的落鉤垂釣;到駕一葉扁舟隨著潮起潮落;從力不從心地劃槳搖櫓;到現在機動漁船的劈波斬浪……以海為生的漁民歷經滄桑,昔日的夢想逐步變為現實:先進的衛星定位儀,準確的天氣預報,完善的通訊設備,使得漁民如虎添翼,縱橫馳騁在萬里碧波上。漁家兒女在一次次與大海博弈的過程中,靠自身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漸漸成熟起來,在收獲海洋的同時,也在認識海洋。
????在今天,與其說祭海是祖先祈求平安豐收的精神寄托,倒不如說弘揚的是一種征服自然、戰勝自然、不屈不撓、蓬勃向上的進取精神。正基于此,這個民間原汁原味的祭祀活動才日臻完善,越來越引人注目。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如今,田橫人民依托這個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俗節日搭建的平臺,做足了“海”的文章。祭海節正走出山東、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吸引著眾多的海外游客。那首抒情優美的《田橫小夜曲》里唱得好:山醒了,海笑了,遠方的客人來到了;山醒了,海笑了,萬千志士走來了。(馬蓉)
|